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丘成桐是著名的国际数学大师,现任美国哈佛大学讲座教授。他27岁就攻克了世界著名的数学难题——卡拉比猜想,获得素有“数学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兹奖,并且至今仍是华人数学家中该奖项惟一的获奖者。  相似文献   

2.
叶辉 《教育》2006,(3):32-33
丘成桐是著名的国际数学大师,现任美国哈佛大学讲座教授。他27岁就攻克了世界著名的数学难题——卡拉比猜想,获得素有“数学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兹奖,并且至今仍是华人数学家中该奖项惟一的获奖者。  相似文献   

3.
丘成桐,1949年出生于广东汕头。1965年入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大三时被破格录取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生,22岁获得博士学位。25岁即成为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终身教授。1976年因证明世界数学难题卡拉比猜想而一举成名。1983年获得素有数学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兹奖,迄今仍是华人数学家中唯一的获奖者。1979年后,丘成桐把主要精力转向振兴祖国数学事业上。他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最著名的国际数学大师之一,被国际数学界公认为四分之一世纪里最有影响的数学家,现任美国哈佛大学讲座教授。  相似文献   

4.
国际     
正丘成桐获马塞尔·格罗斯曼奖7月2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开幕的第十五届马塞尔·格罗斯曼会议上,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丘成桐被授予马塞尔·格罗斯曼奖,以表彰其在证明广义相对论中总质量的正定性、完善"准局域质量"概念、证明"卡拉比猜想"以及在黑洞物理研究等工作  相似文献   

5.
人物简介:丘成桐,1949年生,广东汕头人,1969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22岁获博士学位,27岁因证明世界数学难题"卡拉比猜想"而引起轰动。现为美国哈佛大学讲座教授、中科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晨兴数学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数学研究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6.
2010年1月31日,丘成桐收到沃尔夫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宜兰·皮罗的来信:“亲爱的丘成桐先生:我非常高兴地通知您,您已被选为2010年沃尔夫数学奖得主.”这意味着丘成桐荣获世界级终身数学成就大奖“沃尔夫(wolf)数学奖”,这使他成为继自己的导师、已故国际著名数学家陈省身之后,第二位获得沃尔夫数学奖的华人.  相似文献   

7.
国际     
《中国科技奖励》2010,(3):10-10
华裔数学家丘成桐获“沃尔夫数学奖” 1月31日,中科院外籍院士、数学家丘成桐因在几何分析领域的贡献,在几何和物理的多个领域都产生了“深刻而引人注目的影响”,而获得了2010年的沃尔夫数学奖。  相似文献   

8.
“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正在扼杀我们的天才。”国家数学大师、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先生说。近日,他应邀来到清华大学为学生们作了一个主题为“几何30年”的演讲。演讲前,他就奥数问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在美国,很多高中生也参加奥数培训。“奥数就是一个帮助中学生提升数学兴趣的组织。国外的学生参加比赛纯属兴趣,他们利用假期参加培训,平常还有很多其他的活动。”丘成桐说。而在中国,奥数的意义则完全不同。“奥数在高中成了最伟大的事情。”丘成桐说。它受到了从学校到老师到家长到学生方方面面的重视。参赛孩子的理由多是“老…  相似文献   

9.
1954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31岁的意大利裔数学家卡拉比,在会议的邀请报告中用一页纸写下了他著名的猜想:令M为紧致的卡勒(Kahler)流形,那么对其第一陈类中的任何一个(1,1)形式R,都存在唯一的一个卡勒度量,其Ricci形式恰好是R。但3年后,在1957年的一篇文章中,他意识到想证明这个猜想根本行不通。还是在1954年,5岁的丘成桐正在世界的另一端过着清贫的生活,14岁时父亲的去世,更令他饱尝人间冷暖,也造就了他不屈不挠  相似文献   

10.
庞加莱猜想     
美国出版的世界著名数学期刊<亚洲数学期刊>2006年6月以专刊的方式,发表了我国数学家中山大学的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数学家曹怀东教授的长达300余页的论文<庞加莱猜想暨几何化猜想的完全证明:汉密尔顿·佩雷尔曼理论的应用>.世界著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教授于今年7月初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指出:朱熹平、曹怀东二位教授的研究成果是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的一项国际领先的重大成果.因为这个猜想被证实后,将对物理、天体学、动力系统等科学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00多年来,无数的数学家关注并致力于证实庞加莱猜想.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数学家瑟斯顿教授因为得出了对庞加莱几何结构猜想的部分证明结果而获得菲尔兹奖.之后,美国数学家汉密尔顿在这个猜想的证明上也取得了重要进展.2003年,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更是提出了解决这一猜想的要领.并为此而获得2006年度菲尔兹奖.运用汉密尔顿·佩雷尔曼的理论,朱熹平和曹怀东第一次成功处理了猜想中"奇异点"的难题,发表了300多页的论文,给出了庞加莱猜想的证明.  相似文献   

