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6 毫秒
1.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察法,分析了当前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需求、体育课程设置以及学前教育中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课程现状及职业需求为出发点来设置体育课程,从体育课程的当前功能和延伸功能两个维度来考虑,以传统的"必修课+选修课"模式为主,充实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为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学前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走访等研究方法,调查了毕业生、高校体育系(部)主任和毕业生关于学校目前课程设置的意见。结果显示: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徐州幼专")学前体教专业在专业基础理论课课程内容重复,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比例较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比例较小。在必修课方面,出现了重复课程,需要删减,缺少教师教育类课程,调整部分课程的学分和开课时间;在选修课方面,课程门数较少,比例只占到7.2%;其中专业选修课设置方法单一,只有专项选修课开设两个学期。课程里教学实践模块,不能一味的追求见实习的时间。课程设置优点是与学前教育专业逐渐接轨,缺点是课程教学达不到课程目标、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实用性的社会需求、学时结构不合理、课程对在岗人员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所欠缺。  相似文献   

3.
对高中开设体育专项选修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高中开设体育专项选修课的教学实践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开设体育选修课不仅调动了学生体育课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学生的健康水平、运动技能、身体素质也得到了提高,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能力都得到培养.并为在中学体育课开设体育选修课提供了教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北方高校冰雪体育欣赏课程的开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宇 《冰雪运动》2011,33(1):76-79
北方高校冬季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在北方高校开设冰雪体育欣赏课程对于体育教学改革意义重大。总结出北方高校开设冰雪体育欣赏课程具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冰雪体育锻炼习惯、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冰雪体育精神等现实意义;认为师资能力和水平、教材的选择和学生的自身认识是北方高校开设冰雪体育欣赏课程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加强师资队伍水平建设、完善教材和课程设置和树立学生冰雪体育欣赏价值观等对策,为北方高校冰雪体育欣赏课程的开设提供可能,为体育教学改革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湖北省3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选修课情况的调查表明:这3所学校存在必修课开设较多,选修课开设不足的问题,学生对选修课的认识趋于理性。建议湖北省各高校应开设更多的选修课,并编制课程指南,主管部门应对课程结构设置进行监督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夏军  田开象  郭维胜 《体育学刊》2002,9(3):86-88,91
在对高邮中学2年来开设“体育专项选修课”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在中学开设“体育专项选修课”有三大益处:①增强了学生体育意识,为从事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②培养了学生的自我体育锻炼能力,身体素质水平明显提高;③促进体育教师基本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对为什么要开设“体育专项选修课”T、怎样开设“体育专项选修课”以及开设“体育专项选修课”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比分析法,对200名大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进行实证研究。在运动兴趣、运动参与、体育美感体验等方面比较与分析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功能,结果提示开设体育美学课程教学,提高学生体育欣赏能力是完善体育教学理论体系和高校体育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李俊明 《体育文化导刊》2011,(6):106-108,129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山西省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的本科院校课程设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各院校培养目标的调整与《课程方案》有差异。各院校在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安排上都存在问题,主要是地方性运动项目开设不理想,各院校缺少具有代表性的课程,并且实践课所占比例较小,选修课时较少。各院校课程设置与基础教育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安排教育见习。建议增加实践课学时,设置各校较有代表性的课程,在课程中安排教育实践等。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对湖南省社会体育专业限定性选修课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目标进行了一致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社会体育专业限定性选修课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目的平均一致性程度系数较高,一致性程度达到高等水平;湖南省社会体育专业限定性选修课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目标的最大一致性程度系数高,实现一致性较好,湖南省社会体育专业限定性选修课设置较合理;湖南省社会体育专业限定性选修课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目标的直接关联指数差异性较大,社会体育专业限定性选修课体系仍有优化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各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都开设了体育课程,但是基本没有为专业建设服务,缺乏针对性.基本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大纲和教材,其体育课程教学与其他专业体育课程教学几乎相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因此有必要加强各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特设体育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体适能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突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关键。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访谈法对陕西师范大学体育专业19名研究生的体适能实践课进行实践测试、随机抽样、访谈调查,结果显示:体适能实践课程的开设,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及科研论文的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12.
