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5 毫秒
1.
2015年《小学语文教学》推出专辑之一《和名师一起教作文》老师教作文的知心帮手老师研究作文的必备法宝适应范围:小学语文教研员、教师,中高段小学生2015年《小学语文教学》推出专辑之二《和名师一起教阅读》名师精彩示范课堂教学教学精英共同演绎经典  相似文献   

2.
<正>读了李光烈老师的《让学生爱上语文》,心中很有感触。我想,要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语文学习,首要的条件是语文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语文教学。李光烈就是一位热爱语文教学的好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教学的第一线。  相似文献   

3.
2008年第9期,我刊推出“细品‘语文味’”这一专辑,展示了富有“语文味”的阅读教学,并对其进行了深度思考,读者反响热烈。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内容,是立足于学科的跨学科学习,教学时也须体现“语文味”。但是要使教学达此目标,许多教师还有诸多困惑。沈大安老师撰写的此文,或可以为您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4.
最近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和张庆老师的《语文教学必须倡简》。于老师通过具体鲜活的例子,总结出语文教学要精讲、多读、勤写,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兴趣。张庆老师从“追寻新课程的本质、削枝强干集中目标、三维目标的整合、突出基本教学手段”四方面谈了语文教学要“简”。读后引起了自己的一些思考,想与同仁们交流.  相似文献   

5.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了,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和许多语文老师一样一直走不出作文教学的困境。老师怕上习作课,怕改作文,学生更是怕上习作课,怕写作文。然而写作能力又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开学初,邮局送来《人民教育》"语文主题学习"专辑(《人民教育》2012年第15-16期),我如获至宝,屏息细读,可谓拨雾见日,茅塞顿开。过去,在教学中,总觉得有一团迷雾萦绕在心头。自己精心备课、细致讲课,付出了很多,讲得很精彩、很全面,可收效并不明显。看身边的语文老师们,同样把课讲解、剖析得头头是道、句句在理,可在学生那里,也是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7.
读了《小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10期的《语文书不必通背》一文,对于张德银老师的看法,我也想冒昧地提提自己的想法及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各位同仁一起思考并商榷。  相似文献   

8.
提前至8月1日出版欢迎投稿欢迎订阅《语文月刊》2011年第8期继续出版《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及优秀作文点评专辑》,欢迎投稿,欢迎订阅。本专辑内容包括:一、试题分析  相似文献   

9.
题目精炼,针对性强,难度适中语文月刊《语文月刊》已经在去年第12期出版《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专项训练专辑》。该专辑内容紧扣高考实际,题目精炼,针对性强,难度适中。每个练习均附有参考答案和解题说明,文言文阅读文段还附有现代文翻译。为了适应全国课标卷的变化,我们邀请了十个省的有丰富备考经验和编题经验的老师参与撰稿工作,充分吸收各地的备考经验。我们还邀请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早已成为广大语文老师的共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可见具有质疑能力是学生应该达到的一项学习目标。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任何功课,最终的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要达到“自能”,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推出,使得高中语文课程的内容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全新的面目展现在老师面前,从而促使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本文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系统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加强背诵和朗读教学""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四方面,并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相关理论和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了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姜元昊 《中国教师》2014,(13):74-76
<正>语文知识内容的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问题。唐建新老师在他的演讲"语文教学探究的困境及出路"中谈了两点建议,即"国家应该痛下决心作出学科的时代定位"和"制定有普遍适应性的课程标准"。这反映出人们在"究竟应该教给学生哪些语文知识"这个问题上存在分歧。虽然许多专家精心编写形成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但这些课程标准仅仅是一些"标准",在具体的实践操作层面,教师和学校存在很大的  相似文献   

