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市场确定的前提下,都市类报纸创造竞争优势只有两条途径:要么比竞争对手更出色,要么比竞争对手更经济地满足读者。没有第三条途径! 价格推动成本:从更廉价到更经济 各地都市报的崛起主要靠更出色,对手是当地晚报。都市报学走了传统晚报的看家本领,像晚报的三大支柱:社会新闻、体育新闻、文娱新闻,像以批评报道冲击市场等等。再增加硬新闻,做到“大信息量”;增加服务性报道,做到“强综合性”。在这种“新闻纸加实用纸”的对照下,那些固守“日报的补充”、“茶余饭后消遣”的传统晚报,就明显信息量不足了。 继都市报而起又有…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确定的前提下,报纸创造竞争优势主要是两条途径:要么比竞争对手更出色,要么比竞争对手更经济地满足读者。如何更经济地满足读者,其实质涉及的是报业管理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即低成本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不少晚报、都市报加大了时政、经济报道的分量,力图达到“报道主流新闻,影响主流读者”的目的。然而,与报道此类新闻历史悠久、驾轻就熟的党报相比,都市类报纸还处于艰难的探索阶段:要么落入党报报道的窠臼,耗用大量版面又彰显不出自身特色;要么蜻蜓点水般抓不到要领,报道远远满足不了读者需求……努力探索时政经济报道的新路子.成为许多都市类报纸绞尽脑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与都市报争夺读者和广告客户,不少晚报纷纷改为"早出",加入都市报竞争的行列.晚报早出,无疑是晚报面对激烈竞争而采取的不得已的做法.事实上,加入都市报竞争的行列,进一步加剧了报业的同质化竞争,导致了晚报与都市报的趋同.晚报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当日新闻和阅读环境,晚报早出实质上等于放弃了其固有的传统优势.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国内的晚报以社会、文化、体育新闻和副刊见长,经济报道一直是条短腿。缺了经济报道这条腿的晚报如何与都市报竞争呢?答案只有一个:加强晚报的经济报道。这既是为了迎接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满足读者日益提高的阅读口味的需要,更是实现晚报均衡发展的需要。首要定位是大众化经济报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  相似文献   

6.
黄雄  唐弦 《青年记者》2006,(6):69-70
为与都市报争夺读和广告客户,不少晚报纷纷改为“早出”,加入都市报竞争的行列。晚报早出,无疑是晚报面对激烈竞争而采取的不得已的做法。事实上,加入都市报竞争的行列,进一步加剧了报业的同质化竞争,导致了晚报与都市报的趋同。晚报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当日新闻和阅读环境,晚报早出实质上等于放弃了其固有的传统优势。  相似文献   

7.
党报作为党委机关报,其“规定动作”比其他报纸都多,在“规定动作”中,党务政务的工作性信息报道、政策性新闻报道等时政新闻占大头。时政新闻多属于硬性新闻,硬新闻“硬度”高,要做得吸引读者眼球、满足读者需求,受到读者欢迎不容易,如政治性会议新闻就会议报道会议,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在可读性上不及晚报、都市报的软新闻,但硬新闻有硬新闻的优势,关键在于如何创新报道。从新华日报连续三次的改版经验来看,党报完全可以通过创新时政新闻报道,淡化工作味,突出新闻因素等手段,做强、做宽、做深报道。  相似文献   

8.
在与早报、都市报的竞争中,有关晚报新闻时效性的话题再度“浮出水面”:少数晚报为了改变时效上的劣势,甚至把出报时间改在了早晨。由此,如何正确认识晚报新闻时效的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晚报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否体现新闻的强势,同时也事关晚报在今后办报实践中能否遵循其固有的内在客观规律。本文试从报道时段这一层面上对此作一粗浅的论述,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9.
引子 时下,传媒竞争说到底是新闻质量竞争。报纸的创新,归根到底要落实到新闻报道的改进和创新上。传统的党报一向关注事件新闻的宣传价值而忽略了媒体的新闻本性,而都市报走市场化路线,恢复了报纸“新闻纸”的本来面貌,按新闻规律办事,以新闻为主体,以丰富多元的信息量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信息需求,受到了普通市民的欢迎。《大河报》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新闻出版事业的繁荣和报业市场化趋向的不断深化,各地省级晚报(都市报)的迅速崛起成为我国报业的一大亮点.它们具有鲜明强烈的时代特征,通过独特的新闻视觉,贴近群众,干预生活,以生动活泼、敏锐泼辣的风格广泛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在省级晚报(都市报)迅猛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报道”发挥了十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各省级晚报(都市报)的“特别报道”由每周“周末版”、“星期刊”进而扩展到每日推出固定的专版,如华西都市报、三湘都市报、大河报的“特别报道”,楚天都市报的“大特写”,燕赵都市报的“社会描述”,齐鲁晚报的“纵深新闻”等等,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与肯定,极大地促使报纸发行率上扬,促进了报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新闻被誉为晚报的“四大元老”之一,多年来,一直是其吸引受众、抢占读者市场的拳头产品。进入九十年代中期,随着新闻竞争的加剧,社会新闻已由原先晚报的专宠,一跃成为大、小各色报纸争夺的“香饽饽”。首先是都市报崛起,这种在报纸风格、报道内容、读者对象、发行区域上与省级晚报非常类似的新型报纸一面世,即把以社会新闻为主,作为主打报纸风格的基本定位。许多社会新闻上了头版,有的甚至被制作成头条新闻。其次是一向强调“主功能”的大报——党报也开始纷纷扩版、改版,大添社会风情。不少省、市级党报创办了社会新闻专版。社会新闻是涉  相似文献   

