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淑文 《中学教育》2008,(10):57-61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蕴含了丰富的美育思想,对我们当前的美育研究具有重大的启示:一是在美育目标上,卢梭直面人的生命活动,培养具有完满、自由、健全人性发展的“自然人”,崇尚一种超越存在、追寻意义的生活;二是在美育内容上,卢梭重视对学生进行感性教育和情感教育,主张通过审美实现感性和理性的沟通和融会;三是在美育实施上,卢梭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三方面全面启动美育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2.
朱小石 《中国德育》2007,2(4):19-21
当前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需要把美育融入德育。学校教育要充分利用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使学生获得思想濡染和人格塑造。美育融入德育,要使学生由“技巧人”转变为“审美人”,由“感性人”转变为“理性人”,由“庸俗人”转变为“高雅人”。  相似文献   

3.
《大连大学学报》2022,(1):129-133
习近平总书记给周令钊等中央美院老教授关于美育工作及美术事业的回信,在业界产生了黄钟大吕式的鼓舞和激励作用。中国美育百年发展历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学校美育衍变脉络显示,蔡元培所提倡的以“感情陶养”的方式去塑造“全?完整的人”的美育要旨,并未得到重视与落实。当代学校美育在升学、就业等现实功利目标裹挟之下,暴露出“摆样子”“压榨”等诸般粗糙?,与习近平总书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八字育人观不相适应。其中,将美育“压榨”为艺术教育、将艺术教育“压榨”为艺术技法教育以及将艺术家“压榨”为“单向度的人”这三种较为凸出的弊象,亟待得到疗视与矫匡。  相似文献   

4.
早在20世纪初,美育就被作为改造国民性、提高国民素质的“现代性工程”。现在,学校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而社会美育则以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为目的,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如果对美育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当前的美育不应仅仅停留在一般的艺术教育方面,而应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使美育溶入构建和谐社会的宏大工程之中。  相似文献   

5.
朱光潜认为,只有情感和理性均衡发展,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美感教育就是情感教育”即成为朱光潜美育思想中的一个基本命题。朱光潜据此进一步分析了情感内涵的层次性、审美情感的独特性以及审美情感既作为手段又作为目的的两重性,从而在美育范畴中赋予情感以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六艺”教育是佛山市南海外国语学校基于中华美育精神构建的大美育体系。学校通过实行“减负”三部曲,即推行周末零作业、早上推迟30分钟起床、整合语数英等必修课课时,开辟美育时空;通过实行“添彩”三重奏,即打造课程阵地、课堂阵地、文化阵地,描绘美育画卷。“新六艺”教育在“点亮”自己的同时也“照亮”了他人。学校通过“输血”和“造血”两种方式,用“新六艺”教育打通教育扶贫“最后一公里”,引领每个大山孩子走向美美与共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7.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艺术教育家,国内对他的艺术教育思想的研究力度稍嫌不够。本将丰子恺早年的“艺术教育”观置入近、现代之交的美育思潮的历史情境中,认识他早年的“艺术教育”的真正内涵。本认为,丰子恺所倡导的“艺术教育”实质上是广义上的美育,与蔡元培所鼓吹的美育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二所处的时代不同,出发点不同,具体的美育主张也就尽一致。以蔡元培为代表的民国时期的美育思潮与社会变革关系密切,以丰子恺为代表的现代美育思潮则更贴近人生,因而更富于实践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与教育融合不断深入,以“互联网+”赋能农村学校美育教学变革是农村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是促进城乡美育教学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由于当前农村学校美育教学存在美育观念相对落后,师资、教学条件不足,课程开设和评价方式单一等现实问题亟待解决。研究从互联网空间的特性深入剖析了“互联网+”赋能农村学校美育教学变革的内在机理,认为“互联网+”可以拓展农村学校美育课程教学场域、补充农村学校美育教学资源短板、细化农村学校美育教学评价结果、推动农村学校美育教学群智协同、构建农村学校美育新型师生关系和促进农村学校美育联动有机发展。基于此,研究进一步从夯实基础设施、优化技术手段、落实发展任务、完善课程建设和健全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互联网+”赋能农村学校美育教学变革的实践路向,以期助力农村学校美育教学工作者正确认识与践行“互联网+”赋能农村学校美育教学。  相似文献   

