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李妮文 《文教资料》2013,(36):12-13
佚文《惟有孟母可作女范》、《忆童年》、《中国妇女应上那儿跑》是周作人于1935年发表在《妇女旬刊》上的几篇文章.这些文章对于全面认识周作人的妇女解放思想、家庭教育思想及女性人格理想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实甫的《西厢记》与汤显祖的《牡丹亭》都是中国古代戏曲的名篇.提起这两部剧作,人们往往会立即想起红娘、杜丽娘这些典型形象.戏中的男主人公跟她们相比,就显得不那么重要,其实他们在戏中起着完善戏曲内容、推动戏曲情节向前发展的重要作用.《西厢记》塑造的张生与《牡丹亭》塑造的柳梦梅都是青年书生,但他们在思想性格上又有着诸多不同.  相似文献   

3.
黄英 《文教资料》2013,(17):53-56
中国文化的精髓是儒家的思想,中庸之道是儒家倡导的重要主张之一。中国文化崇尚天人合一、主张安分守己、提倡积极入世、倡导政治伦理及推崇明哲保身等方面都与中庸精神的深刻影响息息相关。因此,通过对《中庸》思想的诠释,探讨《中庸》精神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很喜欢读书,什么《上下五千年》、《名人传》、《童年》以及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等等,我都看过。我尤其喜欢看小人书、漫画书,比如《老夫子》、《父与子》、《变形金刚》等等,可是老师和爸爸妈妈都不赞成。后来他们看我太入迷了,就严令禁止我接触它们。哎!可是我真的喜欢它们呀,它能给我带来快乐,带来趣味。它们对我很重要,我甚至觉得比在学校里学的语文数学英语都要重要。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2013,(18):8-8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红迷,一直都觉得《红楼梦》是中国最伟大的作品,曹雪芹是中国最伟大的作家。去年在《大学生》上看到一篇《在哈佛学红楼梦》的文章.  相似文献   

6.
乔蕾 《辅导员》2009,(23):28-28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民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其中,最具中国特色、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就是《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这四大民间传说。后三个故事都有自己的故事发源地,唯“牛郎织女传说”产生的故乡一直存有争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借“科学”的名义和“伪科学”的棍子,以周易学、中医学等为切入点,打击中国传统文化的事件屡屡发生,令人痛心。“科学”本是人类追求真理的一种思维方式,中国先哲们也在追求真理。与西方“科学”分科而学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是,中国古代对客观世界的研究特点为“整体而学”、“综合而学”,《周易》、《论语》、《道德经》、《黄帝内经》都可以做代表。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就与秋天结下了不解之缘。秋的萧杀,秋的清凉,秋的丰硕,令一代代文人的心为之悸动。欧阳修的《秋声赋》,庐隐的《异国秋思》,叶圣陶的《没有秋虫的地方》,鲁迅的《秋夜》等,都点滴地记录了文人们对秋的独特感受。可以说,秋天是中国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也因此而在中国文学长河中形成了一种“悲秋文化”。本文拟从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一文说起,  相似文献   

9.
"《易》以道阴阳",故为中国哲学之源。《周易》在卜辞的形式下反映了先民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和道德体验,是中国古代学术的重要信息库,也是中国古代哲学万流归宗的最后渊薮。道家的《老子》和儒家的《易传》都是在继承了《周易》的基础上,以各自的思维形式来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本文企图说明:《老子》是如何利用和改造《周易》在卜辞形式下所隐蔽的哲学思想来构建自己的哲学理论体系的;《易传》又如何在吸取了《老子》的经验教训与哲学思想的同时返求《周易》而对之进行重新阐释和创造性的发挥,以此构建自己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0.
由新闻出版总署组织《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中国妇女报》、《科学时报》、《中国教育报》、《中国少年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华读书报》、《中国图书商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人民网、新浪网等19家中央媒体和网站推荐、18万网民参与的2010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不久前在京揭晓,  相似文献   

