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它通过声音来打动人的心灵,使人们在“音”的行进中得到情绪的抒发和心灵的感受,从而提高人的身心素质。音乐教学一般是通过学生“听”、“悟”来入手的,如果我们能使“听”、“悟”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解决好“听”、“悟”这两方面的问题,让学生经常处于一种“声、韵、义”融为一体的兴奋状态,就能加强学生对乐音的感受,曲意的理解,乐境的体验,以乐激情,动情生悟,最终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音乐课是进行美育教育的主要手段,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它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操练性强,容易调动课堂气氛。在教学实践中,我大胆进行探索,课堂上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进行听、演、讲、练训练,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一、“听”,就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反复聆听音乐,使他们从欣赏优美的旋律、和谐的音响、明快的节奏入手,去体验音乐作品的情绪,感受音乐的愉悦,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如《采茶扑蝶》,聆听前我对学生提出两个要求:一是边听边想,用心灵去感受音乐;二是介绍音乐作品的不同风格,如高亢激越、雄浑庄…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也必须有高水准的灵敏的耳朵,才能有效地去感受和理解音乐。因此听觉能力的培养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而歌曲教学是音乐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它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有效手段。在歌曲教学中强调音乐的听赏作用,注重以“情”感人、以“美”育人,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来进一步表现音乐,是音乐教育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一门纯粹的听觉艺术,是用声音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也就是说,对某种事物的描绘,文学可以使用语言文字进行具体刻画;美术可以用线条和色块勾画和渲染;舞蹈可以用舞姿变化所产生的舞蹈语汇来描述;音乐呢?由于音乐不具有语义性,因此它不能直接表达事物。音乐也不具有直观可观性,它不能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象,但它能够提供由音符有机组合形成的在听觉范围内所能感受到的音乐形象,音乐虽然不能直接、具体地表达事物,但它却能激发人的内心情感,使人得到美的享受。由此可见,音乐欣赏教学主要是以听为主,“听”应该贯穿教学始终。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扬琴演奏中用心去感受音乐是非常重要的.由琴弦而带动“心弦”,如此用心者才能赋予音乐生命与活力。  相似文献   

6.
现代的老师应是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教学中可以从三方面去体现:学、教、练。即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再教,最后结合练习加以巩固。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稿源采珠     
江苏李冰谈教学中,我采用“听”、“动”、“创”、“评”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效果较好。“听”是素质训练的基础,是探索音乐奥秘的工具。从某种意义上说,“听”比唱更重要,教学生“会听”音乐,就能用心去体会音乐、感受音乐。“动”是素质训练的强化,是表现音乐形象的手段。在学生自由地聆听了音乐之后,内心一定会充满情感,迫切地想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时教师充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身体、眼神、表情、四肢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创”是素质训练的目标。一个没有创新素质和能力的学生是没有希望的。“创”就是让学生在音乐学习…  相似文献   

8.
演唱是一种原始的音乐表现形式,它有助于人们抒发情感、愉悦身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演唱作为学生的必备技能,在学习活动中占据着很大比重。怎样才能使学生的演唱技能不断提高呢?笔者认为,依据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从“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用情感去创造”三方面来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9.
1.入乎其内:参与体验的情感共鸣。“入乎其内”,即教师要引领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深入到具体情景中去,通过活动体验,亲身感受语言的现场感。如,专题之一“在演讲厅”,选择了两篇经典的演说词,让学生倾听那些穿越时空的声音,感受演讲精品的魅力,在模仿、历练中提高演说才能。而教师的任务并不在于告诉学生何为“演讲”,“演讲”的诀窍是什么,而是作为一个语言现场的导师,为学生构建活生生的话语场景,让每个生命去参与和体验有生机的语言。  相似文献   

