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沧州武术产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优势和短板并存,唯有转变传统经济产业发展模式,转变观念,才能带领沧州武术文化产业走向新的辉煌。要把沧州武术放到文化的角度上、把传统武术作为文化样式加以研究。要将沧州武术文化与大运河旅游开发有机结合,借助大运河这个先天的文化载体让沧州武术文化“流”出河北省,“流”向全世界。  相似文献   

2.
充分发挥沧州传统体育项目——武术的优势,根据其历史的传承和近代的发展,以及健身功能和练习的经济性等特点,采取武术进校园、争办武术高端赛事等措施,有力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取得了很大成效。结论:沧州武术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和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议:挖掘整理、发扬光大民间武术精华;普及武术,改善老龄化成员的健康状况;从娱乐性、观赏性和健身性出发创编适合普通人群的武术套路。  相似文献   

3.
《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拟定了新建沧州杂技学院和武术学院两大文化教育工程建设项目,充分显现出市委、市政府及有关方面,为进一步发挥沧州得天独厚的杂技、武术文化资源优势,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的信心与决心。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对河北武术竞赛表演市场,健身娱乐市场,武术技能培训市场等现状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拓展思路,加大政策扶植,打造本地品牌赛事,重视与文化娱乐的有效结合,加强与旅游市场有机结合等河北武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结果为河北武术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当前文化产业背景下的武术产业和动漫产业的发展研究,分析二者相互融合的各自优势,并以此为契机,以期为武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路径,为武术产业发展拓宽新的空间,注入新的活力,并为武术产业发展新路径的实施提出具体措施。同时为武术产业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武术是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发展武术文化产业是增强国家体育和文化软实力的内在要求。在介绍了产业集聚的基本知识后,认为产业集聚是发展武术文化产业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整合武术资源和武术的跨界融合,对形成武术产业体系有重要作用。武术产业集聚的难点在于武术需求不足,相关业界对武术的介入和融合尚不广泛和深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沧州纪行     
沧州是大多数武术人神往的地方,不仅因为那里是闻名遐尔的“武术之乡”,尤其是那里淳厚、古朴的燕赵民风和历史上产生的无数传奇故事让人在留恋之余浮想联翩。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林冲等皆是被流配到沧州,也有一些失意的拳师落户沧州,他们为沧州留下了精湛的武艺,丰富了沧州的武术体系。据统计,流传在沧州地区的拳种不下50余种,在中国武术大家庭中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8.
唐黎标 《精武》2007,(2):53-53
河北沧州是全国知名的武术之乡。沧州武术传承久远,汉时渤海郡(沧州前身)郡守龚遂曾告示乡民“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明清时期,沧州曾有两千多名武术精英藉武科步入仕途;为世人所知的大刀王五、燕子李三、“神力千斤王”王子平等武术精英皆出自沧州;国家审定的129个拳种中,在沧州形成并广为流传的就占52个……  相似文献   