11.
韦政通先生是国际著名的思想家和思想史家,台湾资深学者,著述等身,而最具代表者有《中国思想史》、《中国十九世纪思想史》、《中国文化概论》、《伦理思想的突破》等。2006年4月14日,韦先生应邀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讲学,就中国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发表了专场演讲;17日又就相关问题与研究所博士生专门座谈。本文是在演讲记录基础上,结合座谈记录,由何卓恩教授整理而成,标题为整理者所加。文章整理后,经韦先生审阅。  相似文献   

12.
占正帮 《湖南教育》2010,(10):63-63
三十多年前,我走上了教育工作岗位,当时的我只有初中学历,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无知青年。三十年后,我成长为小学高级教师,成长为一个在《湖南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浙江日报》《山西日报》等几十家报刊发表了几十篇文章和上千个幽默笑话的"学者型"教师。所有这些,与《湖南教育》这位老师对我的引领分不开!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日记》2010,(9):F0002-F0002
毕业于山东曲阜师大。中学高级教师。作品在新加坡、美国、日本、台湾及大陆报刊发表。在《新华文学》、《中国文艺》、《中国青年》、《爱情婚姻家庭》、《东方青年》、《希望月报》、《青年生活导报》、《意林》、《中华活页文选》、《山东青年报》、《延安文学》、《青年博览》等报刊发表作品600多次。  相似文献   

14.
方秋霞 《考试周刊》2011,(51):14-15
"赵氏孤儿热"已经不是一时的事了,而在"赵氏孤儿"的众多改编作品中,以元代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与法国伏尔泰的《中国孤儿》影响最大。《中》剧是在《赵》剧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它无论是在剧情设计、人物安排还是背景选择上都与后者有所不同。但是二者都以"救孤"为核心,都在一定程度上肯定并宣扬了儒家思想的"仁义"精神,尽管伏尔泰对儒家思想存在误读。  相似文献   

15.
冷卫国 《丹东师专学报》2011,(5):156-156,F0003
赋、比、兴是中国诗学的一组重要概念,这一组概念几乎与中国古代艺术的所有领域都发生着关联。然而,"赋比兴的意义,特别是比兴的意义,却似乎缠夹得多;《诗集传》以后,缠夹得更厉害,说《诗》的人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越说越糊涂。"这是朱自清先生在其学术名著《诗言志辨》中所下的论断。  相似文献   

16.
张黎一贯地走主旋律套路,从《走向共和》到《中国往事》都拍得很细腻认真,称得上是中国电视剧里少有的经典之作。这部《人间正道是沧桑》与张黎以往的风格有点不一样。故事以两个大家族在革命岁月里的是非纠葛而展开,  相似文献   

17.
在讲述中国近代史时,笔者遇到过这样一道选择题: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开设工厂是在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天津条约》签订后C.《马关条约》签订后D.《辛丑条约》签订后学生都选择了c.主要依据是《马关条约》有“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的内容.答案给出的也是C.可见该题的出题意图就是要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但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8.
《成都师专学报》2010,(2):I0009-I0009
区域社会经济研究所是由一批关注地方经济、服务社会实践的经济类专业教师组成的研究机构。长期服务于四川经济社会建设。研究所现有教授三名、副教授五名、博士四名、年轻教师四名,他们利用课余时间与社会合作开展相关研究。在《中国农村经济》、《中国改革报》、《金融研究》、《生态经济》、《城市开发》、《中国水利》、《经济师》、《中国经济时报》、《教育发展研究》、《商业研究》、《现代经济探讨》、《中国城市经济》等高层次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公开出版专业书籍10余部。  相似文献   

19.
“文”和“意”是《中国小说史略》中使用频繁的两个概念.它们都和《典论·论文》的“文气说”密切相关,“文”和“意”的使用构成了《中国小说史略》小说批评表述方式的重要特征,《中国小说史略》这种表述方式的运用显示出了《典论·论文》中“文气论”的传统思想资源与现代学术发展相结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文子》与郭店楚简的道儒两家文献都有密切关系。在道家有《老子》、《太一生水》,在儒家有《五行》、《成之闻之》,其中一些是久已失传或不见于载籍的古佚书。《文子》与这两方面都存在着联系,体现了以道合儒,兼采百家的融合互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