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雷雨》是中国现代剧作家曹禺的名作。作品从繁漪的爱情角度分析了其悲剧的必然性。在周朴园的封建专制下,繁漪得不到爱,与未来前妻的儿子周萍的爱又受到了传统的伦理道德的阻挠,繁漪的爱情悲剧是无可逃避的。  相似文献   

2.
肖慧 《考试周刊》2007,(31):113
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与曹禺笔下的繁漪在其各自不幸的家庭中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作为封建包办婚姻的牺牲品,安娜与繁漪都是家庭中的最不幸者;作为争取真正爱情生活的"勇士",安娜与繁漪又都是对旧秩序的最积极的破坏者。二人如"前驱"和"后继"闪闪发光于世界人物长廊中,引人探究。  相似文献   

3.
安娜与繁漪为了爱反抗黑暗的封建家庭,追求自由是相似的。安娜勇敢地逃出了家庭,而繁漪却没有,然而她们都没有逃出爱的牢笼,却把自己葬送在爱的漩涡中,成为了封建贵族社会的牺牲品,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成为当时社会的牺牲品,这对异国姐妹的爱情虽然以悲剧结束,但是这也预示着中外妇女为了追求平等自由的生活,大胆地向封建男权社会挑战的勇气。  相似文献   

4.
安娜·卡列尼娜与繁漪是中外文学史上两个悲剧性的女主人公 ,她们的性格异中有同 :虽各居异国、生不同时 ,却都不满贵族社会的虚伪和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 ,勇敢地追求个性解放 ,争取真正的爱情 ,是旧制度的叛逆者。但是她们同中有异 ,追求爱情的内心世界和方式是不一样的。安娜与繁漪的共性与个性带给读者的审美享受和审美启示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5.
正舞剧《雷和雨》可谓是部经典之作,整部作品以繁漪的摔碗声作为矛盾点的开始,又以繁漪幻想的美好世界作为结束,以一个女人的独特视角来展开整个故事可谓引人深思和共鸣。可以说繁漪是所有人物关系里的主线,这部舞剧的独到之处就是用爱情来贯穿始终,并在纠葛的爱情中揭露了封建社会无形中对人的束缚。舞剧一开始的六人群舞调度很值得一提,六个人在舞台上走着奔跑着,在一个圆圈里他们不断交换着位置,不断与身边的人进行肢体接触,充分体现出六个人错综复杂的关  相似文献   

6.
张玉爽 《文教资料》2014,(11):12-13
蘩漪和侍萍是《雷雨》中各具性格特色的典型的女性形象,她们都经历了个人的爱情悲剧。蘩漪不顾伦理束缚爱上了继子,为了抓住爱情,最终揭露了一切罪恶,引起了一场生活的“雷雨”。侍萍是一个善良的女子,她曾和周朴园真心相爱,后来却惨遭抛弃,她对爱情死心,艰难生活,却还是逃脱不了儿女双亡的悲惨结局。因此,通过对蘩漪和侍萍爱情悲剧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这两位女性角色。  相似文献   

7.
尽管安娜和繁漪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度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但她们却有着极为相似的爱情历程,她们都经历了被爱囚禁——被爱唤醒——勇敢追求爱——爱情幻灭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8.
5月12日晴 对于繁漪,我只有无尽的怜悯。 繁漪活得鲜明真实,但却不幸,终其一生她都是个可怜可悲的女子。穿梭于虚伪与虚无、爱情与背叛、伦理与真爱中,她已经身心俱疲伤痕累累!可怜的她又是那么孤独。终日闷在阁楼上,一点一点腐烂自己干枯的生命,她就像是被世界遗忘的一角,人们不触及,只想淡忘!  相似文献   

9.
繁漪是曹禺精心塑造的一个现代知识女性形象。她渴望爱情,追求自由,她犹如一只被关在封建大家庭这一牢笼中的金丝鸟,尽管在苦苦地挣扎,却无法冲出这一牢笼,无法摆脱自己的生存困境,看不到明天的太阳,进而走上一条置她于死地的绝路,并走向毁灭。本文就在痛苦中挣扎的繁漪的生存困境、选择、结局作分析。  相似文献   

