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本文从顾城走向死亡的历程出发,冷静深沉地考察其诗歌,小说文本中潜藏的人本,认为顾城之死其实是一个人的死。顾城作为童话精神的求索者,激烈地反叛生活,获得了诗歌层面上的高度,但同时,他未能超越自身伦理情感偏差的价值取向,更被欲情所把握,最终导致了他生命存在与精神探索的悲剧性终结。  相似文献   

2.
《野草》是鲁迅一生当中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鲁迅在不同的场合表示过,《野草》包含了他的全部哲学。鲁迅自己并未曾明言《野草》到底包含了他的哪些哲学。《野草》主要包含了鲁迅的批判精神、对绝望的抗争、对生与死的超越和对事物发展的辩证等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3.
屈原的悲剧意识是他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以及他在政治上的绝望所造成的。在楚国大厦将倾之际,在个人无法力挽狂澜且又深具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的情况下,坚持美政理想却又不愿同流合污的屈原,其悲剧命运是不可避免的。这种由悲剧命运造成的悲剧精神是对死的价值的尊崇。屈原超越丧失生存的兴趣且又无价值的死来证明个人的价值取向,寻找与其空虚无意义地活着还不如死得其所的人生出路。他这种为了信念("信仰")而九死未悔的执着精神亦受荆楚原始巫文化(宗教)的影响。笔者认为屈原对于人生出路的思考、宗教的认识是不同于佛教的。  相似文献   

4.
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精神,不仅已超越其自我本体而升华为一种文化精神现象,而且还成为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象征和道德人格的楷模.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贬损屈原的言行,都是对民族尊严的伤害和对民族精神的践踏.然而,今天却仍然有人敢于强加给屈原以种种莫须有的罪名,企图以此来丑化他崇高的人格形象和否定他的爱国精神.对此,我们将予以破释与批评.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自沉”的个案充分证明:作为“近代美学之父”,在他身上凝聚了整个中国文化的超越精神,故尔其“自沉”便具有了超常的哲学意味。死,对于王氏来说,并不意味着所谓的“殉葬”、“殉道”,而是生发为一种文化信仰、人格完成的象征;正是“死”,使王氏的自由意志和生命美学焕发出不灭的光彩。文章对对王氏所醉心的“天才说”与“游戏说”予以特殊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海明威的自杀,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个体死亡,而是有其浓郁的历史化色彩。死亡的呼唤引诱他死;英雄主义注定他死;西方的精神发展史决定了他死。  相似文献   

7.
纪念邓小平既要缅怀他的伟大功勋,总结他治党治国的宝贵经验,更要继承和弘扬他的伟大精神,尤其是他晚年实现“三大超越”的伟大精神。这三大超越是:时时处处从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超越以个人为本位来审视一切的“自我”论;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超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超越传统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余华作品中涉及的生死问题,体现了他的生存哲学,即先有死,接着生死并存,最后生战胜超越死的历程。这些作品展现了余华对生死问题的独到认识,也暴露了余华的局限和不足。  相似文献   

9.
王治澳 《初中生》2008,(1):104-104
海子走了,身影却在世间徘徊。也许他真的不堪寂寞,从而超越灵魂开始新的飞翔;也许他对世间充满无奈,从而摆脱黑夜呼唤灵魂自由。是的,正如海子所说,他的死是欢的。  相似文献   

10.
尼采宣告上帝死了,提出了“超人”理论。他认为冲创意志是超人的基本特征,它来自人的本能,是一种自我创造、自我超越的意志,但不是强权。《海狼》中的海狼赖生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但他惨无人道,所以只能算是半个超人;《罪与罚》中的拉斯柯尔尼科夫以杀人来检验自己的“超人理论”,又以皈依宗教来作为解脱自己罪责的唯一出路,所以他只能算是一只虱子。  相似文献   

11.
庄子的理想人格具有超越自我、超越世俗、超越物欲的特点,剔除庄子人格理论中的糟粕,我们会发现他具有的超越精神、强烈的自我批判精神和社会批判精神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仍具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和现代价值,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2.
海子走了,身影却在世间徘徊.也许他真的不堪寂寞,从而超越灵魂开始新的飞翔;也许他对世间充满无奈,从而摆脱黑夜呼唤灵魂自由.是的,正如海子所说,他的死是欢的.……  相似文献   

13.
尼采宣告上帝死了,提出了“超人”理论。他认为冲创意志是超人的基本特征,它来自人的本能,是一种自我创造、自我超越的意志,但不是强权。《海狼》中的海狼赖生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但他惨无人道,所以只能算是半个超人;《罪与罚》中的拉斯柯尔尼科夫以杀人来检验自己的“超人理论”,又以皈依宗教来作为解脱自己罪责的唯一出路,所以他只能算是一只虱子。  相似文献   

14.
关于生,存在主义的观点是人的存在就是意志的存在。关于死,萨特认为那些因为不能改变的看法和行为而烦恼不安的人就是活死人。从存在主义的观点出发,探讨了《法国中尉的女人》中主人公萨拉与查尔斯生的存在表现为超越传统,绝对执行了自己的意志。他们死的存在表现为肉体存在,但形象扭曲,精神瘫痪,虽生犹死。  相似文献   

15.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鲁迅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却是永存的!在语文教学中,尤其对处在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学生来说,  相似文献   

16.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鲁迅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却是永存的!在语文教学中,尤其对处在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学生来说,  相似文献   

17.
作为魏晋士人的杰出代表,嵇康在对待生死问题上所践行的仍然是儒家的生死观。他既珍爱生命,又超越了生命,既重视生,也不畏惧死。他以诗文、友情、音乐、养生铸就着自己厚重纯美的人生。  相似文献   

18.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鲁迅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却是永存的!在语文教学中,尤其对处在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学生来说,  相似文献   

19.
"上帝死了!"尼采说 哲学家超越了时代,他把理想中的英雄锁定在"超人"身上回过头来审视,哲人赋于"超人"的一些品质,正是企业家的特征他冀望的英雄,就是今天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20.
刘安然 《文教资料》2014,(31):15-17
屈原之死具有崇高的美学意义。死亡令人恐惧,生命本值得珍惜,但屈原为了心中的理想,不愿随波逐流,更不愿与污浊同流合污,他伟大的心灵和强烈的情感迸发深深震撼着后世众人的心灵。屈原投入汨罗江的那一刻已超越了个人生死,超越了功名富贵,涤荡汨罗,迸发出摄人心魄的崇高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