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自觉把个体活动纳入国家公共生活轨道的所谓“罗马美德”是罗马城邦共和国的时代精神.随着罗马政治版图的扩大、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及政治体制的演变,这种为世人备加称颂的罗马精神迅速败亡.公元1世纪之交的道德危机是罗马精神解体的重大标志.它受到罗马及意大利农业危机的驱动,并以政治腐败为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城邦特征是指城邦的内在特性,是它区别于其他国家形态的根本所在。古代希腊城邦众多,对其特征进行概括性的总结虽有相当难度,但还是很有必要。小邦寡民是早期希腊城邦的客观事实,习惯上只把它当作是城邦的外部特征,实际上,它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形成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对城邦的发展起着规定性的作用。公民是希腊城邦的根本,公民集体是希腊城邦之核心。组织起来的公民集体追求整体发展,组成了利益一致的有机整体,对希腊文明影响深刻。城邦同时也是自给自足的整体,它既能保障城邦或全体公民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又能保障作为人类的公民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小邦寡民、公民整体主义与邦内自给自足共同构成了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共和政体是罗马共和国实行的一种独特的国家形式,它对罗马共和国的崛起起到了异常重要的作用。罗马的共和政体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元老院、公民大会及行政长官系统。罗马的共和政体较早地体现了权力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相互制衡原则。它的相互制衡不仅体现在元老院、公民大会和行政长官这三大政治组织之间横向的制衡上,而且还体现在权力体系的纵向关系,即平民与享有特权的贵族阶层之间的相互制衡上。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布匿战争是古代西方世界一次意义极其重大的战争。在最初的3年里,即公元前218年-公元前216年,罗马接连遭遇惨败,公民集体损失的人数大抵在70000人左右。然而,这并不是整体绝对人数的减少,而是公民集体中有产基层人数的损失。这一阶层人数的损失直接威胁着罗马的政治和军事安全,动摇了共和国的基础。此外,部分政治官吏和军事将领的阵亡使罗马业已危急的局势更加恶化。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古罗马是西方奴隶制国家的典型,其道德教育本质表现为体现奴隶主阶级的意志,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这种道德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道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城邦公民;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美德道德规范教育,法制教育寓于道德教育之中;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启发式方法。  相似文献   

6.
论罗马共和国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罗马是最早尝试建立宪政的国家。在推翻王政统治后,罗马人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共和政体形式来治理自己的国家,并进行了长达5个世纪的历史实践。罗马宪政制度的核心是权力的平衡。它主要体现为三大要素:以执政官为核心的行政长官制度,以政界精英为基础的元老院制度以及以全体公民为主体的公民大会制度。这三大权力体系虽然没有形成近代意义上的“三权鼎立”局面,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权力之间的相互平衡。本着对权力进行制衡的精神,在建立行政长官制度的过程中,罗马确立了最高长官的选举制、短任期制和同僚协议制,从而奠定了共和国官制的三大原则基础。  相似文献   

7.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涉及“罗马公民法”时有这样一句表述:“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从罗马建国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通称为公民法。它是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也是罗马法的主要内容。”根据这一表述,很多老师对罗马公民法作如下界定:“适用范围:罗马本邦。起讫时间:公元前509年-公元前3世纪中叶。”笔者认为,此处教材表述不够恰当.根据这一表述得出的以上界定则是完全错误的。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布匿战争是古代西方世界一次意义极其重大的战争.在最初的3年里,即公元前218年-公元前216年,罗马接连遭遇惨败,公民集体损失的人数大抵在70000人左右.然而,这并不是整体绝对人数的减少,而是公民集体中有产基层人数的损失.这一阶层人数的损失直接威胁着罗马的政治和军事安全,动摇了共和国的基础.此外,部分政治官吏和军事将领的阵亡使罗马业已危急的局势更加恶化.  相似文献   

9.
从老塔克文的暴政被推翻(公元前509年),至屋大维元首制的建立(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的历史绵延了近五百年时间。其间,罗马国家的统治由意大利半岛的一块弹丸之地扩展至地中海沿岸的广阔地域。罗马共和国历史正是在如此巨大的时空范围内发展、演变的。在这风云变幻、波澜迭起的历史舞台上,它的社会各阶级、阶层都充分扮演了各自的角色。其中骑士阶层十分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0.
崇尚节俭、热爱劳动、团结进取、爱国奉献、为官清廉、为民朴实这些 美德是罗马城邦共和国的时代精神。在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之前,这种精神一直 激励着罗马人去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在征服地中海之后,随着版图的扩大, 经济的繁荣,这种为世人备加称颂的罗马道德却迅速沦丧,精神支柱受损,加之政 治经济原因,最终导致了共和国的灭亡。这段历史为后人提供了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11.
古典宗教对希腊、罗马的城邦政治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一方面,高级神职人员在城邦政府的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另一方面,城邦社会普遍存在的公共权力崇拜,成为城邦公民爱国主义的源泉.因此,希腊、罗马城邦时期的政治仍然是神权政治.但是,古典宗教对于世俗的城邦政权的屈从地位,使得城邦政治的神权色彩大为淡化.造成这一状况的表面因素是城邦社会那套独特的政治体制,而深层的因素则是希腊、罗马人频繁的海外活动及由此引起的社会价值观的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12.
《大连大学学报》2017,(5):47-51
罗马共和制的二元政治结构是元老院同以执政官为代表的高级官员、公民大会互相制衡的结果。在马略改革之前,主要以公民大会和元老院的互相抗衡为核心,公民大会和保民官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共和制中的民主因素。因公民大会自身机构的复杂性和制度设计不完善,加上公民权的扩大,使得公民大会在共和制中的地位逐渐下降。马略改革之后,执政官凭借军队实力在共和国中地位不断提高,最终形成了以元老院和执政官相对抗的二元体制。共和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让元老院的弊端凸显,最终恺撒通过改革建立独裁统治,结束了共和国的二元体制。  相似文献   