11.
《山东教育》2004,(29):60-61
丘成桐,华人数学家,年仅34岁的他1983年获得教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北兹奖。现为美国哈佛大学讲座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土、浙江大学数学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最近,他荣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相似文献   

12.
世界著名华裔数学家、菲尔茨奖获得者丘成桐最近十分自豪:世界著名数学难题“法伯相交数猜想”被他的弟子、浙江大学数学中心刘克峰教授和刘克峰的博士生弟子徐浩成功证明。这一成果引起了全球数学界的关注和好评,因为这个数学难题已经让世界数学界苦思冥想了16年——1992年,  相似文献   

13.
学会破格     
著名华裔教学家、菲尔茨奖获得者丘成桐十分自豪:世界著名数学难题“法伯相交数猜想”前不久被他的弟子——浙江大学数学中心刘克峰教授及其博士生弟子徐浩成功证明。这一成果得到了全球数学界的关注和好评,因为这道难题已经让不少同行冥思苦想了16年。  相似文献   

14.
万润龙 《教育文汇》2009,(4):28-28,27
著名华裔数学家、菲尔茨奖获得者丘成桐最近十分自豪:世界著名数学难题“法伯相交数猜想”被他的弟子——浙江大学数学中心刘克峰教授和刘克峰的博士生弟子徐浩成功证明:这一成果得到了全球数学界的关注和好评.因为这道难题已经让不少同行苦思冥想了16年。  相似文献   

15.
扫描     
“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成就不了数学大国梦,而让孩子多看几本名人传记,对培养孩子对数学、对基础科学的兴趣则大有裨益。”国际华人数学家大会主席、“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说。“数学是做研究,奥数是做题目。获得奥数金奖只能证明考试的能力,而不代表研究的能力,研究的根本是找问题。奥数只训练别人的题目,而不知道去做自己的题目。”丘成桐说。他说自己教过好几个得过奥数金奖的中国留学生,这些学生的学问太狭窄,考试有能力,思考没能力,甚至都不能毕业。浙江大学数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光彪讲座教授刘克峰说,在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名…  相似文献   

16.
丘成桐,美籍华人,哈佛大学终身教授.1949年出生于广东汕头,1966年入读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后赴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攻读研究生,师从陈省身,1971年获博士学位.他是第一位获得“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的华人,也是继陈省身之后第二位获得沃尔夫数学奖的华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华人中学生数学奖——“丘成桐中学数学奖”,特别是首届“丘成桐中学数学奖”的盛况.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获得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合作奖,他在答谢辞中说:“我确实为帮助中国数学发展付出了很大努力。另一方面,我很遗憾自己还没能回中国定居。无论我为中国数学作了多大的贡献,也无法与那些在中国土生土长,或是已经回国永久定居的人相比。”  相似文献   

19.
陶哲轩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手中领走了菲尔兹奖章时,他刚满31岁。目前在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数学系任教的陶哲轩(Terence Tao),是赢得菲尔兹奖的第一位澳大利亚人.也是继1982年的丘成桐之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华人。"陶哲轩是一位解决问题的顶尖高手……他的兴趣横跨多个数学领域.包括调  相似文献   

20.
1954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31岁的意大利裔数学家卡拉比,在会议的邀请报告中用一页纸写下了他著名的猜想:令M为紧致的卡勒(Kahler)流形,那么对其第一陈类中的任何一个(1,1)形式R,都存在唯一的一个卡勒度量,其Ricci形式恰好是R.但3年后,在1957年的一篇文章中,他意识到想证明这个猜想根本行不通. 还是在1954年,5岁的丘成桐正在世界的另一端过着清贫的生活,14岁时父亲的去世,更令他饱尝人间冷暖,也造就了他不屈不挠的性格.1966年,他进入香港中文大学.1969年,大学三年级的他便负笈求学来到伯克利(Berkeley).那一年,著名的几何学家伍鸿熙教授预言这个19岁的年轻人将会改变微分几何的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