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炳灵寺第169窟丙申题记是炳灵寺石窟中为数不多的北朝时期的题记之一,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确认了"丙申"的具体时间。针对丙申题记中的"灵岩"二字进行分析,厘清"炳灵寺"名称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以揭示炳灵寺石窟文化内涵的民族性、历史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陕北一带原属北宋统治区域,金灭北宋之后,金代统治者取得了该地区的统治权,金朝统治者对佛教基本上保持积极支持的态度,继续开凿、续建石窟寺。志丹城台寺石窟就是历经宋、金两朝完工的特大型石窟,之后又经过多次重修。该石窟保存的宋、金、明代题记至少有65条。这些题记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即对该寺所存题记逐一识读,并分析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3.
须弥山石窟是固原乃至宁夏境内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寺,也是西北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宗教见证之一。石窟中除了佛教造像,在13个须弥山洞窟内现存有唐代以后的题刻题记55则,其中有明确纪年的题刻题记16则,藏文刻记4则。这些题刻题记资料对研究唐代以后须弥山石窟的发展、兴衰及其历史沿革和唐代以后固原地区佛教文化的发展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20 0 2年 7月 2 1日在西峰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和庆阳师专联合举办“北石窟寺佛教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 1 0 0多名专家学者考察了北石窟寺 ,参观了庆阳师专和合水石刻造像馆 ,在西峰宾馆进行了学术交流。研讨会由庆阳师专副校长刘俊仁主持 ,校长阎庆生致词 ,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宋文玉研究员介绍了北石窟寺概况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荣新江先生对北石窟寺唐代开凿的 3 2号、2 57号窟大周年间的两方题记的文字提出了补正意见 ,洛阳龙门石窟研究所研究员温玉成和四川大足石刻研究会会长宋朗秋谈了丝绸之路北线文化对周…  相似文献   

5.
近期炳灵寺石窟发现了两块有铭文的明正德年间的方砖,通过对正德砖和保存在第146窟明正德十二年所立的《大明碑》以及洞窟内的有关明代题记的综合研究,探讨了炳灵寺石窟从明成化到清同治时期四百余年的重修情况。  相似文献   

6.
炳灵寺石窟包括上寺、下寺和洞沟区三部分。现存洞龛216个,壁画约1000平方米,造像近800尊。开创于西秦,经北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至明,历代续有开凿修缮。特别是第169窟开凿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窟内保存着我国石窟中最早的造像题记和西秦时代的造像及壁画,反映了我国早期佛教艺术的风格特点,为我国石窟断代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标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由王亨通、杜斗城主编的《炳灵寺石窟研究论文集》收录了自50年代以来至今天空炳灵寺石窟的论文、介绍60余篇,由炳录寺文物保篇所编印…  相似文献   

7.
1963年4、5月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对炳灵寺石窟进行第二次调查时,登上了第169窟,首次发现西秦建弘元年(420年)造像题记,由初世宾、乔今同录文。这是最初的录文,未刊布。1974年10月间原敦煌文物研究所马世长、樊锦诗及炳灵寺文管所王万青核对原壁录文,后经王万青整理,收录于《炳灵寺石窟内容总录》。1980年10月  相似文献   

8.
段文杰先生于1974年带领敦煌文物研究所(今敦煌研究院)考察团对北石窟寺进行了科学考察,考察团对北石窟寺重点洞窟做了断代和相关研究。据张鲁章先生的工作笔记,这是敦煌研究院首次对北石窟寺进行考察,并由段文杰先生题写了"北石窟寺"题名。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蒙元时期文献、图像资料和元代石窟寺壁画等,对阿尔寨石窟壁画中所绘坐具的形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阿尔寨石窟壁画中所绘坐具的形制与蒙元时期流行的矮床及宝座相似,但也有区别。此外,文章从阿尔寨石窟壁画中所绘坐具的形制、绘画风格、榜题书写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坐具大概流行的年代为15—16世纪。  相似文献   

10.
魏文斌  吴荭 《家教指南》2001,(1):128-133
炳灵寺石窟位于古代丝绸之路南线的交通要隘上,唐时随着唐蕃古道的繁荣和唐蕃关系的日益密切、交往的频繁,炳灵寺留存了唐蕃关系的史料。仪凤三年(678年)李敬玄率大军代蕃,开元十九年(731年)以崔琳为首的和蕃使团途经炳灵寺礼佛、出使及使团成员、唐代召募防御吐蕃抢麦的防秋健儿等,皆见于题记。  相似文献   

