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伟 《教育文汇》2007,(6):38-38
早在10年前,天津著名特级教师田本娜老师就呼吁:“不可小看我们的孩子,他们都很聪明,有时候甚至超过我们,一定要相信他们。”为此,她还举了教学《飞夺泸定桥》的例子。课上完后,她问同学们还有没有问题。一位女生站了起来,问:“老师,敌人明知道红军要从泸定桥过,为什么不把桥炸掉,还保留13根铁链呢?”  相似文献   

2.
拜读了《山东教育》二○○○年六月份小学版的专题“苦恼人呼吁——也来给老师松松绑吧”,很受感动。终于有人站出来为老师说句话,替老师诉诉苦衷了。  在自上而下的“为学生减负”的浪潮中,学生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老师却成了众矢之的。的确,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全社会的人们都应该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但老师就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吗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既羡慕老师工作的“轻松”,又轻视教师这个职业。但教师的工作真的是轻松吗 ?老师的辛苦又有谁能体会到 ? 本期的“苦恼人呼吁”所叙说的正是我们教师现在的状况,它…  相似文献   

3.
朝三洲 《师道》2003,(1):13-13
常常听到家长在这样教育孩子,“别人骂你,你就骂他!”“同学打你,你就打他!”“小朋友抢你东西,你就去报告老师,让老师好好罚他!”诸如此类“以牙还牙”的不让自己孩子吃亏的语言方式,在我们生活中可以说司空见惯了。但专家认为,这种为了点滴小事而敌视同伴、把别人当作防范对象的教育方式,恰恰会导致孩子品德的“发育不良”,会使孩子身心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同情心和善良心。日前,有专家呼吁,家庭教育千万别把孩子培养成难以融入社会的“大灰狼”了!心理学家认为,“性格即命运”。在过去缺乏竞争机制的计划经济社会中,人一…  相似文献   

4.
教师领进门     
章详写了田老师为讲一首古诗而编的一个故事。一个六岁的孩子竟听得如醉如痴,可见故事的魅力。中穿插的议论简洁精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读罢全,我们不禁为田老师的高超教学艺术而拍案叫绝,为作深感师恩之情而感叹万千。  相似文献   

5.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最高兴的莫过于老师奖励他们小红花了。为了激发孩子的读书热情,培养他们的读书兴趣,我在班里专门制作了一个读书专栏,名为“书山有路”。上面画上了一座大山,山下贴上了全班同学的照片。一周内读书超过3000字的小朋友,我会奖励他一朵“小红花”,得上5朵小红花就可以从我这里换得一个“小脚丫”。  相似文献   

6.
林高明 《师道》2013,(11):15-18
在我多年的观察中,我们的教育界不缺少“兢兢业业、爱岗敬业”的好老师,也不缺乏“专业精深。一丝不苟”的优秀老师.然而。最缺少的就是一种“孩子般”的有趣的老师.最缺少的就是顽童一样的老师。陶行知先生在《师范生的第二变——变个小孩子》中呼吁.“未来的先生们!忘了你们的年纪,变个十足的小孩子,  相似文献   

7.
编辑老师: 你好! 我犹豫了很久,终于写来这封信,向你们倾诉一个中学生的心里话。每天背着沉沉的书包早出晚归,这是为了什么呢?学校是为了升学率;老师是为了“拔毛”,家长是为了孩子升重点、读大学。在这重重的压力下,我不免要问:有谁是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那恐怕只有孩子自己了。为此我代表孩子们向学校、老师、家长呼吁:“还我们八小时。”因为这八小时是我们的业余时间,任何人不得随意占用。长时间来,学校之间、老师之间、家长之间都在为各自的目的龙争虎斗,而我们中的许多人就成了斗争中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8.
《师恩难忘》这篇课文记述了田老师以讲故事的方式教授孩子学习古诗词、培养孩子成长的往事,体现出他巧妙的教学方法,歌颂了老师的敬业精神,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崇敬感激之情。文章叙述平实、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教学中,可创设“师爱”的美境,让学生充分体悟作者情感。  相似文献   

9.
“我的孩子性格内向,不合群,即使是学习上的困惑,也不敢请教老师。我们做家长的该怎么办?”“我的孩子不知为何特别怕老师。老师,您说我们做家长的如何是好?”这是学校教师在开家长会以及与家长联系过程中常碰到的问题。为师者究竟应该怎样帮助家长正确消除孩子的“惧师”心理?教育孩子的前提是必须了解孩子。那么,孩子惧师原因何在?一是性格的使然。“惧师”的孩子多属于内倾型性格。内倾型孩子一般表现为沉默寡言、消极孤独,常有自卑自责、思想狭隘等倾向。其症结在于社会交往能力存在障碍,而影响他与人交往的主要问题是由于胆…  相似文献   