13.
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征服战争给罗马带来了巨额的财富,同时也改变了罗马的社会风尚。在上层阶级的家庭里,由于妇女逐渐掌握了家庭的财权,她们开始分享丈夫的权利和荣誉,成为共和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她们政治地位的提升表现为反对限制妇女立法的运动,参与政治生活等。研究这一问题对于进一步了解罗马社会全面而丰富的历史内容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权力核心的元老院,在罗马共和国的扩张期,发挥了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随着其大规模海外扩张的相对停止,罗马内部社会矛盾逐渐尖锐,元老院面临着政治、经济利益再分配的巨大压力。大地产形成导致小农的普遍破产,严重削弱了城邦基础,迫使罗马实施军事制度的变革,催生了要求与元老贵族分享政权的骑士阶层;海外文化和奢靡生活方式的传入,冲击着罗马的社会传统和价值判断标准。在社会转型、矛盾凸显的关键时刻,元老院未能自觉调整统治政策,成为阻挠改革、维护特权、恋栈私利的寡头政治集团,堕落为独裁者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贫富差距在阶级社会中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在崇尚民主、自由的罗马共和国也是如此。贫富差距贯穿于整个罗马共和国,并且深深影响着共和国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贫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因此就判断贫富的标准而言,在共和国不同阶段是不尽相同的。  相似文献   

16.
希腊城邦的长期存在, 构成了世界上古史独特的历史现象。该文认为, 自然环境的制约、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广阔的外交空间、强邦的严重缺陷、波斯的干预, 特别是与公民合一的城邦制度,是产生这一历史现象的几大原因  相似文献   

17.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民主理论与实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雅典,雅典城邦奴隶制民主的理论与实践对近现代西方的民主观念有着巨大影响。用马克思主义历史的、阶级的和价值的维度对雅典城邦奴隶制民主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世界上没有脱离具体实践条件的抽象的民主,雅典城邦奴隶民主制是在特定历史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上产生的,它具有突出的阶级属性,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其本质是一种统治方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对其进行研究与批判的过程中,发展了对于民主问题的认识,具有深刻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洋 《历史学习》2010,(10):37-37
古典希腊城邦一般都废弃了王制,而且在不同程度上普遍采取公民参政的政治生活方式,给予公民政治自由,国家大事采取公民协商和集体决策的形式,以现代共和主义的概念和标准而言,其所实行的都是共和制,和罗马共和国并无根本性的区别。然而古典政治思想家以非常不同的方式和概念讨论政治生活,严格区分其政体的不同,由此区分出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以及从它们蜕变出来的僭主制、寡头制和暴民统治,并且认为不同政体之间存在循环往复。在这些单纯的政体之外,还有一种复合几种主要政体要素的政体,  相似文献   

19.
作为权力核心的元老院,在罗马共和国的扩张期,发挥了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随着大规模海外扩张的相对停止,罗马内部一系列社会矛盾重新尖锐化,元老院面临着政治、经济利益再分配的巨大压力.大地产形成导致小农的普遍破产,不仅严重削弱城邦基础,迫使罗马实施军事制度的变革,而且催生了要求与元老贵族分享政权的骑士阶层;海外文化和奢靡生活方式的传入,也猛烈冲击着罗马的社会传统和价值判断标准.在社会转型、矛盾凸显的关键时刻,元老院未能自觉调整统治政策,及时进行统治体制的变革,顽固地抱残守缺,逆势而行,成为阻挠改革、竭力维护其特权、贪婪追求私利的保守的寡头政治集团,最终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堕落成为独裁者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一、公民道德教育的内涵(一)公民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公民”这个词并不是我国自古就有的,而是近代从国外译介过来的一个外来语。我国历史上只有过“臣民”、“子民”的概念。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教育”观念,与西方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相伴而生。正如马克斯·韦伯所说:除了西方之外,都不存在公民概念。在西方,“公民”有着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公民”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城邦时期,并为古罗马所沿用。在雅典城邦制国家所建立的奴隶主民主制下,奴隶主和自由平民在法律上享有特权,其中的自由民被称为“公民”。古希腊教育理想的具体体现是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