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入手,分析认为辅导员工作程序性思维是意识思维、权利思维、公正思维和法治思维。辅导员工作程序性思维能够克服辅导员工作的随意性,能够保证辅导员工作的公平、公正,能够降低和控制辅导员工作的风险。能切实化解辅导员工作中的现实难题。要建立辅导员工作程序性思维需要从辅导员自身提高的角度和学校制度建设的角度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2.
武元英 《文教资料》2010,(10):193-194
辅导员工作制度自建国初一直延续到现在,在实际的辅导员工作中.绝大多数辅导员没有专业的辅导员工作理论知识作指导.很多辅导员在工作中不停地摸索、总结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这样的局限于个人的经验摸索、总结,没有系统的理论作指导,对提高整个辅导员工作系统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是一个极大的障碍。因此.在借鉴各优秀辅导员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整合多学科知识,形成完备的辅导员工作理论,是实现辅导员工作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与归属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辅导员对工作的满意度与其工作归属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辅导员队伍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对辅导员进行了调查研究,从影响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工作回报、工作条件、工作价值、工作本身和人际关系这五个维度测量辅导员对工作的归属感。并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要高度重视辅导员工作,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门人才,不断完善辅导员队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围绕探索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新途径,论述了高校实施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的必要性是改变高校辅导员工作现状的需要,是提高辅导员工作实效性的需要,是科学评价和考核辅导员工作的需要,是实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需要,是实现高校全方位育人的需要。以“课程化”模式开展辅导员工作就能更好地兼顾辅导员的教育与管理职责,使辅导员工作更加系统化、长效化。  相似文献   

5.
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是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的现实路径之一,明确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内涵及意义,分析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现实条件,把握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原则,不仅有利于建设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更能增强辅导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为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及辅导员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6.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师益友,其工作的开展对于高校的发展和大学生的成长都具有着重要意义。辅导员工作的双主体性包括辅导员的主体性和大学生的主体性两方面;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缺乏适应性、技巧性、敏锐性、示范性和互动性;实现辅导员工作双主体性的有效途径是:加强辅导员与大学生、辅导员与辅导员、大学生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7.
陈洁 《丽水学院学报》2012,34(3):99-101
加强辅导员工作建设,能极大推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辅导员专业理论水平不高、辅导员队伍的结构有待丰富和完善、不够重视辅导员工作的实践性、辅导员的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等等是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应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理论素养和职业水平、建设职业工作者队伍、注重工作的实践性、积极拓展思政教育的工作方式、落实政策切实完善辅导员保障机制等等,以期能实实在在地推进高校辅导员工作,促进我国高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校辅导员敬业度及其工作绩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辅导员敬业度问卷》和《辅导员工作绩效问卷》对316名高校辅导员进行调查研究,探讨辅导员敬业度及其与辅导员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辅导员敬业度存在婚姻、学历、工作年限上的差异;辅导员敬业度与工作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任务聚焦是影响辅导员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高校辅导员工作是高校立德树人之基、思政教育之本,具有鲜明的特性和重要的意义。认识和把握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价值、特点和要求,有助于新任高校辅导员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高校辅导员。一、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意义(一)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六大价值高校辅导员工作是高校立德树人之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高校第一位的工作就是人才培养。高校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0.
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是基层辅导员的首创性思考和实践,就是指将辅导员的实际工作彻头彻尾彻里彻外转化成课程。相应的辅导员角色形象、思维方式和履职模式应遵循课程建设的规律加以转化。推动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根本动力是辅导员工作场域——学校以及辅导员服务人才培养的职能定位所决定的。辅导员实际工作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国防与军事理论等通识课程教学的融合是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