12.
邹敏 《新闻实践》2013,(4):59-60
作为一家地市级城市晚报,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增加新闻厚度、提升新闻高度、拓展新闻宽度”策略创新,在实现社会资讯快速传递的同时,积极抢占新闻的第二落点,做深做透事件背后的新闻,以满足读者对报道深度化的追求,在媒介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党报新闻改革一直是业内人士不断探讨的话题。尤其在当前,报业竞争日趋激烈,党报受到了都市报、晚报等生活类报纸和网络、手机报等新媒体的双重“夹击”,为了保持主流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吸引读者和广告,各地党报的新闻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但一些党报仍然在传统的运行机制下固守着传统的办报模式,“眼睛向上”,  相似文献   

14.
报纸传统上被称为Newspaper(新闻纸),以新闻吸引读者。尤其是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新闻,在晚报、都市报类报纸中占有很大比例,用以吸引读者的眼球。由于社会新闻有很强的可读性,报纸也为此不断想方设法增强“可读性”。  相似文献   

15.
近20多年来,我国媒体在经济新闻的认识与报道上取得了不少突破。经济新闻的地位之所以得到提升,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直接的联系。在市场观念的引领下,受众意识不断深入发展,都市类报纸异军突起,开拓了广阔的传播空间。在社会新闻、休闲娱乐、批评报道等领域做出了出色的表现,拥有大量广泛的读者。但是,都市类报纸在占据市场、拥有确定的影响力和影响面的同时,在经济新闻报道上却出现了短缺,这是一种失衡的现象。都市类报纸的“多质”与经济新闻这里谈到的都市类报纸是一个概念,包括晚报、都市报、快报、晨报、导报等。如果“‘单质…  相似文献   

16.
王哲 《传媒观察》2005,(1):58-59
当今时代,报业市场群雄逐鹿,竞争激烈,各报在新闻资源、新闻人才等方面的竞争已趋向白热化,地方报纸面临着中央报刊、新华社和省级报业集团所办的子报、都市报和晚报的冲击,苏南某市中央报刊、新华社和省级报业集团所办的子报、都市报和晚报的日发行量超过20万份,而当地日报、晚报日发行量的总和只有15万份。一时间,为了争夺读者、广告,地方报纸积极应战,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进行改、扩版。但是地方报纸在步入“厚报时代”的过程中,有一种倾向值得引起注意———一些地方报纸走进了“雷同化”的误区。表现之一:报纸的版式“千报一面”。这一现…  相似文献   

17.
最近几年,不少都市报、晚报都在进行大规模改版,更注重新闻的温度、读者的感受。这种变化,代表了未来纸媒的走向,这也是在新闻战线进行"走、转、改"大背景下,新闻媒体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的具体体现,即坚持"走、转、改",形成正能量舆论氛围。提升报纸的温度现在越来越多的都市报、晚报意识到,在当下,报纸要"为百姓谋利益",就在做好传统的新闻宣传、舆论监督报道  相似文献   

18.
陈曦 《记者摇篮》2007,(7):22-22
随着现代都市报竞争的日趋白热化,热点新闻报道已经成为报纸的一大“卖点”。因此,探索热点新闻如何报道得更“热”的问题颇具深远意义。结合大连半岛晨报、大连晚报、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20年,伴随着广播电 视事业的冲击,以及新型经济类、文化类、生活类、文摘类报刊,特别是90年代中叶开始崭露头角的都市报的竞争,我国晚报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怎样应付这样的竞争局面,成为近年晚报乃至整个新闻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热点。 笔者本文所言,只是想阐明晚报应处理好与都市报竞争中的“同”和“异”的辩证关系。也就是说,晚报既要与都市报有所同,又要有所不同。可谓之留“同”、留“异”;求“同”、求“异。 留“同”,指的是对于一些与都市报相比有着共同之处的东西,晚报可以予以保留。那么,晚报与都市报…  相似文献   

20.
崔建华 《新闻实践》2010,(8):40-40,41
晚报、都市报因其贴近读者、内容喜闻乐见而迅速崛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以社会新闻为主的内容渐渐让读者产生了厌倦,谈起晚报、都市报时常会蹦出这样的字眼:“不入流”。也就是说,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们还属非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