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并评估运动康复锻炼对PCI术后患者心功能、运动耐力、不良心血管事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检索运动康复锻炼对PCI术后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的相关研究文献.将运动干预后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与干预前、常规治疗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较多研究显示,参加运动康复锻炼可改善...  相似文献   

2.
于昊楠 《健与美》2023,(8):146-148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学观念的认识以及病人对我国医疗质量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在骨科病人的康复中,运动疗法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而且已经逐渐成了骨科病人的主要康复手段。文章着重介绍了运动疗法的发展历程,从骨科疾病的角度,阐述了其在骨科康复中的应用以及在骨科康复中的发展,同时为探究运动疗法应用于骨科康复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研究。通过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肌骨疼痛患者62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1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运动疗法治疗,考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SF-36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前VAS、SF-36评分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SF-36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 <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6.78%显著高于对照组77.46%(2=5.166,P=0.023)。也就是说,运动疗法能有效增强骨科康复、缓解患者肌骨疼痛、降低疼痛递质因子水平、提升临床疗效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基于运动与药物治疗慢性心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思远  龙杰  胡志希 《体育世界》2014,(4):125-127,61
目前我国慢性心衰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命质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因此亟待寻找出最佳的治疗方法来改善生命质量和提高治疗效果。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对心衰患者生命质量现状、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治疗心衰进展、运动对改善身体各项指标、运动康复对治疗心衰的临床观察等方面研究进行探讨。认为中西药物治疗心衰的特点及其局限性,卧床休息并不是最佳康复措施,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改善身体机能,提高身体素质。提出运动-药物联合治疗模式是慢性心衰的最佳选择,可以改善心衰患者的心脏机能,使患者逐渐适应心衰的病程发展,提高心脏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心肌细胞的自我修复能力,改善心衰症状,提高生命质量,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康复运动处方对青少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吸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康复运动处方对青少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吸机能的影响。支气管哮喘患者31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11例维持已有的药物治疗;B组20例在已有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康复运动处方。两组的观察时间均为12周,对所有患者试验前后的哮喘症状、肺功能及不良反应进行了随访观察和测定。结果:肺活量、肺功能FEV1、PEF明显改善,提示哮喘症状呈逐步稳定状态。喘息、痰量、哮呜音症状改善有效率分别为A组63.64%、45.45%、54.56%;B组85%、75%、80%。试验所取得的正向效果。证明了康复运动处方对改善和提高青少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呼吸机能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综述法,对慢性心衰中存在的骨骼肌病变进行总结。结果表明:慢性心衰病人的主要症状下肢疲劳,运动能力下降,不仅是心功能下降导致的,同时还有骨骼肌本身的病变。心衰病人的预后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较差,而与运动能力下降的程度相关性较高。改善病人的心输出量并不能很快提高心衰病人的运动能力,说明除了心功能的改变,也存在着骨骼肌本身的改变。建议:重视心衰病人的骨骼肌病变,进行合理的运动康复,设计以骨骼肌为靶点的药物将有助于提高心衰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瑜伽运动对慢性下背痛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30例确诊慢性下背痛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组(n=15)及瑜伽运动组(n=15),随后分别进行12周的常规康复及瑜伽运动,并对受试对象康复前、康复后12周末进行RDQ问卷评分、VAS疼痛强度评分及腰背功能的测定、评价。结果:12周后的瑜伽运动组患者的疼痛及压痛测定、腰背功能测定计分明显降低。结论:瑜伽运动对慢性下背痛患者慢性腰背疼痛、功能障碍有明显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水中运动疗法和常规疗法的对比,观察水中运动疗法对髌腱腱围炎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符合标准的20位髌腱腱围炎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疗法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进行水中运动.互作疗效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相比对照组在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水中运动疗法更适合膑腱腱围炎患者的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8.
