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993年初克林顿第一次就任美国总统,便表示要改善对华关系,把中美关系提到重要地位来考虑。但是,好景不长,布什政府后期刚恢复不久的中美关系又因美国允许李登辉访美而严重倒退,两国关系出现了自建交以来的最紧张状态。此后经过双方共同努力,两国关系有所恢复,并...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末,中美两个对抗了20多年的大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能在20世纪70年代实现根本性的转折,主要是因为苏联的崛起和扩张对美国的世界战略,中国的安全及世界和平构成了威胁,再加上中越两国关系的降温及矛盾的进一步深,才促成中美关系的解冻。  相似文献   

3.
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会见了美国总统尼克松,双方就改善中美关系以及对世界形势的看法交换了意见。随后发表了中美上海公报。这标志着中美两国20年的对抗结束,走上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道路。中美关系的转折是本世纪国际事务中重大事件,它不仅符合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而且对亚太地区的稳定和世界和平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从敌对状态走向正常化的历史的回顾,探索和吸取一些有益的启示和经验,这对保持和发展中美关系正常化不无益处。新中国成立以后,由干美国奉行亲蒋仇华的政策,中美两国处于长达20年的对抗…  相似文献   

4.
《邢台学院学报》2019,(4):118-122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中苏同盟关系破裂后,美国尼克松政府积极调整对华政策,毛泽东对此善意回应。经过两国双方的共同努力,才有了"震撼世界的一周",最终促成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本文试图通过毛泽东在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考量因素,探析在那个不平静岁月里中国外交政策大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熊晨曦 《历史教学问题》2020,(2):100-108,67
中美资产索赔问题的解决是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卡特政府处理资产索赔问题时,在分析和借鉴尼克松政府失败经验的基础上,审时度势,从试探到首脑谈判,再到高层交涉,最终成功与中国政府签署解决协议。中美资产索赔问题的解决过程凸显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卡特政府对中美关系正常化决策的复杂考虑,以及对是选择先建交,还是先恢复中美正常的经贸关系问题的抉择过程。就中美经贸关系正常化进程而言,一方面,中美两国对促进经贸关系的需要加速了资产索赔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资产索赔问题的谈判过程和最终解决也推进了中美两国在其它经贸问题上的合作。但中美资产索赔问题的解决对中美贸易合作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6.
大平正芳一生关注中国问题,长期致力于发展中日友好关系。从60年代到70年代,他为打破中日关系僵局,改善对华关系,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竭尽心力。担任日本首相之后,又为两国关系的未来和开拓中日友好关系的新时代而继续努力。大平正芳是站在世界和平、人类进步的立场上,从中日两国的长远利益出发来对待中日关系的。所以,他能正确评价两国关系,反思历史,洞察未来,把握时代潮流,使中日关系稳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围绕台湾问题,中美两国的关系从五六十年代的敌视对抗,走到七八十年代的缓和合作,九十年代再次跌入低谷。台湾问题成了实现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也是中美两国关系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之后,仍未实现关系完全正常化的根本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的台湾问题,指出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美基于共同的战略利益,在台湾问题上达成了妥协和谅解,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9.
中美两国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由对立走向缓和,由缓和走向正常化,在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对于中美两国来讲都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作为美国中国学之父、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他本人对该时期的中美关系发展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以中国问题专家的身份,促使中美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以学者的身份,促进美国政府以及美国公民对中国和中美关系的认识。他提出的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对中美文化差异以及台湾问题的见解和重视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台湾问题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也是最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围绕台湾问题,本文通过回顾美国在不同时期对台湾政策的颤变,从而揭示出美国干涉台湾的目的以及导致中美关系不能完全正常化的原因,并对中国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方针以及中美两国关系未来的发展进行阐述和剖析。  相似文献   

11.
2004年第9期《历史学习》上刊登了梅丽老师《“中美关系正常化”不等于“中美建交”》一文。该文认为,美国“1972年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中美《上海公报》的签署成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我认为该文的上述观点是不科学的,“中美关系正常化”实现的标志不是中美《上海公报》的签署而是“中美建交”。一、《上海公报》签署后,中美关系还没有实现正常化无论现在还是当时,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的问题。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在《上海公报》中明确表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但是,《上海公报…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对新时期中美关系正常化及其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提出了扫除中美关系正常化障碍的原则,开创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新局面。尤其是他频繁会晤美国各界人士,为中美关系健康稳定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极为重要的指导思想,从而促进了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推动了中美关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总体概念,立足分析人类历史上大国关系形成规律,更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未来中美关系走向的探索和展望,体现了两国高层在努力构建两国关系总体概念和总体定位上的政治智慧和战略远见。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中美就事关两国关系发展的战略性、长期性、全局性问题进行磋商的一个战略对话机制。战略与经济对话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发挥着建设性的"推进器"和"稳定器"的作用,通过落实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理念与内涵,最大限度地减轻不利因素给中美关系产生的干扰,确保中美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4.
松村谦三是中日复交前积极主张发展对华关系、为两国关系正常化身体力行而建功甚巨的日本保守政治家,然构成其对外行为的精神基础的则为中国对于日本国家利益的增进具有重大意义这一认识,也正是这个基于现实政治需要的对外观,从根本上制约了松村对华政策构想的性质和射程。  相似文献   

15.
话语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的发展进程表明,只要双方能够妥善地处理好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就得以巩固,两国关系就会发展,中日友好事业就会全面地向前推进。——国务委员唐家璇近日会见日本外相町村信孝时说道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的台湾问题 ,指出 2 0世纪 6 0年代末、 70年代初 ,中美基于共同的战略利益 ,在台湾问题上达成了妥协和谅解 ,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17.
在21世纪之初,对世界各国而言,和平与发展仍是各国关系的主旋律。中国与美国,作为太平洋两岸隔洋相望的两个大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共同承担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同时,中美关系将成为世界大国关系的主轴,两国关系如何不仅直接影响两国的发展方向和根本利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整个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笔者仅对中美关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一些初浅的探析。* 一、影响中美关系的几个问题 自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的坚冰被打破后的三十年来两国关系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政府长期奉行敌视新中国的政策,不仅拒绝承认新中国,还与逃到台湾的国民党政权保持着所谓的“外交关系”,并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但随着美国深陷越南战争难以自拔和美国在美苏争霸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美国被迫调整其对外战略,其中一个重大步骤就是于1972年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在此基础上,经过中美两国的共同努力,1979年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可见,“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美建交”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首先,两者的时间和标志不同。“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开始于1971年。这一年发生了中美关系史上的…  相似文献   

19.
出于国内经济建设和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在国际形势许可的情况下,周恩来在中美关系冰冻的年代依然坚持了对美和平外交工作,同美国保持了十多年的官方对话关系,努力加强民间交流,增进了两国了解,为以后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怎样看中美关系南菁中美关系是我国最重要也是最棘手的对外关系。说重要,是因为中美关系的好与坏涉及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而且,由于中美都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所以两国关系如何发展,又紧紧牵动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说棘手,是因为中美关系时好时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