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政治民主化的量度是衡量社会政治民主化程度的标准,它包括利益表征度、社会成员参与度、透明度。从这三方面来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抗日根据地在建设抗日民主政权的过程中所开展的政治民主化建设是卓有成效的,它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更为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
"三三制"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起来的抗日民主政权形式,是中国革命建设史上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上的成功典范。它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了共产党的领导,巩固和扩大了爱国统一战线,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在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历史节点,研究"三三制"民主政治模式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历史发展,总结其基本精神和实践经验,对于当今继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梁军峰 《红领巾》2005,(4):38-4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中创立了“三三制“的民主政权模式.它不仅有效地保证了人民充分行使参与民主政治和共同管理民主政府的权利,而且调动了各阶级、各阶层的积极性,为巩固、建设根据地,夺取抗战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仍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三三制是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具体实现形式,是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的集中体现.是敌后的抗日斗争、政权建设合乎规律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之前,在局部地区执政的一次成功实践.对于实现中国的政治民主化"有着全国的普遍意义".其丰富的经验,为党后来执掌全国政权,以及当前党的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5.
试论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权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指导中心,在政权建设上是全国各解放区的典范。边区民主政权在确保共产党的领导、实行民主政治、提高工作效能等方面的历史经验,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由于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道路.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就已经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具有长期局部执政的历史。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民主政权。到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三制”政权.再到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政权。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领导根据地政权建设的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执政经验。为革命胜利后党在全国范围内执政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7.
“三三制”民主政权在中国政治制度中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起来的“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形成和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对以后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权建设、政党制度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起了奠基石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晋察冀抗日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第一个统一战线性质的民主政权。这个政权开创性地践行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及纲领,在政权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使之成为当时各根据地的榜样。它积累的宝贵经验,多方面地作用于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权建设,至今仍具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三三制是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具体实现形式,是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的集中体现。是敌后的抗日斗争、政权建设合乎规律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之前,在局部地区执政的一次成功实践。对于实现中国的政治民主化“有着全国的普遍意义”。其丰富的经验,为党后来执掌全国政权,以及当前党的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毛泽东提出“三三制”政权原则,是为了在中共领导的敌后政权中切实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更多更广的力量,巩固和发展根据地政权,战胜敌伪顽夹击造成的严重困难;同时也是为了反对国民党顽固派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用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推动全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此外,纠正和克服党内在政权建设问题上存在的“左”、右错误倾向,改善和加强党对根据地政权的领导也是这一原则提出的重要原因之一。“三三制”政权原则的提出和成功实践,在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中国共产党历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营造良好的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12.
政治意识文明与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要矛盾,抓住和解决好这个矛盾,就一定能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治意识文明是政治文明的灵魂,政治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主体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键,其政治意识文明对民主政治制度建设起着引导、规范等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什么方式、用什么途径有效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们党对此进行了长期探索,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这就是: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为了保障民主,必须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发展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  相似文献   

14.
政党的民主功能及其中西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党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政治权力的中心、代议制民主的关键,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操作者和主导者;政党制度文明与政治文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在我国,政党与政党制度建设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有效切入点。但是,由于政党-国家-社会关系不同,中西政党制度与政党功能也有所不同。同西方国家的执政党相比,中国共产党承担的责任重大得多,同政府、社会的联系密切得多,不但肩负着政治领导职能,还肩负着执政职能,对国家发展、人民幸福、民族复兴、执政成败负总责。我们要正视中西政党与政党制度的特点与功能差异,坚持正确的民主政治观与制度衡量标准,避免在政党与政党制度问题上的"简单化"或"趋同论"。  相似文献   

15.
民主发展道路是由各国具体国情所决定的,中国协商民主的理念和实践已经深刻影响了西方民主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要推进协商民主,一是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基层群众自治等基本政治制度;二是构建公民参与网络,实现平等合作的官民互动;三是拓宽参与渠道,促进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16.
从辛亥革命到1927年国民党取得全国性政权,是百年报刊民主话语言说最充分也是其变数最大的时期.其政治诉求主要体现在捍卫共和、民主立宪、反对专制统治等焦点问题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党领导的报刊上,对政治的诉求,则表现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及对建立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的社会制度的向往,新民主主义现代化的思想在此时开始萌发.此时期报刊民主话语的思想启蒙诉求成就最为突出,对数千年封建文化的全面而深刻的批判,对现代思想价值理念的悉心的传播,构成此一时期报刊话语最为绚丽的特色.中国共产党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的武器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说,从而形成在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报刊民主话语思想启蒙诉求的一个崭新的话域.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之初,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思想,这是对马克思政治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政治文明是指每一种社会形态由生产关系所决定的政治发展的状态和水平,是社会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论渊源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民主制度建设,包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制度建设。在这个建设过程中要勇于借鉴其他国家政治文明建设的积极成果。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为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绘制了蓝图。经过不懈努力,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一定会实现。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我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缺乏民主素养和民主传统的国家,如何加快政治文明建设,突破口的寻找、民主建设路径的选择至关重要。村民自治的实践及其成效已显示出其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党内协商民主作为党内民主的一种新的治理形式,对扩大党内民主并带动人民民主具有重要意义。重点阐述党内协商民主的概念内涵;党内协商民主的价值;党内协商民主的现实性;以及促进党内协商民主应该处理好的几个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两个方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走“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的道路。这既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历史和执政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由党的领导地位、执政地位以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