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业技术教育与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大提高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最终提高了农村生产效率,释放出了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致使一批劳动力必须选择转移就业.然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难易程度与他们的教育情况密切相关,教育层次低的农村劳动力是非稀缺资源,在劳动力市场的价格博弈中没有定价权,提高收入水平就不具备条件,劳动者转移就业的难度大,转移就业率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增加劳动者的教育素质,可以提高劳动者的转移能力和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最终增加社会经济总水平和福利水平,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2.
齐艳霞 《考试周刊》2011,(76):239-239
目前.我国农村和农民中存在着对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的巨大而迫切的需求。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新兴产业的兴起。社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缺乏转岗就业技能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领域将越来越窄,转移就业难度将越来越大。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职业培训对于缓解和最终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我在此就农民职业培训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虽然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劳动力的素质并不高,劳动者技术能力水平偏低,其科技创新能力比之发达国家差距更大,这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增强的一个瓶颈.最近,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努力把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可见,提高劳动力素质已经成为当前国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使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职业教育还应该发挥它应有的优势,起到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任务十分艰巨,现阶段我国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每年还要新增600多万农村劳动力,农村劳动力数量大,素质低,劳动技能缺乏,居住分散,培训组织难度人,培训质量不高,转移就业竞争力不强,影响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和长远发展。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农村转移人员的素质决定了他们在城市的就业能力、收入水平、思想观念和心理水平。主张从提供知识与技能,树立现代文化思想观念,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创业能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加强公民教育五方面入手,提高农村转移人的素质,以推动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三农”问题,关键要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科技素质,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要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就业环境,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因此,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转移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7.
加快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速城镇化进程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但是外出务工的农民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尤其是没有专业技能,不能适应城镇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就业空间狭窄,即使暂时勉强就业,时间不长也会被解聘,就业稳定性很差。研究表明,劳动力转移率(被转移劳动力数占劳动力总量的比重)的高低,与其文化技能水平密切相关。因此,职业技能培训是实现其合理、有序及有效转移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云南"十一五"期间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0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600万人左右等目标,面临着就业岗位增加难度大、劳动力素质较低,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所提出的就业要求、农村劳动力转移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等困难,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推进,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村富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成为推动我国经济一元化的重要动力.劳动者的素质制约着劳动力的转移范围、从事的工作及其稳定性.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加其就业资本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分析了近几年来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剖析了职业教育在应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中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职业教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衡量社会财富的第一尺度是高素质的劳动者,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决定了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国家劳动者数量大,却素质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方向决定了在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这战略任务上应挑起重担。高职教育开发人力资源应是全方位的开放性的:积极走入社会办高等教育与培训;把高职教育与培训办进社区;高职教育与培训走集团化道路,搭建高职院校的智能资源流向企业;输出开发后的劳动者到国外、创力人资源开发公司。高职院校开发人力资源还应把握开发的目的,把开发人力资源与企业的发展,劳动者就业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就业形势决定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状况.实践表明,人口因素、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职业培训、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都从不同的方面影响到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方式,从而进一步影响就业的状况.本文通过分析青海省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从中揭示了青海省就业压力的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一种就业模式的形成及其社会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晓清在《南京师大学报》2001年第5期撰文说,我国20年来关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讨论,较多关注劳动力转移的数量以及劳动力转移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较少关注已经完成行业转移的农民将面临怎样的社会环境。“农民工”这种就业模式具有低地位职业、低技术劳动、流动就业这三个基本特征。低地位主要形成于先赋的原因;劳动者素质低和社会网支持差是低技术劳动的原因;家庭经济选择是就业流动性大的原因。“农民工”就业模式将成为一种持续存在的社会问题。农民工:一种就业模式的形成及其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有12亿人口的大国,劳动力资源压力沉重,且整体素质不高。如何做好就业与培训工作的有机结合,则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大力开展职业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据统计,在城乡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中,大专以上水平的只占2%,新成长的劳动力中有30%在就业前没有经过必要的职业培训,而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相对比较低,在向非农产业转移和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中,有一半左右的人…  相似文献   

14.
劳动力素质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本文就劳动力素质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及我国当前农村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完善我国农村教育体制、提高劳动力素质的对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高职教育发展必须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即社会经济活动,是构成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样,它对人类教育包括高职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发展水平也起决定性的制约作用。(一)从宏观来说,经济发展决定高职教育的发展1.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影响高职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首先,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毕业生就业率和预期收入直接关系着它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决定就业率和劳动者收入水平,从而直接影响到高职教育的规模、速度。其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对高职教育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人。发展高职教育需要有高水…  相似文献   

16.
浅析发展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制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劳动者就业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制度,进一步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职业培训事业规范化,这不仅反映了我国劳动者整体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而且最终决定实施职业教育和培训水平的高低。为此,职业教育是对劳动力技能的开发,也是劳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在2020年以前,我国的劳动力资源总数将呈现高-低-高的阶段性变动,经济活动人口数量将逐步下降,不同年龄结构的劳动者供给数量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尽管如此,就业压力仍然很大.面对劳动力市场情况的变化,政府应该相应地调整就业政策:改善劳动者的就业质量;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关注经济的持续增长能力;提高各项政策的整合程度,以及继续保持劳动力市场的弹性等,而这一切都要注意政府的规制力度.  相似文献   

18.
劳动力转移过程是社会劳动力优化重组的过程。由于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没有专门技能,不适应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而导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难问题。国际成人教育协会秘书长罗吉斯认为:促使乡村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是传播和教育。在知识、信息时代  相似文献   

19.
窦聚山 《教育与职业》2008,(14):165-167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和劳动者素质与经济结构调整不相适应的矛盾是我国就业的两大突出问题。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是扩大就业、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社区教育作为一种以满足社区民众需求为目的的新兴教育形式,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方面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20.
发展教育不仅是提升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促进人的全面进步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就业是民生之本,只有不断扩大就业,使劳动者获取就业的机会,并通过就业不断提高收入水平,且在提高收入水平的基础上有效启动消费,充分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才能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