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蔡天新 《北京档案》2002,(11):40-41,48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布了毛泽东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的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随后,全国即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新高潮.  相似文献   

2.
正"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这是《人民日报》在1968年12月22日传达的毛主席指示。此后,全国城镇相继有千余万知识青年奔赴农村。因而许多人把今年视为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四十五周年,并以多种形式进行纪念。我是七四届中学生,昔日也曾加入"修地球"的知青行列,近四年的崇明农场生活对我来说可算是一道难忘的风景。  相似文献   

3.
1968年,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号召的发出。中国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为了留住这段历史。真实、生动地记录和反映天津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程。从2006年4月6日开始。征集知青档案的活动在全市展开。[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正1968年,毛主席一声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知青上山下乡由此形成宏大的规模。而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也是后来的国务院常务副总理万里,比这场运动还要早六年,就为长子万伯翱选定了下乡的人生道路。当时干部子弟最多在北京的近郊,象征性地劳动一阵子,万里却给儿子选择了河南黄泛区农场,并且一去就是十年。从此,这样一个全国关注的模范开端,开启了万伯翱一生波折的命运。而从此文学知青万伯翱所见证的非常年代的红墙内外故事,也如涓涓细流在他笔下流淌。  相似文献   

5.
<正>1968年毛泽东主席根据当时国际、国内的实际情况,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广大青年以实际行动热烈响应毛主席、党中央的号召,形成了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高潮。隆阳区原保山县从1969至1980年共安排9批5141人,公布在9个公社,58个大队,297个生产队和白花、潞江、新城农场、白花岭林场及棉站5个场队。由于当时大家档案意识不强,一些档案没能及时完  相似文献   

6.
文忠 《新闻天地》2006,(3):29-30
饱尝艰辛,立志改写人生路今年29岁的彭勇1976年出生在乐山市一个偏僻落后的山村,1991年夏天,彭勇以出色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可他却选择了退学。因为彭勇的哥哥还有一年就要参加高考,家里实在没有钱供兄弟俩同时上高中。“爸、妈,我去打工吧,等我挣了钱再回来上学。”他话音刚落,就遭到哥哥的反对:“不行,你还小,我是哥哥,要打工也应该我去。”看见兄弟俩争执不让,母亲曾骏泉落泪了:“你们都是懂事的孩子,如果不是家里太穷,真应该都去上学啊……”为了不再让母亲难受,彭勇把哥哥拉到屋外,小声说:“哥,你就要考大学了,可不能让爸爸妈妈失望啊……我去打工,你将来挣了钱再供我上学。”弟弟的深明大义终于说服了哥哥:“勇子,这就苦了你了。”  相似文献   

7.
正小学四年级时,孙红雷得知,家里要推迟两个小时吃晚饭,因为母亲下班后,要去捡破烂贴补家用。一天,母亲轻言细语地对他说:"三郎,你放了学也和妈一起去捡好吗?""不,我要做作业。"他飞快地答道,不敢看母亲的眼睛。这以后,孙红雷开始变得孤僻、沉默。有一天,孙红雷放学回来,走到二楼楼梯口时,看到母亲正背对着他站在走廊里。"请问,家里有人吗?"孙红雷听到  相似文献   

8.
我年轻时,有一回得了病,住进了医院。当时医院里没有大夫,都是工农兵出身的卫生员——真正的大夫全都下到各队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去了。话虽如此说,穿着白大褂的,不叫他大夫又能叫什么呢。我入院第一天,大夫来查房,看过我的化验单,又拿听诊器把我上下听了一遍,最后还是开口来问:你得了什么病。原来那张化验单他没看懂。其实不用化验单也能看出我  相似文献   

9.
我年轻时,有一回得了病,住进了医院。当时医院里没有大夫,都是工农兵出身的卫生员——真正的大夫全都下到各队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去了。话虽如此说,穿着白大褂的,不叫他大夫又能叫什么呢。我入院第一天,大夫来查房,看过我的化验单,又拿听诊器把我上下听了一遍,最后还是开口来问:你得了什么病。原来那张化验单他没看懂。其实不用化验单也能看出我  相似文献   

10.
<正>我是1969年1月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老三届知青,1987年10月招工到云南省商业局百货公司工作,1989年正式调动到五华区科委,后被五华区科委任命为五华区技术市场开发服务中心经理,直到2000年被免职。免职后没有安排其它工作,我就一直义务从事云南知青联谊活动。但到了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时,我在五华区人事局、五华区科委、五华区委组织部都没有找到自己的工作调动档案,无法办理社保  相似文献   

