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创新活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导致大多数不连续创新无法孤立完成,企业需从外部获取互补性资源以保障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开发。在搜寻与获取互补性资源的过程中,各创新主体逐渐联结,并开启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过程。除联结各类型互补资源提供者外,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过程亦是与外部环境不断互动以获取合法性的过程。那么,在不连续创新背景下,企业应当如何构建创新生态系统。通过对以盛大盒子为核心产品的创新生态系统进行案例研究,发现:1)过高的创新不连续性对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产生负向影响,2)在创新生态系统内部,创新不连续性主要通过匹配效应作用于系统构建过程,即企业需搜寻、联结与创新活动匹配度较高的互补企业;3)在创新生态系统外部,创新不连续性主要通过合法性作用于系统的构建过程,即创新生态系统构建过程中需不断与外部环境互动,并获得相应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2.
摘 要:面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加剧,数字技术重塑了服务生态系统主体间的互动方式,为实现从微观主体到宏观系统的价值共创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本文选择上海“五五购物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价值共创因素-价值共创过程(主体-互动-资源)-价值共创结果”的理论框架,探索了数字化环境下服务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技术贯穿价值共创过程发挥关键作用。在宏观层面,数字技术连接多元主体以复杂的异质互动实现资源协同;在中观层面,数字技术跨越组织边界以合作、赋能的互动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在微观层面,数字技术发挥主体间的触达作用,以合作、赋能的互动关系实现资源重构。(2)制度和市场是影响服务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重要因素。在“由下至上”的数字顾客导向、数字消费升级和数字需求态势的市场拉动下,制度“自上而下”地发挥合法性、协调性和服务性作用。(3)在数字技术、制度和市场的共同跨层次作用下,服务生态系统实现了个人价值、组织价值和系统价值的融合。本文为探讨数字化环境下服务生态系统价值共创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洞见,为疫情后恢复经济、拉动消费带来重要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3.
新技术的核心价值主张由来自不同领域创新参与者之间的复杂相互依赖关系创建。本文以中国光伏产业为研究对象,对光伏技术和相关组件技术的创新进行深入分析,开发了与核心价值主张相关联的创新生态系统演化过程模型。研究发现,生态领导者通过发现核心价值主张、开放生态系统边界、平衡竞争与合作这三个相互关联的演化过程,共同强调了生态参与者与来自不同领域参与者之间的战略相互依赖关系,有助于为新技术的核心价值主张塑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从而推进创新生态系统的成长与稳定。  相似文献   

4.
数字创业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已成为创业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数字创业企业作为数字创业生态系统的核心主体,其数字创业绩效会受到系统内多主体互动所产生的影响。然而目前针对数字创业生态系统中多主体互动对数字创业绩效的影响还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本文以372家数字创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组态思维和fsQCA方法研究了数字创业生态系统中多主体互动对数字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在数字创业生态系统中,数字创业企业与单一主体保持较强的互动关系并不构成高数字创业绩效的必要条件;在数字创业生态系统中产生高数字创业绩效的多主体互动组态有4条,包括合作企业驱动型、中介机构助力下高校及科研机构驱动型、数字用户主导下合作企业驱动型、合作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双元驱动型;在数字创业生态系统中产生非高数字创业绩效的多主体互动组态有2条,与产生高数字创业绩效的组态存在非对称关系。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数字创业生态系统中提高数字创业绩效的“黑箱”,使多主体互动与数字创业绩效之间的复杂因果关系更加清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的发展虽然孕育了众多以互联网为交易或交互基础的新兴零售平台,却破坏了传统零售平台企业赖以生存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在新冠疫情的进一步催化下,消费者拥抱信息技术的趋势迫使传统零售平台企业不得不进行转型。本研究通过对红星美凯龙和宜家两个案例企业的比较分析,探究了传统零售平台企业在数字经济冲击下市场优势的丧失和转型路径的选择。研究发现,当环境变化对商业模式的核心逻辑产生威胁时,传统零售平台企业倾向于采用探索式转型,提出新的价值主张和价值创造方式,改变底层活动系统,吸引新参与者并将原参与者在平台生态系统中的位置边缘化;当环境变化对商业模式的底层活动系统产生威胁时,传统零售平台企业倾向于采用利用式转型,维持原有价值主张和价值创造方式,仅改变底层活动系统,吸引新参与者但原参与者在平台生态系统中的位置更为核心。总起来看,平台企业与平台生态系统内部参与者之间的互补性、与外部消费需求之间的匹配性是转型的原因也是转型的目标。本研究探究了传统零售平台企业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不同的转型路径,指出了不同转型路径背后的原因,最终形成的理论框架对零售乃至其他平台企业进行转型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组织间合作与竞争关系,组织边界和价值创造方式也相应发生变化,企业可利用数字平台协调不同参与者的创新活动,从而对价值进行扩展和延伸。本文借助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刻画了核心企业主导、用户需求主导、开放创新主导以及生态系统主导等四种类型的跨界创新模式,并辅助案例分析归纳出资源异质效应、知识溢出效应、直接网络效应、间接网络效应以及数字同构效应驱动的跨界价值共创微观机制及其过程机制,为中国企业创新发展及数字化转型提供新启发。  相似文献   