9.
这种学说认为,美育以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故从价值功能的角度,把美育看作是提高教育功效的有力手段和重要工具。其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立美教育”的新概念,即美育要发挥育人功能,展开审美活动,就必须先建立美的教育形式。“美的教育形式”是教育自身之美的存在方式,是对教育规律能动运用、自由创新的产物。并非如以往的美育观所认为的那样:美育不过是对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外在美的简单照搬和借用。这一观念的“向内转”,标志着对以往美育研究的新突破,为一种崭新的美育观、教育观的出现打开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
2020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作为全面深化美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建设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开齐、开足和上好美育课”保证了学校美育由无到有、由有到多、由多到好的课程建设要求,体现了学校美育从普及化到多元化再到优质化的渐进过程。为了促进中小学美育发展,应该依据政策要求加强学校美育治理,建设高质量美育课程体系,同时依据“各美其美”的逻辑,形成美育课程和课程美育双轨发展模式,坚持“五育并举”,形成学校美育、社会美育、家庭美育相结合的立体美育空间,实现家校社“美美与共”的格局,推动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美育认识发展的历程来看 ,由以美为工具的“借美育人”的美育到以美为灵魂的“立美育人”的美育———美的教育 ,是美育认识发展的升华 ;从教育理论发展的规律来看 ,由“以知识为中心”的“真”之教育和“以儿童为中心”的“善”之教育到“以美为灵魂的”美的教育———美育 ,是教育理论历史发展、逻辑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学校美育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道德、心理、认知广度、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等的作用的论述,引起教育实践者和学生认识学校美育的价值,进而在思想上重视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和在教育实践中自觉贯彻美育的思想、原则和方法,在实现美育目的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教育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道斌 《甘肃教育》2022,(13):26-29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背景下,五育融合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美育作为学生重要的素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还对学生的五育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以美育带动五育发展,主要目的是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奠定良好的综合能力发展基础,还可以丰富学校的办学模式。让美育进学科、进课程、进活动,实现从单一的“一校一品”到“一校多品”,可实现美育日常化。文章基于美育城乡接合部学校如何形成“一校多品”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4.
学校美育呈三形态:理性形态、显性形态、隐性形态。隐性形态的美育含量最大:隐性形态的美育包括在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是学校的“中心活动”,学校美育的主渠道应由此“中心活动”来决定。但并非一切自然形态的教育教学都含有美育;只有当那“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成为一种“艺术”、都成为教师在“象宜”、“韵蕴”、“情致”等方面进行自由自觉的创造时,“主渠道”问题才能真正解决  相似文献   

15.
潘繁生 《江苏高教》2006,(5):135-137
本文将王国维视为中国美育理论的第一人,并从美育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美育与社会救赎、孔子美育思想研究、审美的直觉能力培养四个方面,勾勒出王国维美育理论的基本内容。同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教育的弊端,阐发了王国维的美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哲学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不能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美育思想境界的教育作用,并从思想政治教育中蕴藏的文化内涵作为美育思想境界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以教师的教育激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美育思想氛围,美育思想境界营造的诸多美育元素作为美育思想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7.
幼儿美育的发展历经了从单纯的艺术教育发展为美育综合活动,乃至贯穿于多种教育活动的美育主体模式这三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美育研究的成绩是显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作为美育教师就必须学会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在这个实施、反思、再实施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审美素质和美育水平,真正地实现“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面向普通学生的美育评价,重要性、必要性已毋庸置疑,但是“如何评”却是目前学校美育难题之难题。问题焦点在于,美育评价及其指标构成的合理性、系统性与美育评价对象的个体性、可能性之间存在着似乎难以调协的矛盾。这一矛盾其实是教育促进人的全面性和个性发展这两个主要矛盾面在美育评价中的特别凸显而已。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发展的理论、布卢姆《教育评价》中“所希望的”与“所可能的”理论以及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中有关完美人格培养的一般教育目的和基于学生兴趣的特殊目的理论等,为本研究提出和建构“双指向美育评价”,即以学生“审美素养”包括“艺术核心素养”发展来构建合理系统的一般美育目标体系,以学生个体的审美兴趣为美育评价操作的逻辑起点,提供了强有力支持。这种全面系统性兼容个体可能性的双指向美育评价,也是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评价改革,如五育并举评价逻辑构建的先行探索与试点。  相似文献   

19.
美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 ,是一种在自觉与理性、形象与抽象、情感与认识、愉悦与功利中和谐地潜入人心灵的美感教育 ,它对矫正人的行为、建树健康的人格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是素质教育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蔡元培先生指出 :“凡是学校所有课程 ,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斯宾塞也指出 :“没有美育 ,人生就失去一半的美好意义。”在中等职业学校 ,美育向教学领域的渗透 ,不但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 ,而且也是未来教学的一种发展趋势。本文仅从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渗透进行论述。一、揭示数学内涵美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彩的教学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美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美育理论中“育”的缺失与美育实践的缺失,因此须从美学、教育学、美育等方面探究其原因,最终提出相应的对策,即在理论研究层面要与教育学真正联姻,在实践操作层面则要抓住重点,通过落实学校美育、引导艺术美育、开拓网络美育、提倡生活美育,以点带面使美育走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