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与社会的统一核心是社会适应问题。要适应社会变革的要求,就必须有与时俱进的精神,主动地融入社会。同时,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心理开放,需要在各方面积极做好适应社会变革的准备。特别要加强心理训练,努力提高适应社会的心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人与社会的统一核心是社会适应问题。要适应社会变革的要求,就必须有与时俱进的精神,主动地融入社会。同时,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心理开放,需要在各方面积极做好适应社会变革的准备。特别要加强心理训练,努力提高适应社会的心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陈梅戴   《教育导刊》2013,(11):30-34
本研究采用自我意识量表和社会适应量表对460名离村儿童和121名非离村儿童施测,旨在探讨西部山区离村儿童的自我意识与社会适应的情况及其关系。结果发现:①离村儿童的自我意识分值和社会适应水平都显著低于非离村儿童,城乡差距和离村上学是造成这种差异的重因素;②除焦虑因子以外.离村儿童自我意识各因子与社会适应各因子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③离村儿童焦虑因子与社会适应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④除焦虑因子以外.离村儿童自我意识因子对社会适应均存在正向的预测作用,能够解释社会适应52.3%的变异量。  相似文献   

4.
社会支持作为个体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资源而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为考察流动儿童自尊在领悟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建立三者的关系模型,选取511名流动儿童,运用少年儿童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自尊量表(SES)和少年儿童社会适应量表(SASCA)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社会适应与领悟社会支持各因素及总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社会适应各因素及总分与自尊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学校支持和领悟社会支持总分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自尊具有不完全中介效应。证明流动儿童的自尊存在高自尊异质性现象,流动儿童的自尊在领悟社会支持影响社会适应的过程中起不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适应能力的强弱直接反映了我国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由于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了现阶段我国贫困大学生的学习适应、心理适应、生活适应、人际交往适应和社会适应等各方面的适应能力不够理想,提升贫困大学生适应能力,尤其是提高他们适应大学环境的能力,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校园以及他们将来投身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魏宏山 《文教资料》2010,(25):231-23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社会经济和科技等各方面的高速发展,刚刚离开校园的大学毕业生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往往不适应,产生了诸多的心理问题。及时疏导这些心理健康问题,让他们顺利进入社会并适应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艺术设计专业已在我国各高校蓬勃发展起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适应市场需要,已成为各高校尤其是各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如果不进一步深化高职教育改革,不与市场紧密结合,那么我们将会很快地被社会所淘汰。所以高职教育的目标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运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初中生学校适应问卷随机选取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900名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如下:(1)初中生的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且各因子之间基本持平;学校适应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是否是单亲家庭和担任学生干部方面,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均存在显著差异。(2)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存在显著正相关。(3)社会支持的三个因子,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与支持利用度能联合预测学校适应18.1%的变异量。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索我国4~9年级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结构,并编制适用于该年龄段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的测量工具。首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各选取一个地区,两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包括5所小学、3所初中的儿童青少年、家长、教师,以及当地的社区工作者,共88人。其次采用访谈法对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结构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之上,编制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初始问卷,并施测于1 179名儿童青少年,检验其信、效度。研究结果表明:(1)4~9年级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结构包括6个因素,分别为认知行为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规则适应、学业适应和人际适应;(2)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初始问卷的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以用于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评估。  相似文献   

10.
大学人才培养如何才能适应社会需求,这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教育理论界对此也有许多观点和意见,但问题一直没能有效解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社会需求的“度”很难把握,人才培养周期很难缩短。为此,要整合政府、高校、社会各方面力量,构建预见性、应急性和调节性三大适应体制,以推动大学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世纪的快速建设,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各行业正起着异乎寻常的变化,各阶层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新世纪中,怎样培养职业中学学生,使他们出去后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怎样在新时期适应专业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传统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各高校法律院系必须适应经济与社会的新要求,探索新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必须改变以前的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应用性、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需求;另一方面,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考虑学生的志向和毕业后的就业需要,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呈现多样化,不仅要求具备各方面的知识,而且要有多种能力。而传统的学校教育往往忽视了这方面的教育,以至有些学生走上社会后不能适应社会生活,觉得现实生活与我们所学的书本知识相差甚远。传统教育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法,对农村三至六年级小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师生关系对其社会适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村小学生的师生关系和社会适应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在年级上差异显著;其中,三、四年级学生的亲密性低于五、六年级,三年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社会认同感低于五、六年级;(2)师生关系各维度与社会适应的一阶因素、二阶因素存在显著相关,表现在亲密性和依恋性与社会适应呈正相关,回避性和冲突性与社会适应呈负相关;(3)师生关系对社会适应的二阶因素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学生的师生关系越良好,其社会适应情况也越良好.结论:通过对小学生与教师关系良好程度的分析,可以对其未来的社会适应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5.
电大毕业生与普通高校毕业生社会适应性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引言 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问题,近年来受到各方面人士的关注。社会适应是指个人为与环境取得和谐的关系而产生的认知和行为的主动性调整,是一个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前,人们将社会适应主要理解为个体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的要求,即个体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地调整、改变自己原有的观念、态度、习惯、行为,以适应个体生存的生态环境,强调个体改变的被动性。九十年代后,较倾向于认为社会适应是由个体自身的改变和环境的改变所共同组成。认为社会适应不仅包括个体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而且  相似文献   

16.
<正>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而且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只有让幼儿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指南》中提出:"幼儿的社会性是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  相似文献   

17.
高职高专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高职高专院校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各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正在有序展开。面对新形势,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必须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应用能力,适应新时期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意识到,健康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如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新定义: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精神上和社会各方面适应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是学生完成学业、走向社会和适应社会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适应性和自我和谐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458名盐城师院用社会适应性问卷和自我和谐量表进行评定;结果:男女生在人际交往适应和角色适应方面存在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学习管理、就业准备、人际适应和角色适应四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调查的大学生自我和谐总体状况很好,且各因子在性别上无差异;不同年级学生在自我灵活性上差异显著。自我的刻板性可以预测社会适应48.9%的变异量。  相似文献   

20.
“大一”新生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对大学生活的适应危机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适应危机、生活环境适应危机、学习方法适应危机、角色身份适应危机和社会责任适应危机等方面。这些危机的解决需要高校各部门及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而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过程及任课教师可以在其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