7.
社会深度数字化转型让数量庞大、禀赋多样的市场人群成为数字内容平台生态系统的参与者。用户差异性扩大使得新型数字鸿沟问题突出,而用户基数增加使得平台生态系统具备了显著外部性并进一步放大了数字鸿沟的影响范围。基于可供性理论,通过探索数字内容生产中同侪生产模式如何嵌入包容性价值主张,进一步促进同侪生产模式基本构成与治理路径的共同调整。以快手为案例,对商业实践中已经开始发端的数字内容平台生态系统的包容性治理进行系统性剖析,形成“包容性同侪生产”。结果发现:在数字内容平台生态系统中,数字内容的同侪生产需要纳入包容性价值主张,在以市场和社会逻辑为核心的价值主张之间不断进行动态变化,完成价值共创和共享;提升技术包容度和用户包容度是包容性同侪生产的两种治理路径;生态系统中的平台和用户互动是包容性同侪生产能够实现包容性发展的关键机制。包容性同侪生产是用户自发行动、平台理性设计与同步调整而形成的在线内容生产模式,更好地适应了数字内容平台生态系统快速发展而带来的外部性风险;同时深化了现有研究对数字内容平台生态系统中用户之间、用户与平台的关系认知,拓宽了平台生态系统价值主张和包容性发展的研究进路,推动了同侪生产...  相似文献   

8.
创新生态系统的成员集聚是基于异质性主体间演化博弈产生的合作群体涌现过程,这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和激烈的生态竞争中极富挑战。构建核心企业、互补主体和政府在创新生态系统成员集聚中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对中国航空工业集团AGC工业联合体的成员集聚进行仿真模拟;在此基础上结合耗散结构理论,揭示了创新生态系统成员集聚的自组织机制。结果发现,在远离平衡态的开放性创新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愿景作为关键涨落,触发了核心企业、互补主体与政府之间演化博弈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从而涌现成员集聚的耗散结构。  相似文献   

