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阅读与鉴赏”部分中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吸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解读上面文字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对古诗文教学的要求:强调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落实且注重在阅读实践中的运用:强调从历史发展和现代观念两个角度理解、评价文章内容,丰富文化积累,积淀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学习中同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吸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新课标规定的目标任务很明确,但在实际教学当中发现,  相似文献   

3.
【导学航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鸿门宴》一课语言优美,语法现象丰富,情节生动而富有戏剧性,是学生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典范文本。可通过科学的导学设计,引导学生自觉地梳理知识、解读文本、提升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课程目标中关于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有两条:一条是,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另一条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第一条是从阅读鉴赏的角度提出的要求,第二条是从一般文言文阅读的角度提出…  相似文献   

5.
高中阶段,无论是教材还是读本,文言文都占有较大的比重,可见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必修课程"的"阅读与鉴赏"部分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吸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即要求学生在识记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正>《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必修课程中古文阅读明确提出以下要求:"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以上两段表述文字分别从"文"与"言"两个方面提  相似文献   

7.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中对课改下的文言文教学提出了两点要求:"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以及"阅读浅显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  相似文献   

8.
一.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关于文言文教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把“形成文化底蕴”确定为学习古诗文的价值追求,并要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9.
一、要培养、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及价值,就必须培养学生阅读古代作品的能力。没有文言文阅读的能力,也就无法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及价值。从教学的角度看,为学生奠定文言文阅读的基础,是文言文教学首要的终极目标。因此,我们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  相似文献   

10.
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可见,为落实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培养初步文言阅读能力和文言语感是基本途径,为更好地突出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语言因素,应通过诵读、比较两种手段加强语言教学,培养语言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严佩华 《语文天地》2013,(20):53-54
文言文的出现是语言发展的客观产物,从文言文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大量古代历史遗留的痕迹,文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习文言文十分有必要。但是,由于文言文本身难以理解,因此对于文言文的正规教学最好在初中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对文言文的深  相似文献   

12.
张驰 《广西教育》2013,(12):44-44
初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是有差异的。初中语文课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高中语文课标提出:"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学生的文言文教学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新编语文试验修订本中,文言文的含量已与现代文平分秋色。这些文言作品体裁多样,内容丰富,上起春秋战国,下迄辛亥革命,纵贯我国3000年的历史,包蕴祖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学习文言文,对提高中学生语文理解和表达能力,扩大其知识领域,丰富其文学素养均有不可估量作  相似文献   

15.
张志芳 《学周刊C版》2010,(5):183-184
现代中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总感到有些吃力,对一些文言现象难以理解和掌握,往往是老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却觉得枯燥乏味,昏昏欲睡。这是因为从古代的文言文发展到现代的白话文,其中的变化是比较大的。语言的障碍和对古代历史文化知识缺乏了解,使得学生缺乏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从人文性和工具性两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在人文性方面提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的理解古代作品的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及历史局限。"但由于高考试题,依然把重心放在对文言词句的理解的考查上。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高中老师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根据这一要求,上好文言文必须处理好“文言文”和“语体文”的关系,改革文言文教学方式,既要有“言”又不能忘“文”,用学案连接课堂内外,把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把学生自学和老师点拨结合起来,解决好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又不能把文言文学习仅仅当作文言知识的例子,而要用问题探讨、活动体验和对文本的现代化解读把文言语体打通,让学生自由出入古今,获得语文学习的解放,真正提升语文的素养。  相似文献   

18.
沈小娟 《语文天地》2009,(12):56-57
新课标对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近年来.各地语文中考结果表明.课外文言文阅读似乎已成了“中考杀手”。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学生缺乏足够的文言知识的积累。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文言文教学。  相似文献   

19.
任伟 《语文天地》2010,(3):38-40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课程的阅读部分规定中,要求学生“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反观目前的文言文教学.朗读教学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不同程度地被弱化.  相似文献   

20.
黄丽明 《考试周刊》2010,(17):21-21
文言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结晶,具有极为丰富的精神价值和内涵。新课改背景下文言文教学任重而道远,教师要转变陈旧观念,改变单一、无效教法,提高文言教学效果。本文针对在高中文言文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新课程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树立新课程意识,认清文言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师要舍得放手,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师要构建师生交流的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