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根据一元弱酸溶液的质子等衡式和各平衡常数表达式,结合物料等衡式,可推得计算一元弱酸溶液中H~+平衡浓度的精确公式: 如果不考虑水的离解,上式可简化成 ①②③式都是计算分析浓度为C、离解常数为K_a的一元弱酸HA溶液中H~+平衡浓度的公式,它们的适用范围各是什么呢?下面分别加以讨论。 ①式是在既考虑酸HA的离解平衡又考虑水H_2O的离解平衡的情况下得出的,因此它是最精确的,对一元弱酸来说,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  相似文献   

2.
是经常使用的。其中式(1)应用于一元强酸或一元强碱溶液;而式(2)及式(3)则应用于一元弱酸或一元弱碱溶液。此外,某些多元弱酸或多元弱碱溶液亦可用后两式求其H~ 离子浓度或OH~ 离子浓度。但是正如我们所知,这些近似公式都是在忽略了水的离解的条件下推导出来的,都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若我们在应用时不注意这点,而去盲目地套用公式,很可能会使计算结果造成很大的误差,有时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请看下面两个例子。  相似文献   

3.
文中通过实例讨论了计算弱酸溶液酸度近似公式和最简公式的适用范围,导出了精确计算弱酸溶液酸度的三次方程,并用浓度-pH图讨论了三个公式的使用规则。  相似文献   

4.
本文推导出计算多元弱酸(碱)溶液[H~+]的近似公式的使用条件与相对误差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得到了相对误差为2%或5%时的各近似公式的使用条件,并采用电子计算机对常见多元弱酸在常用浓度范围内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是相符的.  相似文献   

5.
对于一种弱酸和一种强酸组成的混合物,其氢离子浓度的计算在一般情况下是采取近似处理的方法,即氢离子浓度近似等于强酸的浓度。作这种近似处理的前提条件是建立在:①混合酸中强酸的浓度在较大的情况下,离解产生的大量氢离子对弱酸的离解产生较大的抑制作用,这样弱酸的离解即可忽略。②弱酸的浓度较大,离解常数较小,离解产生的氢离子很少。但是,如果体系在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前提下,而采取这种近似处理的方法,就会使结果产生很大的误差。  相似文献   

6.
二元弱酸中[H~ ]浓度计算要忽略Ka_2,与二元弱酸的原始浓度、二元弱酸的Ka_1、Ka_2等诸多因素有关,本文主要讨论了同时考虑三个因素,在计算二元弱酸[H~ ]时忽略Ka_2的判据,并对许多现行分折化学教材中提出的忽略Ka_2的条件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7.
师专分析化学教材讨论了各种简单体系氢离子浓度的计算。实际中,有时会遇到求算复杂酸碱体系的氢离子浓度。本文从复杂酸碱体系的质子等衡式出发,导出计算[H~+]的精确式,然后对精确式进行近似处理,从而得出求算[H~+]的公式。一般称这种方法为系列导出法,下面用系列导出法介绍某些复杂体系氢离子浓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推导出计算多元弱酸溶液[H^+]的近似公式的使用条件与相对误差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得到了相对误差为2%或5%时的各近似公式的使用条件,并采用电子计算机对常见多元弱酸在常用浓度范围内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是相符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推导出计算多元弱酸(碱)溶液[H^ ]的近似公式的使用条件与相对误差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得到了相对误差为2%或5%时的各近似公式的使用条件,并采用电子计算机对常见多元弱酸在常用浓度范围内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是相符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酸碱滴定中终点误差的推演,目前国内教材[1-3]一般举强酸强破和一元弱酸弱碱为例进行计算,对于处理一元弱酸弱碱终点误差时,忽略水的离解,进行近似计算,误差的正、负要从滴定曲线的走向(pH值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等当点的pH值和终点的pH值联系起来考虑,比较麻烦;对于复杂体系(如多元酸、混合酸等)的处理更感不便。此外,亦有通过选择“质子参考水平”直接得到质子条件,以代数法或误差公式处理各类终点误差D-’],亦有以对数浓度图解法进行处理[6]。本文对络合滴定误差公式[7]稍加改变,作为处理各类酸碱滴定中终点误差…  相似文献   