13.
《语文月刊》创刊伊始,在主编唐启运教授的带领下,一直致力于研究大语文及语文考试,依托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雄厚的学术资源,在语文教育及语文考试研究上颇有建树,曾创造了期发160万册的奇迹,为《语文月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奠定了《语文月刊》的品牌影响力。虽然《语文月刊》几经人事调整,但是注重语文教育及语文考试研究的宗旨始终未变。2009年,《语文月刊》全新改版,不仅有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大力支持,而且得到陈佳民教授的悉心指导,更加突出语文教育及语文考试研究的特色。在语文考试研究领域,依托数十年的学术积累与文化沉淀,在一批有着丰富教学、备考经验的专家、名师的支持下,先后推出了(2009年高考语文分类练习(必考专辑)》(2008年11—12期合刊)、(2009年高考语文分类练习(选考专辑)》(2009年学习辅导版第1期)、《百所重点中学高考语文仿真试题专辑》(2009年学习辅导版第4-5期合刊)等2009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专辑,各地师生踊跃订阅,好评如潮。2009年高考结束后,《语文月刊》编辑部接到不少来电来稿,纷纷对《语文月刊》表示感激。现在大量的来稿中,选登黄蔼北的文章,虽不免有王婆自誉之嫌,但也不无敝帚自珍之意,更重要的是一个自我的警策:《语文月刊》将为2010年高考提供更好的产品,一如既往服务广大师生。  相似文献   

14.
《福建教育》2000,(2):24-25
本刊本期特别策划,隆重推出“汪潮教授小学语文活动课研究专辑”。汪潮。1961年生。1991年获杭州大学语文教学心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晋升为教授。现任浙江教育学院教育管理分院小学教育系主任,兼任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委员会写字教学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主持全国40多所中小学立项课题的实验研究。在国家级、省级及香港等地公开发表文章80余篇,出版《小学语文教学新视野》、《中国语文实验述评》、《汪潮教育研究论集》、《中国语文读写结合研究》等个人专著,获中央、省级、大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二等奖16次。曾应邀赴香港、辽宁、天津、南京、广东、福建等地讲学120场次,听众达20000人。近年来,汪教授对小学语文活动课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我们希望本专辑能引起教育科研工作者和广大教师更深层次的思考,将小学语文活动课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习》2011年第11期,发表了吴定刚老师的《对语文教学冷思考》一文,文章对王意如教授的文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该文就当前语文教学中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思考,应该说,他的这些观点,正好反映了当前我们语文教学界和语文教育理论界的现状,也是我们大多数教师的真实思想状况的反应。在新课改实施以来,一直主导着我们教学的,并成为我们新课改的顽疾的就是他在文章提出的一些观点。笔者想,澄清这些问题,无论是对语文教学改革还是我们的语文教师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是语文教师一直十分关注的问题。近两年来,我校开展了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我作为一名实验班教师,在实践中收获了点滴心得,在此与大家分享。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开展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阅读中去。所以,教师选取的阅读内容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如《童话故事》《脑筋急转弯》《豌豆》等,要求  相似文献   

17.
袁承印 《山东教育》2013,(18):21-22
看到这个题目,或许有的老师要问,教语文不从语文的角度还能从什么角度?事实上,这些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有许多时候并没有从语文的角度,而是从文本内容的角度进行教学的。教散文,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上,而很少研究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教小说,把教学重点放在人物性格的分析上,而很少研究人物性格是通过什么手段刻画的;教说明  相似文献   

18.
谢东娟 《考试周刊》2009,(30):61-61
一、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在《新课标》的前言部分有这么一句话:“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句话明确了语文老师的教学任务。下面。我就自己多年的实践,述说这项任务的内涵,以与同行们共同切磋。  相似文献   

19.
张昕颖 《考试周刊》2010,(41):58-58
2010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于永正语文教育思想高级研修班》的学习,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于老师的魅力,那种挥之不去的教益给我以诸多启示。于老师结合自己四十八年的教学实践,向我们解读了怎样简简单单教语文,怎样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尤其是于老师讲述的《人生是花,语文是根》的故事,让我久久难忘。他回忆了自己的女儿在一家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就职时.因为古文功底深厚促使了和外商谈判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今年秋季,教育部正式颁布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大纲》的指导思想强调了学生进行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并以“语文实践活动”取代了试用版《大纲》“课外活动”的提法,把它设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章里,还专门用了一节的内容来讲“语文实践活动”。其用意在于拓宽语文活动的视野,避免课内与课外人为的割裂,加强课内外的联系、沟通与融合。鼓励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扩展内容、变换形式、拓宽渠道,努力做到教学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教学媒体灵活多样。下面就“语文实践活动”的性质、形式及原则谈点认识,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