10.
《雷雨》中的繁漪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本文从繁漪的反抗精神,思想中深藏的封建意识入手,分析了繁漪的矛盾性格.指出了繁漪是“五四”个性解放思想的半成品。  相似文献   

11.
《雷雨》中,曹禺塑造了最具有独特个性的典型人物—繁漪。她雷雨式的性格在剧中的淋漓尽致的体现和她的悲剧形象交错在一起,体现了这一人物悲剧性格的深刻性。繁漪那火炽热情,强悍灵魂的本质是时代的觉醒。本文将探讨繁漪的雷雨性格并挖掘其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12.
繁漪是经典文本《雷雨》中的女性悲剧形象。从文化心理学角度观照,存在主义移植性影响孕育了繁漪“雷雨”特质的性格;封建意识与存在主义思想对人的合力作用产生的悖向性导致繁漪人格变异;存在主义某些观点与繁漪个人文化心理深层结构的精神特质之间不可克服的矛盾是悲剧产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3.
马雯雯 《文教资料》2010,(11):14-16
作为《雷雨》中的灵魂人物,繁漪、周萍和四凤极大地推动了剧情的发展,造成剧中人物命运悲剧的根源亦在此三人的现实纠葛。繁漪是最有雷雨性格的人物,敢爱敢恨;周萍在养尊处优中形成懦弱无能的处事态度;四凤却是最为天真纯洁的人物,她的出现拯救了在畸恋中苦于无法自拔的周萍.引起后文繁漪直接的爆发.最终推动人物走向灭亡。本文在解读繁漪、周萍和四凤的三者关系之上.试图探析人物内心的性格对推动全局情节环环相扣所起到的必不可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和曹禺笔下的繁漪这两个艺术形象虽然出于两个不同的国度却有着很大的相似性,是她们存在的相同的男权社会和女性自身的缺陷导致了她们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5.
文学“本文存在”的丰富性,使其解读结果往往屡次出现新的认识与评价。读曹禺戏剧,你就会深深感受到由这种丰富性带来的悲剧内容,其中又以女性悲剧尤为引人注目。在曹禺的四大名戏《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颇有意味的共性,那就是剧中四位女主人公没有一个完美合理的爱情存在,相反却绵延着一种畸形的爱情模式: 繁漪—周萍:乱伦的爱; 陈白露—潘月亭:商品的爱; 花金子—仇虎:通奸的爱; 愫方—曾文清:柏拉图之爱。 男女情爱,作为一种异常复杂的精神现象和社会活动必然显示着时代的色彩,同时  相似文献   

16.
曹禺先生的《雷雨》演绎着人对“不公平”的社会的控诉和抗争,是受压抑的人性向天空的一声呐喊,也是一出被怜悯的爱情悲剧。封建资本家周朴园无奈放弃爱情的悲剧,下层妇女(侍萍)被离弃的悲剧,上层妇女(繁漪)错爱个性受压抑的悲剧,青年男女(周萍、四凤)得不到正常的爱情的悲剧,  相似文献   

17.
韩美娜 《丹东师专学报》2002,24(Z1):71-72,81
繁漪的悲剧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产生了深刻的悲剧意义,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启迪,从女性角度来看繁漪的悲剧,把繁漪看作一个普通的女性,写她的不幸遭遇,写她的反抗精神.她性格中的"魅惑性",使我们看到了她对人性、自由意志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18.
曹禺的话剧《雷雨》在创作上明显受到西方戏剧理论的影响,其中性格悲剧的因素在繁漪形象的塑造上表现尤为突出。强悍如雷雨般的激情与本质的软弱,追求生命自由的执著与情感的盲目,繁漪性格的两面性使她对现实的抗争充满了矛盾与困惑,她的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撞击出一朵凄美的火花,同时也给这个人物抹上了一道浓重的性格悲剧的色彩。  相似文献   

19.
赵洁琼 《文教资料》2008,(36):19-20
安娜·卡列尼娜和繁漪是中西文学中追求个性解放、渴望自由爱情的两位典型的叛逆女性.通过对她们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她们的悲剧是特定的时代和社会造成的,也取决于她们自身的性格冲突,同时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以及封建家庭的罪恶.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雷雨》中繁漪思想性格的特征及其发展,指出了繁漪性格中多面的、立体的、对立的因素,同时简洁勾勒了其性格发展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