11.
一片红     
上世纪80年代末的某天,电视台播放邮票收藏节目,提到某种邮票,我母亲瞄了一眼,轻描淡写地说:"这个邮票,我本来有很多。"我大惊,连忙问:"本来?很多?后来去哪里了?"我母亲语焉不详地说:"退回去了。●为什么要退回去?"我母亲看看我父亲,笑说:"以后告诉你。"1968年,我母亲20出头,在新疆策勒县当话务员。据她说,工作十分轻松,五个女孩子倒班,每人每天只需要上班五六个小时,而且通常整天也没有一个电  相似文献   

12.
1968年冬,长沙的冬天阴寒冷冽,街上的路人行色匆匆. 那时候,我自诩为“逍遥派”,从不愿参与那些热火朝天的批斗活动,闲着无事便在学校里瞎逛逛.学校已经停课好一段时间了,校领导班子处于半瘫痪状态,一些必要的校务都暂时交由校工宣队(由附近工厂里的先进积极分子组成)代管.校园里的树木没精打采地伸着光秃秃的枝丫,仿佛在向天发问——何时才能复学?通知栏里散乱地张贴着各种大字报,忽然有一张通知映入我的眼帘——《最高指示》.根据《最高指示》的精神,我们将被分配到洞庭湖一带汨罗等地的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相似文献   

13.
那个星期六,我像往常一样去看望年迈的父母。一进家门,看见母亲在桌上用胶水粘着什么。原来母亲在捣腾旧物时,无意中发现一张我当年上山下乡时的“因病退回通知书”。历经二十几年,纸张已经有点皱巴缺损了,母亲在帮我附纸粘贴呢。我迫不及待地上前端详,为它的不意出  相似文献   

14.
上山下乡     
烸铂 《档案天地》2012,(11):11-17,29
简而言之,上山下乡运动指的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文化大革命运动期间,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中国政府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  相似文献   

15.
笔者是1966届初中生,因受“文革”影响,直至1968年方才毕业分配.幸运的是,接到工矿通知的那一天与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时间,仅仅相差一个星期.我前往报到的厂子是坐落在河间路眉州路的上海铝材厂,颇为蹊跷的是厂址却为渭南路615号,这是相邻的一条小马路.后来才知道,这是一家铝材铝箔压延厂,1930年瑞士商人毕文于(BILFINGER)奉瑞士铝业公司之命来沪购地建厂,自此诞生瑞商华铝钢精厂,号称“远东第一厂”.其实大家对这家厂子的产品应该很熟悉,绝对不陌生,比如每户人家日常用的钢精锅钢精水壶钟表面,又比如包裹茶叶巧克力糖果甚至香烟的彩色铝箔,包括军事上用的雷达干扰带等——当然,铝材厂并不生产钢精成品,只产厚薄不一的铝板铝箔.  相似文献   

16.
我是省档案局的一名普通公务员.2004年考入省档案局后,主要工作是计算机网络维护以及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的实施。2007年6月,组织派我去宁波市鄞州区档案局进行基层锻炼,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我欣然前往。一年很快过去了,回顾这段经历,感慨良多,收益匪浅。如今,档案系统正在开展“重新认识档案工作”大讨论活动,我结合基层锻炼的实际,  相似文献   

17.
《兰台世界》2017,(Z2):74-76
<正>1976年我国"文化大革命"结束,这年,我中学毕业响应国家号召下乡到丹东市东港市北井子镇临海村插队落户(原东沟县北井子公社临海大队青年点),成为一名下乡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1977年10月份国家恢复高考,12月份我参加了国家恢复高考的首次考试,没有考上,但我没有灰心,边劳动边学习,1978年我又报名参加了高考,终于考上了辽宁省人民警察学校,成为国家"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恢复警察学校的首届学生。1980年毕业,年底分配在丹  相似文献   

18.
心态和命运     
30多年前的一个深冬,一位从京城"下放"的老教授携家眷来到我们村安家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或者说劳动改造。老教授一家4口(夫妻俩及他们的小女  相似文献   

19.
江青语录留下了 2008年12月,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发表四十周年。一千多万年轻人四十年前的大迁移动静巨大影响久远,以至于四十年后不少人想搞活动纪念。  相似文献   

20.
从小处入手     
我是一名业余通讯员,笔耕不足三年,已在省级以上报刊电台发表了稿子二百一十多篇。从小处着眼点,是我的一点体会。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四日夜,我踏着月光去散步,听到本村姚明华家里有争吵声,急忙走进他家,原来,他们是为跟母亲拢锅在﹁争吵﹄。五年前,他兄弟俩都认为母亲是个气累赘﹂,谁也不让母亲跟自家一个锅吃饭,母亲无奈只好另立锅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