11.
下面以强碱弱酸盐AB为例,来推导水解达到平衡时计算OH~-浓度的精确公式和近似公式。  相似文献   

12.
酸碱平衡体系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是酸碱滴定法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计算溶液PH值时,比较好的方法是根据有关酸碱平衡,列出质子条件式.质子条件式反映酸碱平衡体系中质子转移的数量关系,由此可求得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与有关酸碱组分浓度的关系式,即氢离子浓度的精确计算式.通常,这种精确计算式为高次方程,难以求解,而水和各种酸碱的离解常数,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测定,都有百分之几的误差,因此,计算酸度时,准确度要求太高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近几年出版的分析化学教材,在酸度计算中都分别有精确式、近似式、最简式,但使用这些公式的条件都不甚明确和统一.例如在计算中若分别使用近似式和最简式计算,所得结果有时差别很大,有时基本一致,这给教学和学生自学带来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3.
《零陵师专》1983年第1期发表了“关于计算缓冲溶液氢离子浓度的几个公式应用范围的讨论”一文。文章通过比较计算缓冲溶液[H~ ]的两类近似公式得出了判断选用公式的“两条规则”。我认为此文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够严谨,听得“规则”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上述问题谈一点看法,同时简要介绍我对缓冲溶液[H~ ]计算公式使用界限的探讨结果和同志们讨论。  相似文献   

14.
现行分析化学教材中H^ 浓度的计算采用公式法,计算公式是根据不同条件近似处理得到的,在这些公式中,有的适用于浓酸,有的适用于稀酸;有的适用于弱酸,有的适用于极弱酸。在实际计算中,选择公式比较困难,这是因为难以判断给定的酸是浓酸还是稀酸。是弱酸还是极弱酸。本文用定量的方法将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两大类,并给出分别适用于浓溶液和稀溶液的计算公式。应用此公式可以十分方便地计算不同浓度条件下的一元酸(强酸、弱酸和极弱酸)的[H^ ]。与现行公式相比,文中公式具有计算简便、结果可靠、使用范围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改变纯水的温度,向纯水中加入酸、碱以及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时,平衡会发生移动。现就如何计算水电离出的H~ 浓度进行分析,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一、纯水电离出的H~ 浓度的计算 推论:在25℃时,纯水中的[H~ ]=[OH~-]=10~(-7)摩/升,PH=7。因水的离解是吸热反应,故温度升高电离度增大,致使[H~ ]=[OH~-]>10~(-7)摩/升,PH值<7。温度降低[H~ ]=[OH~-]<10~(-7)摩/升,PH>7。  相似文献   

16.
酸碱滴定曲线的计算,历来都是采用隔离法即是根据酸碱滴定的类型,在滴定过程中的各阶段,依据被滴定溶液的组成和性质,确定计算公式,然后求解并计算出被滴定溶液的PH值。本文采用综合法,从滴定体系的质子条件(PBE)出发,推导出一个系统的计算公式。运用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滴定过程中各点的溶液氢离子浓度,然后计算出PH值。 强碱滴定强酸溶液综合计算公式: 强碱滴定一元弱酸溶液综合计算公式: 强碱滴定二元弱酸溶液综合计算公式: 关于综合计算公式的求解,可以通过笔算近似处理求值,更便于编出计算程序输入电子计算机求解。  相似文献   

17.
混合溶液PH值的计算,考查知识点较多,本文作一系统归纳分析.一、酸或碱的稀释分析:强酸、强碱与水混和,其PH值由公式:[H~ ]_混=[H~ ]_酸·V酸/V混,[OH~-]混=I[OH~-]_碱·V_碱/V_混来计算;弱酸、弱碱与水混和,其PH值由公式:[H~ ]_混=(Ka·C_混)~(1/2)[OH~-]_混=(K_b·C_混)~(1/2)来计算.例1 PH=2的醋酸稀释一倍后,其溶液PH值为多少?  相似文献   

18.
以质子等衡式为基础,通过层层处理,导出酸碱溶液[H~+]间的计算公式是常用方法,称为系列导出法。系列导出法基本上是一种溶液一套计算公式,公式多,不易记忆。下面介绍另一种复杂体系氢离子浓度的计算方法。此法是以质子等衡式为基础,把复杂溶液体系分解成几个简单体系来考虑,分别计算出单个体系的酸碱度,然后按一定的加合公式进行计  相似文献   

19.
师专分析化学教材讨论了各种简单体系氢离子浓度的计算。实际中,有时会遇到求算复杂酸碱体系的氢离子浓度。本文从复杂酸碱体系的质子等衡式出发,导出计算[H^ ]的精确式,然后对精确式进行近似处理,从而得出求算[H^ ]的公式。  相似文献   

20.
关于弱酸溶液氢离子浓度计算公式的应用界限,有的分析化学教科书没有进行推导,仅指出了各公式的应用条件.有的教科书以及资料进行了推导,其推导过程复杂,不宜于课堂教学.据此本人应用相对误差公式推导了各公式的应用条件,具有简单、易懂的特点。其推导方法如下. 设离解常数为Ka浓度为Cmol·L~(-1)的弱酸HA,在水溶液中有下列离解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