对"城中村"老年患者4个月康复运动前后的相关指标作对比分析,观察个体化康复运动对"城中村"老年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系统的干预效果,在"城中村"这一特殊群体中普及运动防治代谢性疾病的健身意识,促进城市化的发展。选用正规医院确诊为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4个月个体化康复运动。运动后受试者体质状况和糖、脂质代谢指标显著改善。有氧运动作为人们经济有效控制健身手段,长期坚持对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及身体成分都有积极的改善。尤其对于"城中村"老年T2DM患者,坚持长时间规律的运动有助于改善血脂质代谢,提高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和社会的负担,可作为T2DM患者治疗的有效手段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振动训练结合运动提高脑卒中轻瘫患者上肢肌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振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肌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4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进行振动训练和抗阻练习;B组和C组分别单纯进行振动训练和抗阻练习;D组仅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每组10人。各组干预周期均为3个月,研究前后进行腕、肘屈伸肌力和肩外展肌力测试。结果四组患者上肢肌力均提高。其中,A组肌力提高最明显;B组和C组增加幅度相当;D组虽有提高,但与实验前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振动训练结合运动能有效提高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肌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太极拳运动对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康复及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120名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10天后采用太极拳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乳腺癌康复锻炼.以Constant-Murley肩功能测评标准和WHOQOL-BREF生活质量简表为测评依据,对患者术后10天,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测评.结果:实验组的患侧上肢康复、上肢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太极拳运动可以促进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功能康复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臆气肿、肺心病等)进行体疗康复,可改善患者活动能力,延缓或防止肺心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患,该病因病程长、易反复,难治愈而给患者带来肉体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压力。自1989年以来,我们对20例慢支患者进行以运动疗法为主要内容的肺部康复治疗,在改善患者的呼吸机能障碍,提高其有效呼吸方面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膝关节功能康复保健操功能锻炼对膝部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评价,探讨膝关节功能康复保健操的疗效和作用,旨在建立膝骨关节炎功能锻炼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设计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锻炼组30例,对经基础治疗的患者予以康复保健操锻炼治疗;对照组30例,只给予基础治疗。连续两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康复前、后膝关节症状改善以及功能恢复的情况,并对两组患者进行计分评定比较。结果:两组在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减轻关节疼痛、缓解晨僵、局部压痛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锻炼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膝关节功能康复保健操对改善膝部骨性关节炎生活质量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八段锦运动对老年慢性肾炎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肾炎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进行八段锦运动干预和常规药物治疗,疗程均为12周.在治疗12周后,观察2组血液流变学和肾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能有效的改善慢性肾炎老年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肾功能的异常情况,但实验组在降低全血黏度、降低血浆黏度、降低血沉、降低红细胞压积、降低血肌酐含量和提高肌酐清除率等方面的效果更优(均有P < 0.05).结论:常规药物治疗和八段锦运动处方锻炼相结合,对老年性慢性肾炎有更好的治疗效应,值得将八段锦运动在老年慢性肾炎患者中更广泛的推广.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脑卒中的发病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已成为中国位居第一的致病死因。脑卒中康复治疗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早期运动康复治疗能促进卒中偏瘫患者脑结构和功能的重塑,减轻残疾程度,提高自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文章主要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运动康复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应用康复运动处方治疗大学生抑郁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康复运动处方对治疗大学生抑郁症的作用。方法:在校经心理测验被确定为抑郁症的大学生患者36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12例维持已有的药物和心理治疗;B组24例在已有药物和心理治疗基础上实施康复运动处方,时间均为16周。结论:通过对所有参与试验的大学生实施运动处方前后的各项抑郁症状、身心功能及健康水平进行随机观察和问卷测定发现:抑郁症状明显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呈逐步稳定状态。其中躯体、轻生、人际交往的自我评价症状改善有效率分别为A组59.24%、76.32%、52.43%;B组87.69%、92.37%、82.13%。这一结果证明康复运动处方对治疗大学生抑郁症的各种身心症状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对宫颈癌患者,观察于围手术期给予个体化健康教育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4例宫颈癌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手术前准备及手术前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手术前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宫颈癌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患者住院时间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患者掌握健康知识情况以及患者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提高宫颈癌围手术期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宫颈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早期运动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力恢复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一冰 《山东体育科技》2003,25(3):29-30,44
目的 :分析探讨早期运动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力恢复的治疗作用。方法 :把 4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运动治疗组与对照组 ,早期运动治疗组 2 0例 ,在发病后接受常规药物治疗 ,病情稳定后的 7天左右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运动疗法治疗 ;对照组 2 0例 ,在发病后接受常规药物治疗 ,病情稳定后的 2 0天左右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运动疗法治疗。瘫痪肢体的肌力检查按LovettⅥ级分类法〔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 ,瘫痪肢体肌力都有明显的提高且早期运动治疗组肌力的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运动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力的恢复具有明显的作用 ,早期运动疗法是提高患者肌力、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的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文献,选定与研究相符具有代表性的文章,选取国内实证类文献10篇,国外实证类文献6篇,共计16篇。了解治疗脑瘫患者的运动干预康复手段,分析其干预方法及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国内一般采用核心稳定运动干预、抗阻训练、悬吊运动训练以及柔韧训练为主;国外采用向后行走训练,机器人辅助训练,平衡训练等多种训练干预方式。国内外在对其进行运动干预之后,显示对脑瘫患者粗大功能、痉挛状况、步态步速行走能力以及肌肉肌张力、平衡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针对脑瘫患者特殊的体质情况,借鉴先进干预手段以及多种运动方式相结合的治疗康复手段,促进患者临床康复。并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理,设计更科学有效的训练方式刺激肌肉的康复,改善脑瘫患者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20.
运动处方是近年来各国学者广泛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在现代高度文明发展的今天,运动处方用于临床治疗已充分得到显示。本文笔者提出临床患者功能改善与恢复作为临床治疗运动处方的主要任务,叙述临床治疗运动处方和康复过程中的意义,以及它与其它医学门类的关系,强调临床治疗运动处方的体育疗法,在患者康复中的重要地位及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