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院校图书馆在奥运会图书馆的体育信息文化传播中具有专业优势,其与奥运会图书馆的奥运会服务工作相结合,不仅具有实践意义,而且具有理论价值.2008年北京主新闻中心奥运会图书馆文化传播功能及体育文献信息服务功能得以完美结合.奥运会图书馆的体育文献传播具有社会导向和社会整合功能及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2.
大众传播时代,体育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获得了电视传媒的青睐,二者的互动促进了彼此的发展.本文详细地分析了体育文化的电视优势及电视传媒对体育文化传播的促进作用,论述了内涵丰富的奥林匹克文化及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从而阐明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电视转播的文化基础,为奥运电视转播增添理论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东京奥运会精彩赛事之外,体育记者的赛后采访同样引人关注,有些甚至引起了热议.本文聚焦分析东京奥运会报道中体育记者赛后采访案例文本,探讨体育记者如何充分认识角色定位,提出体育记者在采访内容、采访对象、传播受众等不同角色维度中需要平衡的关系、提升的意识及避免的问题等规范与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4.
作为世界性体育赛事,奥运会历来备受瞩目,各国主流媒体纷纷把其作为国家形象传播的重要事件进行密集报道。本文以《人民日报》里约奥运会的报道为对象进行了框架分析,选择其所建构的人物、赛场、政治三个报道框架,来展现奥运精神、体育之美和国家故事的奥运传播本源。本届奥运会报道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化与去政治化特点,同时反映了我国社会体育竞技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梅珊珊 《今传媒》2016,(10):31-33
伴随着全民狂欢时代的到来,竞技体育传播过度娱乐化现象愈演愈烈。体育报道的着眼点已不仅仅是体育赛事本身,而是转变为与体育赛事相关的人、事。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体育赛事报道更是将这一传播现象推向新一波高潮。因此本文拟结合里约奥运会的相关报道,分析竞技体育传播的过度娱乐化现状,探究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以期为其未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迎接奥运挑战——第三届全国体育新闻传播学术会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娜  陈国强 《新闻记者》2007,(10):30-31
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新闻传播分会主办、首都体育学院承办的第三届全国体育新闻传播学术会议2007年7月29~30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是北京奥运会前最后一次体育新闻传播学术会议,因此主题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新闻传播",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的体育传播研究者、实践者,就奥运报道的观念准备与报道策划、奥运传播效果研究、奥运会的电视报道,以及中国体育新闻实践和理论的多方面问题,交流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当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中国北京开幕时,这句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也随着北京奥运的举办传播到全世界各个地方,然而,正如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所说,文化即传播,传播也即文化,"同一个世界"举办的奥运会,在文化分野下的社会中传播却有着不同的文化呈现。  相似文献   

8.
百年奥运,中华圆梦,对媒体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新闻媒体如何在北京奥运新闻大战中脱颖而出呢?笔者认为,从人类文化的高度审视2008年奥运会,彰显北京奥运会蕴涵的人文理念和丰富的文化价值,应当成为北京奥运报道的一条有效传播策略。不仅要报道体育运动内容本身,还应拓展高尚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
杜婕 《新闻知识》2006,(4):26-29
奥运会吉祥物是“此”届奥运会区别于“彼”届奥运会的重要标识之一,具有浓厚的奥运会主办国文化色彩。作为奥林匹克视觉形象中重要的部分,吉祥物的发布令全球瞩目,成为奥运会主办国对外传播其文化的一次良机。但是,就2005年11月11日“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发布”这一新闻事件,对比国内媒体与美联社、路透社的报道,我们会发现:国外通讯社的报道内容远不如国内媒体全面和丰富,而且对吉祥物的解读仅停留在数量、颜色、名称等最表层的信息,而未涉及北京奥组委赋予吉祥物的多重中国文化寓意——与奥组委的传播本意出现偏差。本文从传播者即北京奥组…  相似文献   

