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习目标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精彩、糟糕、誊写、湿润、出版、谨慎、一如既往、引入岐途。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3.了解课文内容 ,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4 .训练学生自读自悟、质疑问难的能力 ,发展学生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学习难点对“精彩极了”及“糟糕透了”两种完全不同评价的理解。教学准备1.预习。大体了解课文的内容 ,提出不懂的问题 ,查阅有关资料等。2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 ,学生随教师书空或书写。2 .读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日本数学教育中的课题学习”一文中,分析了日本新的数学教学大纲设置“课题学习”的背景及其意义,提出了作为“课题学习”的课题应满足的条件以及在作为综合课题和问题解决课题时的指导要求,介绍了一个正n边形的推广——正_p~q边形的“课题学习”的指导实例.毫无疑问,日本数学教育中的“课题学习”在我们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改革过程中,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特别是上海市数学新教材的三个板块中的活动课内容,与“课  相似文献   

3.
师:同学们,我们来共同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大家看课题。(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师:从课题中发现什么了?【课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形式较为特殊的题目,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使学生“自主”学习本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生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意思正好相反。生2:“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加了引号。师:遇到这样的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生1: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生2:为什么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并列在一起?师:好!让我们带着各自心中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语句读通顺。生:(自由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4.
“微型课题”式学习是将系列问题化解为课题,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探究课题为指针,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展为目的.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本位主义思想严重干扰,造成课题式学习活动无法正常高效的开展,针对调查情况,提出了教师指导的若干策略:情境设置,问题驱动;师生互动,方法引导;智力支持,注重形成性和激励性评价等.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80页课题“垂直于弦的直径”是从“赵州桥问题”引入的.在教学中,多数老师的设计是:教师给出“赵州桥问题”,经学生思考后,思路受阻,解决不了问题,于是老师指出:根据现有的知识我们还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等这节课学习了新的知识“垂径定理”后,我们就会求解了.下面我们来学习新的知识:“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师板书课题).接  相似文献   

6.
课题:巧算星期几。 教学目的要求: 1.进一步巩同“年、月、日”、“有余数的除法”等数学知识,了解余数的用处;学会根据已知的某月某日足星期几,算出要求的某一天是星期几。 2.通过“找规律”的练习、算法的探讨,培养学生初步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相似文献   

7.
从“问题”到“课题”——语文研究性学习如何选择课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 ,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 ,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 ,许多学生在谈到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最困难的问题时 ,不约而同地写上“发现问题”和“选择课题”。“问题”与“课题”之间有联系 ,也有区别。思维起始于问题 ,无问题则无以发生思维 ;研究是为了解决问题 ,所以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就是选择课题 ,选择那些值得研究又有条件研究的课题。选择课题…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实录】一、顾名思“疑”,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观察课题,你有好奇的问题要问吗?(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过程略)师:我们共同梳理一下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对应课题中的相关字词分别板书四个“?”)1.这里的“字母”都有哪些?2.字母可以表示什么“数”?3.用字母怎样“表示”数?4.字母表示数有什么“用”?师:有了问题,我们的学习就有了方向。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几个问题来学习。  相似文献   

9.
高二《生物》第六章第五节“人类遗传病与优生”是继“遗传与变异”理论学习之后,一个令学生很感兴趣的课题,同时又能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本节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使学生用所学“遗传与变异”的理论知识,分析一些人类常见遗传病的发病原理、发病特点,了解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及遗传病的预防知识等;二是使学生了解人类是怎样面对遗传病的。即对《优生学》的认识及优生措施的了解。特别是激励学生对如何应用现代生物技术预防和治疗人类遗传病的方法,进行探索性的学习和认识。为使本节教学内容丰富有趣,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一、“多层次教学法”的实施过程1.发动阶段2004年4月,我们学校确立了以“学困生”转化为主要目的的“多层次教学法”教学改革课题。老师们首先加强业务知识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并查阅资料,了解全国各地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深入“学困生”的家庭和以前的学校,了解每一位“学困生”的各种情况,然后确立“多层次教学法”实施方案。2.学生分层要做到对学生分层合理,必须对学生有细致的研究和了解。为此,我们走访了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以前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活动、心理等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家访,了解学…  相似文献   

11.
祝欣 《云南教育》2004,(10):42-4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四单元归一应用题。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归一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2.培养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解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下的“课题学习”在数学的教学中越来越重要,因为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数学知识,还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而“课题学习”正是以解决问题的活动为主线,渗透探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有利于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精神等等.所以我们需要认识“课题学习”的特点和探索“课题学习”的有效教学技能,笔者对“课题学习”做了初步探究,希望和同行一起交流.  相似文献   

13.
“课题学习”是第三学段(7—9年级)数学新课程内容标准规定的四部分内容之一,它和“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部分具有同等重要性。其中“课题学习”是课标教材编排上新增的亮点之一。作为教师要理解课题学习的意义、把握课题学习的要求、正确处理好课题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做好课题学习的效果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题学习”中,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设计、学生活动的组织指导是数学“课题学习“教学的关键所在。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基础展开教学是当前教改的基本思路.在我们的数学教学、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有意识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不仅重组、提升了知识结构,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新教材中的研究性课题“想一想”及“?”恰好给了我们思考和知识延伸的空间.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国培计划”教师培训项目的研课磨课活动中,存在着参训学员“重专家指导、轻同伴互助”“重接受式学习、轻内省式学习”“重问题解决过程、轻问题分析过程”等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创新性地开展了“体验式”研课磨课实践探索,其流程包括聚焦研磨课题、设计研磨课题、实施研磨课题、改进研磨课题等四个环节,实践中重点采取了打磨四段式“体验式”研课磨课模式、打造“三人行”研课磨课培训团队以及练就一支“双线驱动”的学习共同体等重要措施。实践探索成效显著:研磨课题来源由关注领域活动到关注主题活动和游戏活动;课题设计由单一方案开始转向多元方案;课题实施由“重实践轻反思”到“边实践边反思”;课题改进方案由理想化到更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17.
课题规格:江苏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立项课题 申报单位:姜堰市实验小学 研究时间:1996年至2001年1月 简介:课题是在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为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提出的。课题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研究小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探索小学生的学习规律,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把主体性教育、创造性教育、研究性教育融为一体,形成互动。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导中的“问题从哪里来和每个问题都可以成为一个课题吗”,了解选题的原则和方法、选择研究课题的要求和注意事项。2.讨论分析节选的一部分课题题目,从而使学生掌握选题的原则和方法。3.修改课题题目,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理  相似文献   

19.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道出了学习的最佳境界。而“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能有效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与探究的情况,实现从“知”到“乐”的大跨越,因此,它首次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被公认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基于此,我县各中小学积极展开了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一、课题准备——引发“我要做”的激情 1.进入问题情境开设专题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让学生明确研究性学习的本质特征、内容及作用。如介绍国内外研究性课程的实践:美国的劳伦斯中学,从1985年开始一直为7年级  相似文献   

20.
教学中,“课题”出示的方法得当,时间适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小学教学中的“课题”,大体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属于知识范围的“课题”。如“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等。这类“课题”又可分为两种: 新知识起始的“课题”。这样的“课题”,可通过教师的简短谈话随即示出。如“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因为“课题”所指示的知识范围,对学生来讲是崭新的,教师无须做过多的知识铺垫,出示“课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旧知识扩展引伸的“课题”。这样的“课题”应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引进新知识,并在揭示其特点的同时,出示“课题”。如“有余数的除法”,先出示“课题”“除法”,然后让学生计算8÷4、9÷4,当学生遇到除法不能整除出现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