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旨在说明《论语》所记载的孔子思想政率不具古代西方哲人那种依赖逻辑推理做抽象玄思的特点,而是常常将其思想理论引入到日常现实生活人的情感感受中去诠释。此文通过对《论语》孔子思想理论核心“仁”的引述和说明,通过对《论语》中孔子有关“君子”诸多论述的分析,通过对《论语》所记载孔子发言为论时喜怒衰乐情感表达的剖析,了“情感”在《论语》中,在孔子思想理论中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丽芳 《考试周刊》2009,(30):212-213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而《论语》则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主要著作之一。《论语》中反映的孔子思想颇丰。本文拟就《论语》中关于孔子的部分主要教育方法进行一定的感悟性论述。  相似文献   

3.
《论语》产生的时代去今甚远,因此教学中要处理好"难与易"的关系。一方面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让学生走近孔子,走近《论语》,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与体悟《论语》,理解《论语》的当代价值。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对"平民化人格"内涵的思考与倡导。同时,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的结合,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践行儒家思想,提高其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论语》一书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讲学论道的言论,记载了孔子的哲学主张和政治理想,汉代传《论语》的有三家,分别是《鲁论语》、《齐论语》和《古文论语》,只有安昌侯张禹的《论语》流传了下来,被称为《张侯论》。  相似文献   

5.
谢雨哲 《考试周刊》2011,(71):38-39
本文通过对孔子《论语》中关于政治的段落进行分析,从中解析出孔子的政治思想,整合出孔子政治思想的构成体系。  相似文献   

6.
张旭 《英语广场》2024,(7):31-34
《论语》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要了解儒家开创者孔子的思想,《论语》是不可或缺的,它提供了有关孔子思想最为重要的材料。同时《论语》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目前《论语》已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并得到广泛流传。颜色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使颜色的象征意义存在差异。笔者以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三种《论语》译本中关于“色彩”的不同译法为切入点,浅析中西文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论语》是儒家学说的经典文献,也是自春秋以来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经典典籍,而且它与《诗经》等许多历史经典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论语》作为儒学经典,阐述了孔子的言行和其价值观,其“《诗》学”思想在中国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将《论语》中出现的《诗经》内容,特别是孔子本人对《诗经》内容的阐述评价作为切入点,浅析《论语》“诗学”及其对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廖洁 《班主任》2000,(8):14-15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论语》是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作为班主任,抽空学习学习《论语》,对人格的升华及班级管理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我抓时间学习了《论语》,我很受启发。我认为,要成为优秀班主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许鹤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1):74-75,90
关于《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解读,历来争议很多,本文根据孔子生平事迹以及《论语》一书所载孔子言行,从考察孔子思想入手,对此句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论语》的《公冶长》与《卫灵公》中,孔子与子贡有过两次对话,其中孔子的言论明显是相互冲突的。对这一冲突的分析与解释,有助于理解《论语》的根本要义——忠恕之道,并进一步引起对孔子思想中"为我"与"为人"矛盾的探讨。通过研究孔子的言语矛盾及背后的思想矛盾,不仅可以加深对于《论语》思想主旨的理解,而且可以进一步扩展,洞察中国有使命感的知识分子共有的痛苦与悲剧。  相似文献   

11.
作为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论语》的地位和价值不言而喻。当今我们应以一颗敬畏至诚的心去品读《论语》,《论语》的现实意义在于以其微言大义,给予我们感悟和信念,让我们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领略孔子教给我们的为人处事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四书”“五经”简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四书”为《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为《诗经》《尚书》《周礼》《易经》《春秋》。《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行事。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与  相似文献   

13.
孔子和《论语》有很多专家研究 ,也有很多专家来评价。我重读《论语》不是评价《论语》 ,也不是评价孔子。我重读《论语》———兼谈我读书 ,是谈我如何读《论语》的 ,读《论语》有什么收获 ,而且通过我读《论语》有何收获 ,得出我该如何读书。为什么叫重读《论语》呢 ?因为4岁到9岁的时候我读过《论语》 ,后来就没有再读 ,直到我当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以后 ,我又仔细读了好几遍 ,感觉大不相同。重读《论语》有以下四个体会 :一、要把握整体我读《论语》时感到 ,《论语》里面关于一个学习者、一个要求进步的学生对待学习、对待思考的关系解决…  相似文献   

14.
《论语》真实生动地表现了孔子的思想和形象,具有浓郁的文学意味和极大的艺术成就,其语言含蓄,用意深远,表现出孔子对事物的深刻理解,正因为如此,《论语》翻译成了不少学者孜孜不倦的追求,本文拟比较几个译本并从翻译方法的灵活运用上作了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高洁 《文教资料》2010,(21):113-115
孔子作为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一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方法。《论语》是记录他和弟子言行的重要著作,蕴含了他的主要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其中他关于意志心理学的一些思想在《论语》中也得到了系统阐述。本文从"什么是《论语》中的意志心理学思想"、"培养意志的重要性"、"怎样培养意志"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孔子的意志心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论语》中载有孔子与弟子子夏关于《诗经》的对话,称赞子夏"可与言诗"。所谓"言诗",历来理解为对《诗经》义的讨论,从而把子夏言诗作为他通晓《诗经》之本义并写作《毛诗序》的证据。其实,孔子的"言诗"是"赋诗言志"的意思,它在春秋时代是从属于礼乐仪式的说话方法,与后来直接讲解《诗经》的《毛诗序》没有关系。孔子对于《诗经》的所有论述,都是围绕"赋诗"而展开的,而并没有阐释《诗经》之本义。战国以后,社会意识形态的载体由礼乐仪式转为经典,才产生了企图诸首解释《诗经》的《毛诗序》。但因为释《诗经》者仍未脱离上古以礼乐为治的时代所形成的隐喻思维模式,仍然用发微索隐的方式去理解《诗经》,故使《诗经》的本义长期被掩埋。  相似文献   

17.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我做班主任也有十几年的时间了,但总有些问题困扰着我。随着我们班《论语》教学的开展,我发现《论语》中的许多观点、做法对我们的班级管理很有启示。  相似文献   

18.
孔子一生渴望参与国家政治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是一位积极的入世者,但在《论语》中却记载着不少孔子流露出归隐情绪的话语。在仔细研读《论语》的基础上,分析了《论语》中体现的孔子的"隐"与"见"的思想以及"隐"的原因,探讨了孔子的隐逸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揭示了孔子"隐"与"见"两种矛盾思想的统一以及孔子隐逸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高徒之一。在《论语》中被少见的称为"子",为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传承做出了重大贡献。《论语》是儒学最重要的经典,在《论语》中,提到曾子的名字达17次之多,其中,记载他的言论多达15条。曾参父子同为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感情更为深厚;他为人朴实敦厚,有传承儒家学脉的高度责任感;他提出和阐发的孝道、诚信、修身、担当等见解,发扬了孔子的学说;他将孔子"一以贯之"的学说慨括为"忠恕",表明对孔子学说理解透彻,深得要领;孔子的嫡孙孔伋拜其为师,足见他已具备儒家学术传道者的崇高地位;后世尊其为"宗圣",也是对其作为孔子之后儒家学统传道宗师地位的褒奖。这都有力证明曾子对《论语》成书做出有无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西周的礼乐文明对后世影响深远。孔子继承了礼乐传统,并且教育弟子。礼乐在孔子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论语》与《史记》中都有关于孔子“在齐闻韶”的记载,而这一事件与春秋时期的社会阶层变动、春秋赋诗以及文化融合等均有关联。本文考察了孔子“在齐闻韶”与三者的关系,认为闻习韶乐与孔子的文化认同思想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