9.
唐黎标 《武当》2008,(10):55-56
河北沧州是全国知名的武术之乡。沧州武术传承历史久远,汉时渤海郡(沧州前身)守龚遂曾告示乡民“卖剑买牛,卖刀买犊”,而且内涵相当丰富。现在,在国家审定的129个拳种中,在沧州形成并广为流传的就占52个。沧州武林国手辈出,明清两朝曾有2000多名武术精英藉武科步入仕途。为世皆知的“大刀王五”、“燕子李三”、“神力千斤王”王子平等武术精英,皆出自沧州域。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比分析研究方法,分析总结了武当武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开发武当武术产业的优势条件,探讨了武当武术产业今后的发展趋势:规范武术产业市场;发挥资源优势抢占体育市场;改革赛制将武术推向市场和开拓武术健康娱乐市场等。以期为开发武当武术市场,寻找武当武术产业化的有效途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武术产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竞技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军世界的主力军。如何在新时期发展武术产业,实现产业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成为我们不得不真实面对的一个问题。依据目前体育产业及其相关研究的成果,文章对武术产业和武术产业化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武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其特质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发展武术产业的若干建议,为推动武术产业化进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少林武术对登封武术产业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得出武术产业的合理发展和良性资源配置使得登封在经济上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武术产业各个方面的发展都需要很好的发展环境和市场引导的结论,希望能为登封当地有关职能部门提供决策性的建议和意见,以便更好地促进登封少林武术经济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真正的武者     
由一个普通的农家孩子,破格转成正式的体育教师,继而擢升为国家干部,这一切都因与武术结缘。沧州电视台的"沧州人物"栏目最近以"王志海的武术情怀"为题,报道了沧州劈挂拳名师王志海先生的成长历程。笔者认为,王志海先生是一个真正的武者,虽鲜有好勇斗狠的经历,却引领着当今武坛的发展方向,是蕴涵着丰厚传统武术文化资源的沧州在当代涌现出的杰出代表性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4.
尹胜泰 《武当》2012,(9):50-51
河北沧州一带,古属燕齐,民风素以淳厚、勤劳、刚直、勇敢、慷慨悲歌、尚义任侠著称于世。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武健泱泱乎有表海雄风"之说。据史籍载,沧州民间武术兴于明,盛于清,至乾隆时,武术之乡已形成,至清末,则已声扬海外。沧州武术丰富多彩。在全国挖掘整理的129个拳种中,沧州武术包含的拳种多达50余种,器械则多达百种。不仅数量居全国前列,而且拳种习练人数多,实力和影响力突出明显。目前在沧州境内,习武者多达数  相似文献   

15.
康黎标 《精武》2007,(3):40-40
武术戏是武术与民间戏曲结合而成的古老的艺术表演形式,又称“化妆武术”,《沧县志》称其为“五虎棍”。据老艺人们回忆,流行于沧州的武术戏,相传兴于明隆庆年间,由山东拳师经衡水的饶阳县传入,发展至清末民初,武术戏兴盛一时,每逢重大节日庆典都有演出,现代的武术戏班遍及沧州肃宁县全境及沧县、盐山等部分县市。  相似文献   

16.
提高武术产业科技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术产业发展必须依靠武术科技 ,武术科技也应面向武术产业实践。武术科技可为武术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可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武术产品、服务的质量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理论指导匮乏 ,产业结构不合理 ,武术科技成果的经济贡献率较低 ,产品、服务的科技含量有待提高 ,经营管理落后等问题是当前武术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科技问题。提高武术产业的科技含量是指在现有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上 ,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作用 ,促进武术产业的发展。就如何提高武术产业的科技含量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由河北省沧州市政府编纂的《沧州武术志》,经编纂人员三年的努力,于今年8月正式出版发行。 中国武术协会主席徐才为该书题写书名,并写了“远见卓识之举”一文。我国著名方志学家傅振伦为该书写了“序”。 沧州是我国著名的武术之乡,沧州武术亦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明清以来,这里武术名家辈出,其影响,闻名海内外。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对武术舞台表演、武术舞台表演的表现形式、以及对武术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武术舞台表演对武术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表现手段;为中国武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以及武术舞台表演特技的使用所产生的视觉误差;武术舞台表演节目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9.
借助少林武术发展河南武术产业的可行性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和“世界传统武术大会”的举行,使少林武术独特的资源优势凸现出来,使河南武术产业的发展拥有了一个良好的国内、外环境,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河南武术产业发展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沧州市竞技武术散打的发展现状予以分析。对沧州市散打训练基地的建立、场馆的地理位置、场地器材设施、政府部门的重视程度、教练员与运动员自身修养和技术水平、运动员选材、训练方法及传播途径等进行实地考察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推动竞技武术散打在沧州市的发展,帮助沧州武术的散打水平进一步提高,推动这项运动在沧州发展的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