9.
作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全新的生产要素,数据资源全面参与并影响主体竞合行为与过程。如何建立多主体间竞合关系以促进数据资源流通、提升数据资源价值,已成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问题。基于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下数据资源对竞合关系的解构与重组作用,依据“多主体特征—竞合维度—关系分类—竞合关系重塑策略”理论逻辑,本文构建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下多主体竞合关系分析框架,根据改进的Logistic模型和Lotka-Volterra模型,以三主体智能驾驶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为背景,建立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无竞合关系重塑策略和有竞合关系重塑策略下数据资源收益演化模型,以检验其对数据资源收益演化的理论逻辑。研究结果表明:当合作式主体、嵌入式主体均维持与主导式主体之间的友好型竞合关系时,协同型竞合关系能有效促进合作式主体与嵌入式主体的数据资源收益产出;当主导式主体采用激励共享型竞合关系重塑策略时,各主体易形成互惠型竞合共生状态,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数据资源的综合效益实现最优。研究结论拓展了数据资源在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领域的应用情境,为主体制订竞合战略、消除资源隔阂、开拓价值空地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孙聪  魏江 《科学学研究》2019,37(7):1316-1325
企业内部形成的创新生态系统是组织演化出现的新形态,通过对海尔集团创新生态系统运作进行扎根分析,发现海尔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呈现出内外生态跨层嵌套的特殊结构,系统内创新参与者之间涌现出平台模块耦合、多边网络协同等四个协同机制。本案例主要对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做出贡献:(1)构建了企业层面的创新生态系统结构,系统内部成员作为独立主体参与外部生态活动,形成生态嵌套结构,打破了已有研究从宏观层面出发将企业视为封闭的同质化节点的局限;(2)探索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内部创新参与者的关系及结构,提出系统内参与者可通过权威关系和网络效应相组合实现系统治理,是对现有研究只强调核心组织进行持续性主体干预和资源投入来实现系统协同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行为影响因素分析框架,通过有序Probit模型对山东省青岛市42个创新生态系统以及426家参与者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参与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过程中,创新生态系统参与者大都缺乏扩大技术合作项目、积极参与创新生态系统合作以及共性技术研发投入的意愿,创新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内在机制尚未形成;对于创新生态系统参与者来说,影响其价值共创行为主要因素包括:创新生态系统服务和技术突破的满意程度、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取向、创新生态系统资源共享制度、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信任程度以及环境驱动因素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海尔集团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案例研究,打开平台焦点企业如何协调各参与者参与互补性创新的过程黑箱。研究先从资源禀赋程度和生态系统位置两个维度分析了不同类型参与者的角色特征和对焦点企业创新的作用,并关注他们与焦点企业进行资源互补时的互动过程,着重探讨了焦点企业与不同类型参与者进行前置资源化过程的协调行为。研究发现,不同资源禀赋程度的生态系统参与者会分别通过三种不同类型的前瞻资源化过程互补于焦点企业的创新活动,而焦点企业针对不同资源禀赋程度和生态系统中位置的参与者会采取不同的协调机制。由此,本研究归纳出创新生态系统参与者角色、前瞻资源化类型和焦点企业协调机制的匹配逻辑关系,最终得到一个整合框架。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重塑了创新主体之间的价值共创方式,拓展了现有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引发关于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思考。本文提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两种表现形式:创新导向的数字生态系统(又称“数字创新生态系统Ⅰ型”)以及数字赋能的创新生态系统(又称“数字创新生态系统Ⅱ型”)。创新导向型的数字生态系统旨在促进数字创新的产生、应用与扩散,这一围绕数字主体而形成的创新生态系统延续了数字生态系统收敛性、可扩展性、自生长性和模块性的基本特征。数字赋能的创新生态系统是数字化进程与创新主体间价值共创行为深度融合的结果,实现了创新生态系统内主体、结构、制度、功能和演进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创新生态系统Ⅰ型与Ⅱ型彼此渗透、相互促进,改进了创新主体之间的价值共创方式,推动了创新能力与创新效能的全面提升。最后,建议未来研究从案例分析、形成机制分析、发展战略分析、政策研究和监测研究等方面来健全和完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理论。  相似文献   

14.
内容提要:区块链产业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隐含规律的过程,探讨其演化规律对促进系统内各个参与主体间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价值共创视角,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系统的共生演化模型,对模型的均衡点及均衡条件进行分析。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不同演化模式的发展趋势,揭示区块链产业生态系统共生演化规律。研究表明:(1)区块链产业生态系统是由价值中枢层、价值融合层、价值服务层三类价值主体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围绕价值获取和创新互动而共同创造价值的复杂系统;(2)三类价值主体之间共生度的大小决定了区块链产业生态系统共生演化的稳定性和均衡状态;(3)互利共生模式能够最大的发挥区块链产业生态系统价值主体的协同作用,系统成员应致力把寄生共生和偏利共生模式转换到互利共生模式。  相似文献   