10.
沈小乐 《新闻界》2014,(4):40-44
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良载体,我国曾长期促进武术进入奥运会,但效果始终不明显。本文认为,一味强调武术进入奥运会,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文化自卑,而切实开展武术文化的全球传播,才是彰显中国文化自信的表现,推进武术文化对外传播才能真正把武术的精髓传递到全球,促进世人全面认识武术,在此基础上,武术进入奥运会的难度也可望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近三届夏季奥运会电视报道概况进行了回顾研究.研究结果:近三届夏季奥运会中,我国都圆满地完成了电视转播工作,我国的电视转播水平得到了稳步提升.奥运会期间电视收视率全面上升,女性、儿童和青少年等观众群体都积极参与了奥运节目收视.奥运节目收视表现了鲜明的时间特征,黄金时段播出的节目收视率全面领先.观众在观看奥运赛事的时候,不仅仅出于民族荣誉和国家荣誉,明星、观赏性等也是影响节目收视的重要因素.北京奥运会电视转播工作全面展示了我国电视体育传播的实力,将对我国体育新闻传播业未来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08奥运会筹备以来,我们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主题口号、吉祥物、体育标志的展示、推广活动等,目前正在筹备奥运会火炬传递计划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广泛宣传了北京奥运会,宣传了北京,宣传了中国,为2008年奥运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3.
奥运会既是全球体育盛会,也是全球媒介事件.2008年奥运的"焦点"光环对中国来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我们可以趁此传播中国文化,获取国际认同;但另一方面,种种突发事件的"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批准运动员和官员在奥运会赛事期间写博客.这将使北京奥运会成为历史上首届有运动员在赛事期间通过个人博客传播信息的奥运会.但国际奥委会随即又公布了相关的条款,对运动员在赛事期间"开博"的相关事宜加以一定的限制,这是由于国际奥委会对博客的需要所决定的.在运动员开博之后,奥运会博客传播的途径将有以下三种:奥运会参加者的博客、奥运会报道者的博客和奥运会爱好者的博客.  相似文献   

15.
2012年伦敦奥运会完美地落下了帷幕。随着它的远离,电视媒介开始反思2012年奥运传播中的策略、方针、情感与效果。笔者认为,奥运会已不仅仅是运动竞技的赛场,它已成为电视新闻报道中永久的亮点。伦敦奥运会电视传播的镜头、传播的方向、传播的重点已在奥林匹克的精神、文化与教育功能传播上留下了闪光的一页。本文以伦敦电视奥运传播为重点,从传播的方式、传播的导向上看奥林匹克电视传播功能的张力。  相似文献   

16.
曹江漫  唐建军 《今传媒》2011,(12):83-85
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公交移动电视奥运会报道的优势进行分析,公交移动电视这一"随时移动,随时收看"的媒介,在媒体优势、效果优势等方面对传播奥运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并进一步探讨其还存在着哪些不足和解决的对策,为即将到来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公交移动电视报道提供借鉴,促进奥运文化更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腾讯伦敦奥运报道执行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永治 《青年记者》2012,(15):79-80
通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腾讯已确立了国际体育大赛报道的标准.伦敦奥运会时,腾讯将会巩固这一标准. 腾讯的总体战略是: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压倒对手的独家资源、原创报道和品牌传播,实现超越对手的影响力和广告收入.为此,腾讯从资源拓展、内容报道、微博、产品及平台、市场推广、品牌推广、招商等7个方面制订执行策略.  相似文献   

18.
曹鹏 《新闻记者》2008,(9):32-34
8月8日开幕的北京奥运会,是中国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瞩目的一件大事.从2001年申奥成功以后,全国从上到下都逐步加温,把奥运作为各项工作重中之重,国家与北京市投入了巨额资金进行奥运场馆建设,为这一国际体育盛会提供了高标准的硬件环境.在信息时代,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军事以及体育,重大事件或活动除了本身对于人类与社会的意义与影响,其所伴生的新闻传播活动,同样有着重要意义与影响,甚至在事件活动与传播之间,有时很难说是举办某一活动重要,还是相应的报道重要.  相似文献   

19.
任娜 《大观周刊》2011,(6):38-38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点燃了当代中国体育文化的热情。这是中国千年不遇的体育大事件,也为我们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契机。然而如何借鉴西方体育文化、完善我国的体育文化建设、推动中国体育文化振兴,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总结当代中国体育文化发展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从体育全球化、体育产业、休闲、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这四个方面来探讨中国未来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曲秀锦 《青年记者》2012,(25):55-56
伦敦奥运会已经落幕,但很多有关奥运的话题还在继续。奥运会不再仅仅是身体的超级竞技,而是实实在在的商业利益、营销理念的较量。现代奥运会已经将产品与体育完美结合,一些精明的企业通过将盛大体育赛事与自身品牌文化相融合,运用广告、促销、活动等手段,从公益、文化、热点等角度,将品牌文化与奥运精神对接,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内形成品牌的传播高潮,产生轰动效应,实现了营销突围。本届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