11.
鲁班窑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与云冈石窟隔河相望,据文献记载为北魏时期尼寺的附属石窟.2014至2018年,云冈石窟研究院对鲁班窑石窟进行维修、保护的同时,进行了考古调查.该石窟现存三座洞窟,窟内雕刻风化严重,但雕刻内容仍可辨析.根据该石窟的现存遗迹以及出土遗物可判断其为统一规划、设计的皇家石窟寺.鲁班窑石窟对于研究北魏平城地区石窟寺的布局、兴衰,北魏佛教艺术的特征以及"云冈模式"对我国石窟寺的影响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2.
甘肃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有幸收藏了霍熙亮先生1961年执笔的<庆阳北石窟寺简介>、<庆阳寺沟石窟勘察记录>、<庆阳北石窟寺有关题名及石窟文字的首次抄录原稿>等三份调查材料,这是现存最早的北石窟寺调查记录.本文就这三份材料做了整理研究,指出了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炳灵寺石窟地处古丝绸路上的一大"山结"、"水结"之处,亦为"路结"所系之地,丝路东段五条干道——秦陇南道、羌中道(吐谷浑道)、唐蕃古道、大斗拔谷道、洪池岭(乌鞘岭)道,在其附近一带汇聚。本文通过该石窟中留存的大量游人题记等有关史料的研究,对其在丝路交通上的重要地位作了新的揭示和剖析,并为该石窟作为丝绸之路整体"申遗"入选的重要景点之一提供新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4.
安定寺石窟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太白乡,是金代开凿的石窟。本文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对该石窟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同时对一些相关问题(年代、造像题材、与其他石窟关系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X-衍射(XRD)和偏光显微镜(PLM)的方法对马蹄寺石窟群、天梯山石窟和炳灵寺石窟壁画颜料进行了分析研究,报道了炳灵寺明代壁画颜料的种类,对比讨论了三处处石窟颜料的种类和特点,特别报道了炳灵寺明代壁画颜料的种类.  相似文献   

16.
甘肃东部佛教石窟群是甘肃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莫高窟为代表的河西石窟群,该区研究和利用相对滞后。东部石窟中遗留下来大量的佛教题记文献,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为研究佛教文化传播、石窟艺术、古代文学和区域历史地理等提供了丰富资料。该区域石窟具有数量众多、民族多样性的特点,与地方达官显贵有密切关系。现今许多石窟题记风化破损,及时保护和整理这些题记文献应该引起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7.
南石窟寺和北石窟寺是陇东地区规模较大的石窟,学界认为南北石窟寺是奚康生任泾州刺史时修建的,南北石窟寺以哪里为地理坐标命名,却不为人们所关注。文章认为奚康生任职的华州治所是今甘肃省宁县,奚康生任华州刺史就开始了华州彭阳县治下的北石窟寺的修建;奚康生封安武县开国男,安武县是南北石窟寺命名的地理坐标,文章通过文献考证与实地考察结合,确定北魏安武县城的治所是今镇原县上肖乡上肖古城遗址,北魏安武县在南北石窟寺之间,南距南石窟寺23km,北距北石窟寺22km,距离基本相等;同时复原了经过安武县附近的两条古道,分别命名为安武道和乌氏道。  相似文献   

18.
炳灵寺第169窟是我国石窟中最早的佛教洞窟之一,自1963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攀登到该窟并在该窟发现西秦建弘元年(420年)墨书题记后,第169窟一直成为石窟研究关注的焦点。最近,利用工程脚手架攀登到窟的上部,又发现了一些新的西秦时期的佛教题材,这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颜廷亮、王亨通主编的《炳灵寺石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于2003年10月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论文集共收集会议论文34篇,其中关于炳灵寺石窟研究、保护历史的回顾和现状分析的论文有《五十年以来的炳灵寺石窟研究》、《炳灵寺石窟研究的过去、现状及未来》等,关于炳  相似文献   

20.
20 0 2年 9月 2 3~ 2 5日 ,甘肃敦煌学会、炳灵寺文物保护所主办了“炳灵寺石窟学术研讨会”。这是炳灵寺石窟第一次专门的学术研讨会。在永靖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和与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 ,会议开得相当成功。参加这次研讨会的学者 60多人 ,提交论文 (或论文提要 ) 3 2篇。一、关于炳灵寺石窟研究历史及现状杜斗城、王亨通《五十年来的炳灵寺石窟研究》、王亨通《炳灵寺石窟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学术问题》 ,既是对半个世界以来炳灵寺石窟研究、保护的历史总结 ,又是对目前状况的客观分析 ,还提出了一些亟需完成的任务。二、关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