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是一个令人费解甚至于很笼统含糊的概念,这已是不争的既成事实。学了多年语文的中学生冷不丁被问及“语文是什么?”,“学语文学了些什么?”之类的话题,或惶惑,或惊讶,或目瞪口呆。学生如此,语文教师谁又不有口难言。“语文”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章?抑或语言文化?专家学者们尚争论不休,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实施语文教学的时候,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是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即:这一堂语文课,或这一个教学单元,我们要“教什么”。这个问题,在其他学科中是不存在的或者不突出的。在数学课、物理课、政治课里,我们教什么,直接由教材呈现给教师和学生。但语文课不是这样。我们教和学的是一篇篇的课文,但课文并不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课文只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的载体,语文课的教学内容隐藏在语文课文中。于是,教学内容是什么”这么一个在其他学科里教师们开始实施教学前就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还是一个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学科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说语文不是“学科”。于是一些“语文专家”不高兴了:这分明是恶意贬低语文教育,“这是视数十万语文教师如无物。”“学科”是什么?“语文”到底是什么?“语文”是学科怎样?“语文”不是学科又将如何?语文是不是学科的问题是一个直接涉及到语文课到底应该怎样上的问题。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讨论这个问题,本期我们摘选了一些有关的材料,供大家思考。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教学到底教什么?这是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不认为这是个问题。而实际上,正是这个人们不认为是问题的问题,暗地里将中学文言文教学引入重重困境,以致使人们质疑:中学到底该不该学文言文?中学学文言文到底是为了什么?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学不学文言文,而在学文言文的什么。正是在这个问题上,人们陷入了误区。本期刊发这两篇文章,说的是一个道理:文言文不是作为“语料”而是作为“作品”进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学文言文,不是学“语料”,而是学“作品”。董承理老师的文章,细细分剥,层层推究,尤能给人启发。欢迎老师们参加热点栏目的讨论,近期讨论的话题是:①该不该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立一个“边界”?②语文教学该不该考语文知识?该怎样考语文知识?③语感教学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不是学科的问题是一个直接关系到语文课应该怎样上的问题,因此这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问题。显然,这里的“语文”当然是指作为现代学校教育一部分的语文课。要认识语文是不是学科的问题必须首先明白什么是学科,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科学史、科学哲学、认识论等等许多领域。上一期我们编发了一些材料,这些材料可以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初步的理解。也就是说,通常所说的“学科”是一种以知识为核心的分科的学校教学体系,即所谓“学科课程”。其次必须搞清楚语文学习到底是“学什么”。这是认识这一…  相似文献   

6.
曾经在“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的思考中迷惘了好久,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中,顿悟了课堂上学生的收获应是我们评价一节好课的重要标准。于是,开始用简单的思想看待语文教学,发现学生的收获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学会、会学、提高。学会什么?知识和方法;会学指什么?具备能力;提高的是什么?语文素养。原来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做的事情就是这么简单,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自然达到提高。正是本着简单就好的思想,在《苏州园林》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学始终围绕“四个一”进行,这四个一是:抓住一个特点(苏州园林的总特点图画美),设…  相似文献   

7.
每接一个新班,首节语文课上,首先提问:语文是什么?请下个定义。学生回答五彩缤纷,有用比喻手法来表述的;有从政治功能、政治角度叙述的,鲜有学生能点击语文本义的。最简单的问题也最考人,最需入门的地方最见功力。不明白语文的含义,以前学的语文可能是瞎子牵瞎子——蒙的。语文,从字面上简而言之,“语言”、“文学”。《现代汉  相似文献   

8.
在十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觉得语文教学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达到“教会学生学语文”的目的。有些学生读到初二初三,甚至有些高中学生还问:“语文学什么?”“语文怎么学?从哪里下手?”这里实际显示出一个问题:语文课究竟该教什么?怎么教?语文学科内容庞杂、广泛,学习过程漫长,不能立竿见影,单靠语文课堂和语文教材学不好语文,只学语文而不学其他学科也学不好语文。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把语文教活,始终把一教会学生学语文”当…  相似文献   

9.
叔叔阿姨们:你们好,这是我给你们写的第二封信,前一封,我很早就写了,可现在还没回信过来,所以我很伤心,等待的日子确实很难过。我最近的心情不好,可连一个可以说话朋友都没有,为此,我很苦恼。很想向各位叔叔、阿姨们了解一下,你们在世上生活了那么多年,到底什么才叫朋友,什么才是友情?另外,我在《课外语文》2004年2月号上看见了一篇文章,叫《美是人类的一大秘密》,这里有一个问题,什么是“美”?这不由使我想到一个问题,“美”跟“善良”或者说“美”跟“好品质”能不能画等号?希望能得到回信,也使我的问题有一个答案,同时希望通过《课外语文…  相似文献   

