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双红 《冰雪运动》2010,32(5):70-74
为系统研究单板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出现的运动性心理疲劳现象,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项目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多数单板滑雪运动员在训练中均出现了心理疲劳现象。其中环境因素和训练因素是导致运动员产生心理疲劳的重要原因;而注意力疲劳、情绪不稳定则是心理疲劳的主要表现。为此,针对单板滑雪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包括科学训练、心理辅导和营养补充等应对措施,促使运动员恢复心理健康,从而提高训练质量。  相似文献   

2.
选取18名省队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进行为期八周的心理训练,探索心理训练手段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训练效果的影响.研究采用运动心理疲劳、运动焦虑以及心境改善程度作为心理训练效果的评价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心理训练后,运动员心理疲劳程度降低,成就感明显提高,运动员的心境状态较训练前更加稳定,疲劳、紧张、TMD、愤怒和抑郁的消极症状显著降低,所有运动员的状态自信心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心率变异性反馈训练对运动员心理疲劳调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东省备战第十一届全运会部分运动员实施心率变异性反馈训练及心理疲劳监控,研究了心理变异性反馈训练对运动员心理疲劳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心率变异性反馈训练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放松能力;心率变异性反馈训练有助于缓解运动员的心理疲劳;与其他心理训练一样.心率变异性反馈训练需要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4.
运动员的心理疲劳由于大多数情况下是隐蔽的、渐进的,很容易被忽视,若出现深度的心理疲劳,不仅影响比赛成绩,甚至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认为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复杂性与紧张性,训练内容的单调性,个性、情绪、注意品质等是引起运动性心理疲劳的主要因素。提出采用肌肉神经放松训练、注意营养补充,注意力转移、沉思练习,表象训练、情绪转移与情绪调控等方法促进运动员体力、脑力和心理恢复,避免深度的心理疲劳的产生,使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良好的心理优势和最佳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5.
游泳运动员大负荷训练中心理、生理疲劳和应对方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测量法跟踪调查了33名游泳运动员6周大负荷训练中的心理、生理疲劳和应对方式,目的是为教练员科学进行大负荷训练提供心理和生理依据。结果显示,POMS量表和10项自我陈述测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游泳运动员大负荷训练中的心理疲劳;训练中最高心率、血红蛋白、血清肌酸激酶、尿素氮等指标可以客观地反映游泳运动员大负荷训练中的生理疲劳;在大负荷训练感受中,女运动员精神疲倦显著高于男运动员;面对大负荷训练的疲劳,男运动员倾向于采用自我激励、转移注意力和解决问题及逃避等应对方式;女运动员则倾向于采用自责、宣泄、寻求支持和幻想及逃避等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6.
技能类项目运动员心理疲劳的评价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建立技能类项目运动员心理疲劳的评价标准:第1步,选取技能类项目运动员381人,进行了心理疲劳和训练比赛满意感的测量.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心理疲劳可以解释训练比赛满意感总方差的35.30%.同时,根据优势分析的结果,使用标准分评价心理疲劳,并结合教练员、运动员的意见,参照前人的分类,将研究参与者分为无心理疲劳,轻度心理疲劳和严重心理疲劳3组.第2步,另取技能类项目运动员192名,以训练比赛满意感、运动动机以及自尊为效标,对上一步所建立的评价标准进行检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程度心理疲劳组在各个效标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建立的标准可用来评价技能类项目运动员的心理疲劳.  相似文献   

7.
武术运动员心理疲劳成因与恢复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武术运动员产生心理疲劳的原因出发,阐述了武术训练、比赛中心理疲劳对武术运动员产生的不良影响,提出了武术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恢复手段。  相似文献   

8.
专业运动员心理疲劳和心理耗竭的社会学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疲劳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提出,运动员所处的情景因素以及运动员对情景的认知评价是产生心理疲劳和心理耗竭的原因之一.运用运动员训练满意度量表和训练状态量表,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对186专业运动员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除了运动员对自身的信心投入,成长进步的满意程度是引起心理疲劳和心理耗竭的原因之外,运动员对教练的民主行为、个人关怀满意程度.对运动队的日常管理的满意程度是引起运动员心理疲劳和心理耗竭的主要社会原因.指出完善运动队的训练体系,实施科学化和人文化管理,同时提高广大教练员的执教效果,给予运动员更多的关怀是预防和消除运动性心理疲劳与心理耗竭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田径运动员心理能量和运动性疲劳分析,得出心理能量和运动性疲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根据二者的相关性,运动员在比赛中进行有效的心理调控,并且加强心理方面的训练,减少比赛中心理疲劳和生理疲劳。  相似文献   