10.
彭伯仲 《家长》2009,(2):44-47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个老师当起来却不那么轻松惬意:既要“养其身、健其体”,使孩子长大成人;又要“育其心、励其志”,使孩子顺利成才。可是,孩子的性情一日三变,“养身”难,“育心”更难。  相似文献   

11.
爱的事业     
这里发表的两篇文章,都是老师写的。如果我们的老师像父母,充满教育的爱,孩子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而“学其理”。如果我们的父母像老师,知爱又知教,孩子的身心就会健康发展。——编者  相似文献   

12.
朱晓婷 《河北教育》2007,(10):23-24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对小学生来说,快乐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对老师来说,引导学生轻松、快乐地学英语是我们永远要研究的课题。那么,怎样才能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让英语学习成为他们的快乐之源,并使他们乐“此”不疲呢?  相似文献   

13.
先让我们看这样两个镜头:一年级语文课上,孩子们在学习“bpmf”。老师用多媒体出示一个孩子听广播的画面,然后问:“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刚入学的孩子不谙世事,一个孩子马上站起来:“老师,你是不是想教我们读b呀?我早就会了。”老师有些尴尬,仍不失温和地说:“我问的是你看到了什么?”那个孩子带着一脸的委屈坐下了。一只小手举起来:“我看到了一个录音机。”老师摇摇头。另一只小手举起来:“我看到了录音机上的天线。”老师摇摇头。第三只小手举起来:“我看到了一个小朋友在听录音机。”老师还是摇摇头。最后终于有一个…  相似文献   

14.
很多家长都向我反映,送孩子进幼儿园是名副其实的“艰难之旅”。“小鸟”不想飞出窝,磨磨蹭蹭,哭哭啼啼,死活不动,家长哄吓并施,连拽带拉好容易把孩子弄进幼儿园大门,交到老师手里,孩子还拉着家长的手不放。于是老师家长联合行动,又费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孩子请进教室。孩子在窗内哭声不止,家长在窗外簌簌掉泪,那情景真如生离死别,凄凄惨惨戚戚,每天都上演一遍。送孩子入园为什么如此艰难?家长大都把责任推给孩子:“这孩子脾气太坏”,“太娇气”,“天生爱哭”,“比别人认生”。也有怪幼儿园的:“我们孩子看见那个老师就…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的教育领域,有许多学生是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学习的例子,也有许多学生是因为讨厌某位老师而产生厌学情绪的例子。“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想要孩子“信其道”,就先要让孩子“亲其师”。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的孩子应该“学会生存”、“学会共处”。而在现实的学习活动中,许多孩子不会“欣赏”老师、同学,他们往往一发现同学、老师的缺点就指指点点。例如,“XX的身体肥肥的。像只小狗熊。”“我们的美术老师鼻子很勾。像一只猫头鹰,以后就叫她猫头鹰老师好了。”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2005,(1):14-19
怎样帮助孩子正确对待“不公平” 山西运城市家长:我儿子上小学三年级,比较调皮,常常因纪律问题或同学问一些淘气的事,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我们很感谢老师为孩子付出的辛苦。最近儿子说,老师对他的批评“不公平”,而且非常生气,多次提到这件事。我们想,可能是老师因为忙,没有做详细的调查所致。但儿子的情绪也让我们想到,是否平时在教育孩子时,太强调公平原则,以致让儿子产生这样强烈的反应。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孩子面对一些不太公平的事情呢?  相似文献   

18.
有一个关于学前教育的网页,它的首页写着这么一句话:“儿童的情感更需要沟通,儿童的心灵更需要呵护,倾听孩子的心语。”这句话给我很深的感触,特别是其所说的“倾听孩子的心语”。   在教育实际中,我们往往注重培养孩子学会倾听,让孩子倾听老师的所言,却忽视了自己去倾听孩子表达。其实,老师倾听孩子表达,对加强老师与幼儿的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感和个性,以及促进孩子的口语发展等,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限于篇幅,本文着重讨论其对幼儿口语发展的影响。   语言是一种服务于交际目的的特殊符号。儿童获得语言后,就能用…  相似文献   

19.
上午第二节没课,我走进四年级一班教室。这是一堂语文课,田老师正上新课《猎人海力布》。教室里没有电脑、多媒体、投影仪、甚至连幻灯机也没有:身材魁武的田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行清秀的粉笔字:《猎人海力布》。在学生读课题后,田老师开始提问:“想不想知道海力布?”“想知道他的什么?”同学们七嘴八舌讲了自己学习的要求。老师简述文体后告诉学生,文章会告诉我们。学生读文。  相似文献   

20.
李清卿 《辅导员》2009,(17):I0007-I0007
这学期,我们班来了一位实习老师“田老师”。她二十多岁,长得很漂亮。崔老师在前面讲课时,田老师就在后面认真地做笔记,我们班上每个同学都很喜欢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