10.
小学音乐课应从把握音准、节奏和气息入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丽 《现代教学》2013,(3):58-59
歌唱其实是一种运动,它同任何运动一样,都需要基于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能够以最自然、最舒展、最美的声音去表达内心的感受,是进一步表情达意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只有当学生能准确歌唱时,他们才能充满自信地生动歌唱。只有当学生能大胆、生动地歌唱时,他们才能享受到歌唱的美妙和快乐,他们才能由歌唱走进音乐的殿堂。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我也常发现歌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生的“音准”问题——全部齐声演唱时,总能听到个别低八度或是没有找到音高的不和谐声音,当独唱时,学生往往也会因为不够自信,导致音偏高或者偏低;学生的“节奏”问题——对于节奏感不强的学生,他们听伴奏的能力会比较弱,通常都是自己演唱自己的,而不跟随音乐节奏;学生的“气息”问题——部分学生不会运用气息歌唱,盲目追求自己个人的音量,导致声音过大而嘈杂。因此,小学音乐课应从引导学生把握音准、节奏和气息入手。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一门“听”的艺术,离开了听则无“音”可言,更无“乐”可谈。音乐必须通过“听”达到审美体验,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听是基础,听是根本,听是技巧,只有用倾听贯穿音乐活动的始终,才不背离学习音乐的初衷。“D o”——给学生一个倾听的音乐空间从本质上讲,音乐是一种纯粹的、超越现实声响和非具象事物的声音艺术。需要倾听,用心倾听,才能体验和感悟音乐的内涵。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束缚,有的教师过多地运用一些形象化的语言向学生诠释音乐作品,或者过分注重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讲解和技能训练,把原本完整的音乐…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曾说过:“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再美的音乐也是毫无意义的。”这句话道出了听对于欣赏、理解音乐是何等重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人通过对音乐聆听、欣赏得到美的感受。而在听的过程中,来自不同环境、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是不同的,甚至是同一年龄、同一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声音艺术,是听觉艺术。在教学中我重点抓住以听为主,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充分揭示旋律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引导学生亲身感受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部分的旋律情感。本课共三课时,下面我将第一课时歌曲教学,从导入、教学过程、小结三部分详细说课。一、说导入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引发学生兴趣使之善学成为本课的亮点问题。学生在老师富于激情的引导下,兴趣盎然地欣赏了一段音乐,初步感受了音乐表现的内容,乘机我问:“听了这段音乐,谁能告诉大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恰当的…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听的艺术,是需要用心智去细听的艺术,学习音乐首先应从听入手,器乐教学也不例外。世上万物都是运动的,运动的万物在其运动中将创造出各种悦耳与刺耳的声音,可以说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部“大杂烩”的交响曲。而作为客观世界物理现象的声音,有着许多特别的自然属性,如音区的高低,音量的强弱,音的长短及明暗等等,这些都是由听觉辨别的。以下笔就中澳电子琴教学谈谈听觉在器乐教学中的渗透。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曾与教育家夏丐尊合著的《文心》一书中,王先生给学生们讲“语汇与语感”一课说:“辞的情味可以从好几个方面辩认,有的应从声音去吟味。”王先生所说的意思是语感应通过推敲和吟味来培养。“推敲”说的是思维,“吟味”则是读与听,是感情的沉入。语言的内涵有时从字面就可感知,有时还必须把语句变作有感情的声音去细细体味。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说明他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因此,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努力激起对作品鲜明的“内心视象”,把作品的内容清晰而具体浮现在自己的脑海里,通过读与想的结合促进学生的…  相似文献   

16.
韩丽丽 《儿童音乐》2013,(12):79-81
【教学内容】 1.唱《闪烁的小星》 2.听《小星星变奏曲》 3.拓展及表演《闪烁的小星》 【教学目标】 1.能根据音乐做出合适的情绪反映,在轻快愉快的音乐情境中感受星空的美丽、奇妙。 2.通过有感情地演唱、表演歌曲《闪烁的小星》,充分体验感受、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与情感;并能自觉地用自然的声音整齐地演唱,不喊叫。  相似文献   

17.
唱游情境教学例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唱游情境教学,是将具有动感的音乐与儿童好动的性格特点相结合,采用形象活泼的教学形式和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唱唱、玩玩、跳跳、想想中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小学音乐教学中创设唱游情境的方法有很多,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音乐教学唱游情境创设的一些方法。1.律动情境达尔克洛兹音乐教育体系认为:音乐教育应从身心两个方面同时入手去训练学生,让学生从刚开始接触音乐时,就不仅学习用听觉去感受音乐,同时学习用整个肌体和心灵去感受节奏疏密、旋律起伏和情绪变…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最能直接表达人的情感。音乐艺术形象通过节奏、旋律为听众的听觉所感受,所以音乐又是听觉艺术。基于音乐的这一基本属性,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突出唱、听、奏的方法无疑是正确和必要的。但是,我们又不能忽视音乐形象的模糊性和想象性的特点。小学生单靠“听”去感受音乐,得到的音乐形象是不够清晰的,仅以“唱、奏”抒发音乐情感也是不够彻底的。所以我认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在让学生“听”音乐的基础上还应让学生“看”音乐、“表现”音乐,多元化地欣赏音乐。  相似文献   

19.
音乐是听觉与声音的艺术,学生学习音乐是多种感觉器官通过一系列心理活动而实现的。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记忆等过程,是多种感觉器官综合作用的结果。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必须通过听、唱、奏、练、律动、创作等活动,进行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科学系统的训练才能实现。笔者在教学中采用多角度、全方位的方法来训练学生,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以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20.
时常在有关的报刊上看到关于音乐评论对“看音乐会”这种说法指责嘲笑的文字,其主要的理论依据是: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而声音只能被听觉感官感知而不能被视觉感官所感知,因而只能听而不能看。目前这个道理也为绝人多数人普遍认同,然而道理并非真理。这种论点实质.卜混淆了音乐与声音的本质区别。如果只是作为一种时间存在,声音确实只能听而不可见。但在概念的内涵上,音乐并非等同于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