10.
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方向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一、如何理解“语文”?语文首先不能简单理解为一个“学科”。语文是覆盖在所有学科之上的,是一种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的“学问”,学语文的同时也能学其他的学科,而在其他学科里面也都有语文的因素。影响学生灵魂最大的也应该是语文教师,一个学生长大回忆最多的也是语文教师给他带来的影响,这是说语文的重要性。这一点,从学生到教师,长期以来我们都没有认识到,不太重视,将它等同于其他学科,这是不对的。语文是我们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语文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安身立命。别的东西可以是技能,学了之后打工、干活,语文不是这样,语…  相似文献   

11.
剑桥大学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在又一批学生临近毕业时,眼睛忽然失明了。学生们纷纷前来看望,他问每一个来看他的学生:“你是谁?从什么地方来?学什么专业?小时候幻想干什么?毕业后准备到什么地方去?将来准备做什么……”同学们把各自的具体情况和想法如实地告诉老教授。老教授一边听一边点头,不时地说着“好”、“很好”、“再说一遍”、“你很了解自己了”、“你目标明确,好好实践吧”什么的。谁知,在学生们毕业离校的前一天,老教授的眼睛又“奇迹般地”复明了。他在送别会上对同学们说:“在我双目失明、意志消沉的时候,是同学们的关怀和…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问题,总起来说,就是教学思想、教材体系和教学方法三大问题。教学思想,包括了对语文这门学科的性质和目的任务的认识。这是改革语文教材,改进教学方法的基本出发点,这个问题不首先明确,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改”就失去依据了。 “语文”解放前叫“国文”,其含义是什么?其说不一:或说“语言文字”,或说“语言文学”。几年前,张志么先生在《说“语文”》一文中说:“这个‘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口头谓之语,在书面谓之文,合起来称为‘语文’。”不揣冒味,我看干脆把它理解为“语言文章”还明确一些。因为,语文教材的内容,就是由这两个方面构成的,学习语文,也是学习运用语言的知识和写文章。这不纯粹是一个概念之争,它关系着语文学科性质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习地位所作的定位,是一个非常正确的理念;但教师们对这一理念却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既然学生是主人,那么学习的事就应该让学生作主,于是一上课就让学生讨论或自学,教师不讲课或很少讲课;也有人认为,学生虽是主人却年龄小,还得靠老师教,于是课堂里还是教师包打天下;针对这种现状,人们不禁要问:语文教学应使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主人?笔者认为:一、使学生成为选择的主人。要学习,首先必须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选择。语文学习也不例外,学生面对同大海一样…  相似文献   

14.
目前的语文教学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老师们在关注语言内容的同时,淡化或忽视了语言形式。即注意了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写了什么,说了什么,而不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课文是怎么写,怎么说的,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方法和形式来表达情感的。正如崔峦老师说的那样:当前一个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而忽视语言的理解与运用.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究其原因,重要的是老师“怎样教“和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尚未解决,教学中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发挥其能动性,没有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及科学的方法.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以至对他们将来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师职业理念的深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基础教育的课改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教师如何应对课程改革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觉得语文教师职业理念在新课程背景下应有如下一些深层变化。一、语文就是语文,无须在什么性质上纠缠不清“语文”一词是国产货,自有它的来由。叶圣陶1963年发表的《认真学习语文》一文中说得很清楚:“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这个名称是从一九四九年下半年用起来的。解放以前,这个学科的名称,小学叫‘国语’,中学叫‘…  相似文献   

17.
学生学完小学语文,仍然普遍存在着开口辞不达意,下笔语病甚多的问题,其症结何在?我认为在于目前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还认识不清。我的观点是:语文课应该姓“语”,语文课应该上成语言训练课。一、语文课为什么要上成语言训练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第一,从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来看。什么是“语文”?我国当代语言界的泰斗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中的“语”就是指语言,“文”就是指文字。这  相似文献   

18.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好课三味》中有一段话:什么是“语文味”?“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了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阅读教学要上出“语文味”,就要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向文本学表达上.因为“学语言的终极目的是表达”.表达是获得语言能力最直接、最现实的训练形式.以学习语文形式取向为本位的训练,紧扣“写的能力的培养”这一核心目标,侧重于对文本形式秘妙的探究与运用.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究其原因,重要的是老师“怎样教”和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尚未解决,教学中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发挥其能动性,没有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及科学的方法。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以至对他们将来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值得语文教师深思。它涉及了对语文教学功用的深层次理解。长期以来,人们对语文教学的功用并未深思,只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要传授语文知识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知识只用来解决语文学科本身的问题,而“语文学科”本来是一个外延很宽的概念,它包括了传统观念所谓的“语文学科”以外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教师和学生也只认识到学习理科也要运用语文知识这个程度,将其工具性概括为“语文学科是各门学科的基础”,所谓“工具”也只局限到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即认为无论学什么都要识字、阅读、理解、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