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海和小溪     
小溪从大山里流出来,“叩Ⅱf 咚…哗哗哗”,一路唱着欢乐的歌儿 奔向大海。大海一边敞开胸怀拥抱 着这些快乐的孩子,一边让太阳公≮公、风婆婆和云阿姨给大山捎去自融的礼物——雨水,感谢大山的孩≯子让自己变得更加辽阔,更加蔚 蓝。 一年,两年……大山、小溪和大 海就这样互相帮助,和睦地相处 着。 一天,一位歌唱家来到大海边, 不久,一位诗人来到大海边,他被大海的博大神奇深深地震撼,顿时诗兴大发:“赞美你呀,大海。我赞美你的美丽神奇,我更赞美你的胸怀博大无比……”大海更加骄傲了。 大海越来越瞧不起小溪了。一天,大海傲慢地对小溪说:…  相似文献   

2.
一、课文悟读1.《致大海》《致大海》是一首对自由的赞歌,也是普希金自己的憧憬与苦闷的表白。自由是大海之魂,也是普希金一生的追求。他赞叹大海,“蔚蓝色的波浪”“娇美的容光”,并借大海的坦荡多姿、无拘无束来展示自己的性格特征。在诗中,诗人把大海比作“自由”的元素,借讴歌大海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同时抚今追古,抒发自己的感想。全文自始至终以第一人称“我”来直抒胸臆,淋漓酣畅、洒脱自由,而且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大海有了灵性,有了情感,并成为可以和作者对话的自由不羁的英雄,更有助于作者感…  相似文献   

3.
一、《致大海》(普希金 )普希金的《致大海》写于 182 4年 ,其时 ,诗人被沙皇政府流放到南方已达四年之久。就在这一年 ,他又遭到政府的迫害 ,被遣送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在告别南方之前 ,普希金留下了著名抒情诗作《致大海》。诗人赞叹大海的壮美 :黄昏寂静时 ,大海温顺、宁静 ,闪耀着蔚蓝的波涛和“骄美的容光” ,仿佛在“忧郁怨诉”着心头的哀愁 ;波涛汹涌时 ,大海喧腾、激荡、傲岸不羁 ,仿佛又在召唤着诗人冲破牢笼 ,奔向自由的远方 ,同时又勾起他对失去自由的懊丧 :“你等待着 ,你召唤着……而我却被束缚住 ;我的心灵的挣扎完全归于虚…  相似文献   

4.
陆地诉苦     
当人们赞美大海时,陆地总是不开心。一次,陆地向上帝诉苦说:"上帝呀,如果没有我护卫着大海,没有我做大海的岸,那地球上还会有大海吗?人们赞美的应该是我,而不是大海。"  相似文献   

5.
成雅彬 《现代语文》2006,(1):109-110
普希金先生的诗歌《致大海》以饱满的热情、清新迷人的意境在俄罗斯诗歌史上放出耀眼的光辉。诗中自由意志的建立,诗性世界的追寻都成为这一“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国诗人海子同样把这份执着交给了大海,他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大海成了他们共同的自由元素。然而他们在跋涉、追寻的过程中充满了隐忧与枉然。坚持不懈的追寻和这一过程中具有的丝丝悲凉成为这两首诗的比较阅读点。  相似文献   

6.
两个伟大的民族造就了两位举世闻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在相距千年的历史长空中,李白与普希金是一时遥相呼应地飞翔着的自由精灵。他们传奇的一生,耐后人寻味;其共有的思想,让世人敬仰;其出众的才华,使文人惊叹;其个性又多姿多彩。通过时高中语文第三册的两篇课文《梦游天姥吟留别》与《致大海》的分析,来比较两位诗人及其作品风格之异同,其不朽之诗作将给予我们以无穷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秋色赞     
赏析:生活中,我们总是用金色来形容秋天,本诗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秋天丰富多彩的色调。第一节:碧蓝。天空、大海、山泉、湖水,渲染出了一个碧蓝澄激的秋天。碧蓝是深沉寥廓的色调,是和平、宁静的象征,诗人是借这些来赞美和平宁静的祖国。第二节:金黄。  相似文献   

8.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体现了诗人海子的理想世界和生活,即平凡而又澄静,温暖而又自由。这个世界是绝对理想化的,形而上的,精神上的。  相似文献   

9.
两个伟大的民族造就了两位举世闻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在相距千年的历史长空中,李白与普希金是一对遥相呼应地飞翔着的自由精灵.他们传奇的一生,耐后人寻味;其共有的思想,让世人敬仰;其出众的才华,使文人惊叹;其个性又多姿多彩.通过对高中语文第三册的两篇课文<梦游天姥吟留别>与<致大海>的分析,来比较两位诗人及其作品风格之异同,其不朽之诗作将给予我们以无穷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陆地诉苦     
<正>当人们赞美大海时,陆地总是不开心。一次,陆地向上帝诉苦:"上帝呀,如果没有我护卫着大海,没有我做大海的岸,那地球上还会有大海吗?人们赞美的应该是我,而不是大海。"上帝却说:"陆地,你知道,在地球上大海的面积是多少,而你的面积又是多少吗?大海是你的两倍啊!不是你做了大海的岸,你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岛屿;不是你护卫了大海,是大海用宽阔的心胸包容了你,接纳了你。"从此,陆地沉默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