10.
残疾人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早期诊断,对心理疲劳的预防和干预、提高运动成绩具有实际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行为观察法等,通过了解残疾人运动员眼中的心理疲劳,进一步发掘不同群体心理疲劳的特性,并归纳中国独特的体育文化背景对残疾人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影响、表现形式及干预措施。结果发现,其特点有别于正常运动员群体,心理疲劳对于残疾运动员表现为长期伴随、阶段性、多因素影响和可预见。建议加强心理训练、培养兴趣爱好,注重对他们进行人性化的关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正念训练对射击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影响,旨在为射击运动员心理疲劳的调整及提高运动表现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4名具有心理疲劳的青年男性射击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为期7周的正念训练干预,对照组在同时间里聆听自己喜欢的舒缓放松的音乐,对两组运动员干预前后的心理疲劳状态、正念水平和接受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前,对照组和实验组运动员心理疲劳程度、正念水平和接受水平组间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运动员干预前后比较,心理疲劳程度、正念水平和接受水平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运动员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心理疲劳程度的三个维度得分和总分均显著降低(P<0.05),正念水平的五个维度得分和总分均显著升高(P<0.05),接受水平得分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实验组运动员的心理疲劳程度得分和接受水平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正念水平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念训练能够有效缓解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心理疲劳程度。  相似文献   

12.
范静  姜跃金 《冰雪运动》2010,32(1):46-49
越野滑雪是周期性耐力项目,运动时间多、距离长,能量消耗大,对运动员的心理和机体能力要求较高。越野滑雪运动员的运动训练恢复是运动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消除疲劳方法,能提高运动水平。结合越野滑雪运动训练实践,运用理论分析方法阐述越野滑雪运动疲劳产生的机理和检测方法,并提出恢复训练、营养补充和心理训练等方法,旨在为促进越野滑雪运动员运动疲劳的积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帆船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俊 《湖北体育科技》2010,29(5):607-609
在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从帆船运动训练的实践出发对帆船运动性心理疲劳的产生机理、训练中的表现及如何消除心理疲劳进行了全面的探析,旨在找出一些更合适消除帆船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方法,以便帮助教练员深入的了解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相关知识,从而更有效地预防和消除帆船运动员的心理疲劳,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4.
不同训练周期中运动员疲劳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训练周期中使用多种监测手段对运动员疲劳的诊断效果;方法:以北京划艇队12名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使用血液生化指标、心理调查问卷、Omega Wave系统对运动员在不同训练周期的疲劳情况进行诊断.结果: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周的血清肌酸激酶与基础训练周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运动员大量训练周健康疲劳量表得分较基础训练周显著降低(P<0.05);运动员大量训练周的交感神经调节系统影响因数与基础训练周相比显著降低(P<0.05);运动员大量训练周的压力指数相对于基础训练周显著升高(P<0.05);结论:持续的大运动量训练,可以导致运动员出现心理或生理疲劳;Omega Wave系统对运动员生理疲劳的早期发现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女子摔跤运动员心理疲劳成因及恢复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心理疲劳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并依据女子摔跤项目特点,分析了女子摔跤运动员心理疲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有效恢复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手段。这对于完善女子摔跤的运动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增进运动员心理健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1武术散打运动员产生疲劳的原因及种类 疲劳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武术散打疲劳是指运动员在进行踢、打、 摔等动作时引起机体工作能力暂时下降。分析武术散打运动训练中运动员出现疲劳的成因,可以很好的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李兆鹏  刘尧 《冰雪运动》2007,29(3):66-68,76
从训练角度出发,针对速滑项目特点,运用运动心理学相关知识,分析速滑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产生的原因、表现和影响,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与对策,旨在帮助速滑教练员提高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的重视程度,通过有效的方法解决运动员心理疲劳问题,从而提高运动员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高水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11位运动员进行了访谈.通过审视高水平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发展规律、产生时的情境,对心理疲劳不同阶段的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导致高水平运动员训练动机丧失的诸因素,进一步了解心理疲劳渐进发展的早期预测性,并提出了预防心理疲劳相关建议,为高水平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体育与科学》2015,(6):91-96
以102名优秀运动员为被试,进行训练比赛满意感、心理疲劳和运动动机的测量,以检验运动员的训练比赛满意感与运动动机的关系以及心理疲劳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运动员训练比赛满意感与运动动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训练比赛满意感对运动动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体力/情感耗竭在运动员训练比赛满意感与运动动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运动负评价在训练比赛满意感与运动动机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可通过有效缓解与降低运动员的心理疲劳来提高训练比赛满意感对运动动机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测量法跟踪调查了33名游泳运动员6周大负荷游泳训练中的心理、生理疲劳和应付方式,目的是为教练员科学进行大负荷训练提供心理和生理依据。结果显示:POMS量表和10项自我陈述测验一定程度可以反映游泳运动员大负荷训练中的心理疲劳;训练中最高心率、血红蛋白、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