张凯鲜 《灌篮》2021,(3):65-67
现阶段,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给予了高度关注,一些高校先后增设了学前教育专业,且开展了针对性的教学研究。然而,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并不成熟,依旧处于专业建设的探索阶段,很多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较为模糊。在诸多课程中,体育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与普通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并无差别。此教学模式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所具备的体育能力,并不具备学前教育的独有特色,这样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对幼儿的健康活动是不具备指导教学能力的。就现阶段体育课程所暴露出的问题,研究怎样借助课程改革,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化人才,达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同幼儿教育的无缝衔接,是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亟待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鉴于此,本文对学前教育专业特色体育课程体系构建思路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张海龙 《精武》2014,(4):90-90,92
随着科技的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中学阶段体育教学不能局限在强身健体上,还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本文针对中学开设体育选修课,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的形成,有利于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等观点进行阐述,以供中学体育开设选修课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现状和高校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状况的调查后发现,多数学生运用体育知识的教学能力较强,而运用基本教学理论知识的教学能力偏低,教学综合能力不足,这与高校缺少一个系统的教学能力培养和评价体系、课程综合性不强、课程结构不够合理和教学实践不足等有关.为此,提出了将体育学科和教育学科的课程立体交叉;开设体育教法综合实践课程;通过模拟教学、教学见习、教育实习3个途径对学生进行全程、分段、多次的教学能力培养和实践以及采用"档案袋"式系统与分段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生教学能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陈彩萍  董晖 《当代体育科技》2020,(3):141-141,143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不断深化和大众体育的迅速发展,体育游戏这一健身效果好、趣味性强、易于开展的项目,越来越受到重视,被广泛运用于体育实践。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设置体育优秀课程,不仅能够有效地增添体育课程的教学魅力,同时对于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就业和发展也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走上幼师岗位的几率极大,而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各式各样的游戏,所以说在学前教育专业设置体育游戏课程还是极为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山东省体育师范专业学生的体育信息素质状况进行调查,了解目前大学生信息获取动机、途径和消费的现状,并就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反映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进行体育信息素养教育的对策:开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系列课程;提高计算机和外语的应用水平;提高教师的体育信息素养;加强馆藏资源建设等。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群众健身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山东省开设社会体育本科专业的13所高校的人才培养状况进行研究,普遍存在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科学性较差、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等问题。提出山东省高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应坚持"操作型、技能型、服务型"的人才培养原则,各校要从自身优势出发,定位特色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优化社会体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保障和评价系统,提升社会体育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及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 ,应突破原有的体育课程结构框架 ,建立新的体现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终身体育思想 ,学科类与活动类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改变目前只限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的状况 ,一、二年级开设必修选项课 ,三年级开设选修课 ,同时为伤、病、残、体弱学生开设保健与康复体育课 ,为运动特长生开设竞技训练课。理论部分以“理论知识窗口”的形式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突出理论教学的灵活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实践部分以运动项目为主 ,突出运动技能的学习和锻炼过程 ,学习内容、锻炼方法、组织形式始终与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9.
略论高校体育课程的构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就高校体育课程的构建作了较为深入的剖析。提出了学生本性课程和社会本位课程相结合是体育素质教育课程构建的理论基础,并依据上述理论基础设计出以财经教育发展为目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个性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为基点,全面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的体育意识、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理性思路。在课型上,提出了一、二年级开设选项课,三、四年级开设选修课的观点;在教学内容上选用了同学们喜闻乐见并具有广泛性的体育项目,阐明了课外体育锻炼、社会实践能力,以及教师素质的重构等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体育特色技能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对其教学创新性展开研究,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三个领域予以创新,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尝试培养一批具有较高幼儿体育教学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做出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