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以及注水的深入研究中,发现在有些注水井井区内,部分注水井尽管生产正常,但对应的油井一直没有见效,储层裂缝则成为说明这些注水井井区无效(或低效)注水的重要依据,而有效识别裂缝则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文章介绍了裂缝识别的几个方法,包括见水动态分析法、注入压力动态分析法、微地震裂缝检测和同位素示踪剂法。  相似文献   

2.
黄沙坨油田为低渗透油田,对回注水质要求高,污水水质不达标直接影响油田开发效果。2007年金马油田对采油三区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了改造,过滤罐采用辽宁华孚-爱德摩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过滤器,提高了污水处理后的水质,满足了地层注水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八面河油田面14区沙四段属中低渗透层,注水水质要求高、注水压力高。而原联合站处理后的水质和供水压力都满足不了该层段的注水开发需要。为了配合地质扩大注水开发规模实施方案,实施了分质分压注水的改造工程。实施后,14区沙四段水质达标率由75%提高到83.3%,注水量增加262m3/d,油田开发效果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低渗透油藏面临综合含水高、地质储量采出程度低、剩余油储量大且分布不均衡等突出矛盾.在低渗透油藏中,油气富集的空间与地下流体穿过的通道是储层裂缝.所以在油田的开发生产过程中对储层裂缝的识别至关重要.同时在油藏的勘探开发中裂缝的辨别也是长久以来油田所面临的难点问题.通过对裂缝识别方法的研究,分析各识别方法的原理与适用范围,综合选用全面准确的方法辨识储层裂缝,从而为油藏的后期勘探开发提供准确方向.  相似文献   

5.
自然能量较弱、油藏渗透率低、能产低是油田在开发中面临的的主要问题,需要注水补充地下能量来继续开发,又因为地下有天然微裂缝存在,增加了注水开发的难度,所以油藏注水后见效、见水差异较大。为了提高驱油效率,有效地扩大波及面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改善驱替状况。分层注聚工艺主要可分为单管注聚工艺和同心双管注聚工艺两大类,单管注聚工艺主要有偏心单管、单管多层分注以及其它单管注聚工艺等。分层注聚工艺可以相应的控制层间聚合物溶液的吸收量和注聚剖面,避免聚合物沿高渗透带单层突进,使难动油层得到开发,效果好于普通注聚工艺。并且在矿场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通过地层特征对比提出在陕北地区应用分层注聚工艺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渤南油田义99井区是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发的示范区,主要含油层系为沙三段8、9砂组,为中孔低渗油藏.开发中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注水水质差,水中悬浮物含量、含油量等指标严重超标,表现为水井注水压力高,地层能量得不到补充;二是储层渗透率低,天然能量不足,自然产能低.针对这些问题,对义99低渗透油藏采取了水质精细处理和优化压裂工艺的措施.通过注水水质精细处理技术的研究,使注入水水质达到低渗油藏注入水水质标准.通过对压裂工艺的优化,提高了油井单井产能.现场试验表明这些措施实现了义99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7.
低渗透油藏注水压力高,水驱波及体积小,效率低是制约采收率提高的瓶颈。降低注水压力,增加注水量,增加波及体积,提高驱油效率是该类油藏改善开发效果的技术路径。选用牛庄油田牛25-C砂体的岩心、原油和地层水,在表面活性剂筛选基础上,从注入段塞、界面张力、注入速度3个方面开展降压增注试验研究,为矿场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低渗透油田、低产油井的数量逐年增加,而对注水开发低渗透油田的油井流入特性认识的不足或者是重视得不够。建立了新型通用油井流入动态方程,得出了油井流入特性曲线存在拐点的判别条件与最大产量所对应合理流压的计算方法。应用新型油井流入特性曲线指导油井抽汲参数设计,确保油井在合理流压下生产,可以实现油井产量最大化,提高低渗透油...  相似文献   

9.
在低渗透性油藏的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存在层间、层内、平面的三大矛盾,以及裂缝的存在,注入水主要沿着渗透性较好的方向单向突进,而相对低渗透层则吸水量较少或不吸水,对应油井变化是含水上升快和难以见到注水效果两极差异。利用吸水剖面测试技术,结合油水井动、静态资料可以从纵向上和横向上了解油层的吸水状况、水驱方向和注水波及特征。结合相关资料能对油水井作出及时的调整措施,达到提高注水效率和区块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低渗透油藏具有启动压力梯度高和介质变形的特点,在开发过程中存在渗流阻力增大、吸水能力差等问题。利用直井开发产量递减快,开发效果差,储量动用程度低。以仿水平井开发技术的新思路指导牛庄油田牛35-20区块低渗透油藏开发,大幅改善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为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水沿裂缝方向突进是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结合潜43井区裂缝方位的现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优化配置该井区裂缝方位与井网类型的关系,并对优选出的井网类型进行井距排距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油五点法井网中菱形井网方案控制含水率上升效果最好,说明沿裂缝延伸方向上增大井距有利于提高采收率,控制含水率上升;排距150 m、井距400 m的菱形五点法井网更适应潜43油组。  相似文献   