15.
魏江  赵齐禹 《科学学研究》2019,37(4):651-663
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面临显著的管制合法性溢出,但该现象尚待深入研究。结合企业政治战略的相关文献,本文尝试回答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面临着什么样的管制合法性溢出,而又是如何对其进行引导的。以华为公司为研究对象,本文对其国际化过程中所面临的的管制合法性溢出及应对战略进行了通过纵向单案例分析。研究发现:(1)企业主要面临来自母国、第三国政府以及全球行业组织等管制机构的合法性正向和负向溢出;(2)企业主要采用桥接、缓冲、隔离、网络等政治战略来吸收合法性的正向溢出,抑制其负向溢出。本研究揭示了合法性溢出的内部异质性,同时深化了跨国公司政治战略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6.
绿色创新是推进“双碳”目标实现、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着力点。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以中国30个省份为案例样本,采用组态思维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中多主体互动影响地区绿色创新的复杂因果机制及组态路径。结果发现:(1)创新生态系统中企业技术创新、学研机构知识创新、政府政策驱动、公众参与及平台设施服务创新等任何单一因素均不是导致地区高绿色创新的必要条件,系统内多主体互动组合才能有效促进地区绿色创新;(2)创新生态系统中产生高绿色创新的多主体互动组态路径有3类:政府引导企业绿色创新模式、政府与公众双元驱动企业绿色创新模式、平台导向型多主体协同绿色创新模式;产生非高绿色创新的组态路径有两类:技术—知识创新主体双缺失型、技术创新主体缺失型;(3)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促进绿色创新绩效提升的组态路径差异明显,平台导向型多主体协同模式是京沪、江浙等东部省份持续推进绿色创新的重要路径;中西部省份绿色创新路径多呈现政府引导、政府与公众双元驱动企业创新等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以小米公司对华米、九号、小贝的创业孵化过程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嵌入式案例研究,探索智能制造核心企业通过创业孵化实现创业生态价值涌现所蕴含的内在机理。智能制造核心企业以数字化赋能为基础,在平台生态情景中形成创业机会识别、创业资源编排、创业观念凝聚等创业孵化能力,在核心企业跨界提升、消费者协同演化以及创业企业生态反哺的作用下实现价值共创,最终形成创业生态的价值涌现,推动生态链企业高速成长。小米通过创业孵化实现创业生态的价值涌现主要有三种范式:华米的“互补导向型”范式、九号的“效率导向型”范式以及小贝的“新颖导向型”范式。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主体契合、利益相关者协同、价值共创等理论,本文选择宁波和丰创意广场为案例对象,分析创意生态圈多主体价值共创的系统化过程。研究发现:创意生态圈的创意产业集聚和生态位多样性为多主体参与价值共创提供了契机。创意环境下多主体契合与资源交互过程表现为共建契合平台的网络效应强化了资源依赖关系,为企业开展异质性契合资源的搜寻识别提供支持,强联结下的信任关系助推创意企业更便捷地获取与共享跨界互补性资源,进而实现合作模式下的资源对接,以此完成资源交互过程中的进化与溢出。这一共创活动过程从企业价值产出维度促进了创新设计,从生态系统多主体价值产出角度加强了多主体关系。  相似文献   

19.
当前,人工智能赋能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进入“双拐点”时期,正在从要素构成、功能边界、生态互动等多个维度对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提出新挑战。本文集成自然生态系统和产业创新系统等相关理论,基于“核心驱动层-样态变革层”构建人工智能赋能下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双重转型的理论框架,并以无人驾驶为例,深入剖析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双重转型的运行逻辑和实践变革。研究发现结论如下:一是创新主体生态功能延展催生多宿主体和次生群落的出现,使得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新型生态互动关系逐渐形成,成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由“旧四螺旋创新”向“新四螺旋创新”演进的核心动源;二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核心驱动与样态变革的相互作用日益增强,多宿主体和次生群落不断推动产业样态快速变革,使得产业样态呈现出价值分配重构、智能制造升级、商业模式转变、组织决策变革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来自成熟企业的员工自主创业的现象在各个行业越来越普遍,逐渐形成了以成熟企业为核心企业,以员工创办的企业或投资机构为内层核心参与者,以外部组织为外层机会空间的创业生态系统。该研究构建了基于核心企业—内层核心参与者—外层机会空间三层次的企业生态系统概念模型,并从参与者异质性、生态系统产出、参与者相互依赖以及非契约治理四个维度建立企业生态系统演变特征分析框架。然后,选取员工创业现象及生态特征显著的阿里巴巴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1999—2020年企业生态系统的演化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内的创业企业会得益于核心企业而成长,且这种成长会反映在生态系统各维度结构特征的演化中。在诞生阶段,生态系统具有高角色异质性和中属性异质性,使生态系统产出呈现低水平,由此内部相互依赖程度相对较弱,以内部为治理中心的非契约治理能力不强;在扩张阶段,参与者属性异质性增强,带动了产出水平提高,由此增加了内部的相互依赖,非契约治理能力也相应改善;在领导阶段,参与者属性异质性顺势提升,进一步带动了产出能力的提高,但增速放缓,内部参与者之间的依赖程度减弱,非契约治理能力不再提升;在自我更新阶段,稳定的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