12.
延长油田属于典型的低渗透油田,油井投产时基本没有自喷能力,需要经过酸化、压裂等油气增产措施.百年油田面临着资源接替不足的窘境,注水开发是目前油田的重点工作,这需要运用压力测试手段落实油藏压力变化,分析储层渗流特征和渗流能力,评估储层能量和完善程度等.为确保压力测试资料的真实准确,就必须改进测试工艺,优化解释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为开发方案的调整、增产增注措施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玉家湾油田属于低孔特低渗油藏,采取压裂方式投产,目前已进入注水开发阶段。通过分析该区的注水动态和驱油效率,对注水效果进行评价,及时掌握地下油水运动规律。最后针对注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具体的调整方案,保证高产稳产,提高油田采收率。  相似文献   

14.
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注入水易沿着已形成的注水通道在高渗透层突进。为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减缓产量递减,最大限度挖掘剩余油,需进行细分调整来改善注水效果。某水驱区块通过近几年加大细分调整力度,有效改善了注水井区层间吸水剖面,油层动用程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5.
针对G油田G3102低渗区内存在注水困难的情况,为了探讨低渗区块高压增注注水井增注机理,研究采用了多级变流量测试方案,即在低、高流量注入后分别进行压降测试,运用渗流力学理论,对两次不同注入量下的压降测试进行解释,对比解释结果。同时借助数值试井方法,分析流体在不同注入量下的流动扩散情况,研究表明地层在高压增注后,进井带有裂缝产生,驱油效果增强,对应油井见效,由于低渗透启动压力的存在,造成压力导数曲线上翘。试井解释和数值试井方法相结合,确定地层在高压注入下呈现线性流动状态。  相似文献   

16.
针对分层注水井存在分层流量测试不成功、层段合格率低、投捞调配不成功等诸多问题,研制应用新的配套工艺技术,解决了注水井测试、调配成功率低下的难题,为实现经济有效注水,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石南低渗透油藏属盐敏、中等偏强水敏、中等偏弱速敏地层,油藏为稀油油藏,原油具有低密度、低黏度和含蜡量高、凝固点高等特性,地层水总矿化度较高,一般为24.818 g/L,水型为 CaCl2型。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出现油井低液低产、注水井吸水能力下降、压力上升、地层能量不足以及水驱开发效果变差等问题。从地层特征、储层敏感性、注入水水质、悬浮物堵塞、结垢等方面评价分析可能对储层造成损坏的原因及程度。结果表明,石南油田储层的低渗透性、水敏性和盐敏性是储层伤害的内在因素,注水井中悬浮固相颗粒、细菌超标,注入水质不达标则是储层伤害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油田污水处理技术的现状,提出了着眼于调整油田注水开发全过程的水质特性的污水处理新技术。使注水、油管的腐蚀、结垢及地层的结垢尽可能少。对提高油田注水采油的效率以及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胡五块目前存在问题是:(1)水驱动用程度低,油田稳产基础薄弱,区块低效开发;(2)主力区块经多年注水开发和多轮次增产措施后开发难度进一步加大,油田产量递减严重,急需研究完善油田挖潜新工艺;(3)新探明储量大幅度减少,新动用的储量品位低,部分区块原油物性差,"双低"井的生产管理难度大,常规挖潜措施投入高、效益差,难以满足开发生产需要。微生物调驱技术是一项有效的层内挖潜技术。  相似文献   

20.
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属低孔低渗透油藏,长期注水导致二次孔道发育.形成高渗网络导致注水效率低。针对E31高温高矿的油藏条件。研究出φ堵剂和d堵剂,即高温冻胶和耐高温聚合物微球。在压力指数决策技术指导下,开展区块整体调驱工艺。对计注6站中低于区块平均PJ90^2.5值的注水井首先采用预交联颗粒和YG103酚醛树脂冻胶进行堵窜,然后采用聚合物微球进行深部调驱.措施实施后注水参数明显改善,累积增油8293t,提高采收率5.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