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瓦尔德内尔夺得第40届世乒赛、第11届世界杯、第25届奥运会的男单冠军后,国内外媒体便以“乒坛大满贯第一人”来赞誉这名瑞典乒乓奇才。 笔者以为, “大满贯”的概念应该涵盖个人参加国际乒坛三大赛事的所有项目。老瓦既无世乒赛的男双和混双、又无奥运会的  相似文献   

2.
乒乓球“游击队长”——瓦尔德内尔 35岁,瑞典男子乒乓球运动员。人称“游击队长”,右手横握球拍两面拉弧圈打法。从十几岁开始参加了9届世乒赛,曾获第40、41、42、45届世乒赛团体冠军,第40、44届世乒赛男单冠军,第11届世界杯男单冠军,第25届奥运会男单冠军,他是世界乒乓球史上获得冠军“大满贯”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3.
江惠贤 《乒乓世界》2008,(9):128-128
第一位大满贯,只身抗衡中国五代国手,一人名冠二十来款球拍,老瓦创造的传奇,或将后无来者,可很难说前无古人。早在世乒赛的童年,G·V·巴纳(1911—1972,匈牙利,后移居英国),一位上个世纪40年代的超级乒乓英雄,就创造了23项世界冠军的神奇纪录,其中5项为世乒赛单打冠军,是世乒赛历史上男单夺冠次数最多的选手,还创造了在同一届世乒赛上席卷四金的奇迹。  相似文献   

4.
十年前,天津,“秘密武器”丁松不仅帮助中国男队重新夺回了斯韦思林杯,更在男单比赛中削得季军,他是43届世乒赛上最令人难忘的黑马。而“双子星座”孔令辉和刘国梁虽然没能在那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上场,却联手完成了从黑马到大满贯得主的奇迹,将世界乒坛引入了一个偶像加实力的年代。  相似文献   

5.
丁宁是幸福的。施之皓说过,她总是能很享受比赛,很快乐很投入地去训练。乒乓球带给她无穷的喜悦与兴奋。丁宁是幸运的。她在奋斗的过程中体会过痛彻心扉的失败,可贵的是她并没有倒下,原地爬起来,收获了世乒赛和世界杯的单打冠军,距大满贯一步之遥。丁宁说,她想做的不是“距离大满贯最近的人”。  相似文献   

6.
王怡薇 《新体育》2013,(6):50-51
从2011年5月16日到2012年8月2日,张继科只用了445天,就拿到了世乒赛、世界杯和奥运会的男单金牌大满贯,虽然偶有低迷,但只要出现在世界大赛的赛场上。“藏獒”张继科从未让男单金牌旁落。  相似文献   

7.
年度意外     
郭跃,李晓霞会师萨格勒布世乒赛女单决赛在王楠、张怡宁两个大满贯得主,世界杯女单冠军郭焱参赛的情况下.第一次和第三次参加世乒赛(单项)的李晓霞、郭跃能够会师女单决赛.不得不说是一种意外。这种意外恐怕和1983年37届世乒赛时,第一次参加世乒赛的韩国运动员梁英子连过中国队耿丽娟.童玲、黄俊群三关.闯进决赛.一样令人猝不及防。这种意外恐怕和1989年40届世乒赛时,第一次参加世乒赛的中国运动员乔红夺得女单、女双冠军.一样令人吃惊。意外的背后,是世界女子乒坛发生的一场悄无声息的技术革命:前三板积极、主动、凶狠.有高质量的相持能力,在打法层面上呈现出快速、凶狠、均衡三者集合雏形的李晓霞和郭跃,逐步打破了过去女子乒坛以稳为主的技术风格。  相似文献   

8.
侯昌 《乒乓世界》2013,(9):138-138
北京时间5月20日,第52届世乒赛男单决赛在法国巴黎贝尔西体育馆如期上演,年仅25岁的“大满贯”得主张继科再一次和队友王皓上演巅峰对决。作为一名狂热的蝌蚪,我在电脑屏幕前仔细观看了直播的始末。  相似文献   

9.
周舟 《新体育》2005,(10):38-39
当球迷们还津津乐道于上海世乒赛上新科奥运冠军张怡宁实现“大满贯”时,张怡宁受伤的消息传来。“骨头断了当然会疼”,她一副轻描淡写的样子。张妈妈说,在她面前,坚强的宁宁没喊过一声疼,没掉过一滴眼泪。  相似文献   

10.
夏娃 《乒乓世界》2002,(2):22-23
属虎的曹燕华,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上天赋予她聪明,又给了她极好的心理素质、泼辣果敢的性格、超乎寻常的运动天份,使她获得了世乒赛女团、女单、女双、混双“大满贯”,在运动生涯中留下了7个世界冠军奖杯。  相似文献   

11.
有一种性格意味着愈挫愈勇,有一种身影注定了千山独行,有一种希望将会在失败中重生。第45届世乒赛团体赛之后.面对着各种各样的议论,26岁的大满贯得主刘国梁走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低谷,也许是永远走不到尽头的谷底。独行者的身影也因此增添了几  相似文献   

12.
不群之芳     
《乒乓世界》2012,(9):135-135
裁判刚刚举起得分的手势,张继科早已跃出挡板,亲吻领奖台。张继科得到了个人的大满贯,蝴蝶芳碳球板也随他站到了各项大赛的男单之巅,一览众山小。此前,只有施拉格手握蝴蝶T5000碳素拿下巴黎世乒赛。脆性的芳基碳素混编纤维,几经沉浮,终于在无机时代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3.
白阳 《新体育》2014,(6):85-87
东京世乒赛结束,中国队毫无悬念地获得男女团体冠军,但如今对于乒乓球,老百姓更关心成绩以外的其他问题。中国队唯一输的一盘球,怎么会砸在史上最快的“大满贯”手里?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突然宣布辞职,乒联又将整出怎样的“幺蛾子”?或者更加犀利点,到底有没有人看乒乓球了?  相似文献   

14.
马琳经历了三次世乒赛决赛的失利,饱受着外界对他的质疑,终于在北京奥运会上一扫过去的阴霾,夺得团体、单打两项冠军,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自此,他已经囊括了奥运会乒乓球项目团体、单打、双打三项冠军,成为了最新的“奥运大满贯”得主。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上海世乒赛还有什么悬念的话,那最大的一桩就是男单冠军圣·勃莱德杯的归属了。中国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过这个冠军。算上雅典奥运会,中国队已经连续两次在大型比赛中失去男单冠军。就是因为这个缺憾,中国乒乓球队离"大满贯梦之队"还有一小段距离。过去两年中在男单项目上的那些刻骨铭心的失利,已经成为孔令辉、王励勤、马林、王皓心头难以抹去的记忆,他们希望在上海一扫阴霾,彻底实现大满贯。但是,"敌人"总是藏在暗处,等待着一些稍纵即逝的机会……关于上海世乒赛男单冠军的走向,《乒乓世界》邀请到了世界乒坛的资深教练尹霄(中国)、王大勇(比利时)、安宰亨(韩国)、普劳泽(德国)、韦晴光(日本)和意大利《米兰体育报》的资深乒乓记者吉纳罗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隐隐雷     
老梁 《乒乓世界》2003,(5):28-29
一个喜欢挑战的人,必定不甘于平庸。只有在电闪雷鸣之后,他才会恬然地享受丽日和风。 老蔡就是这样的人。从他在低谷中挑起中国乒乓球队的重担,到2001年大阪第46届世乒赛,整整十年过去了。43届、46届世乒赛加上26届、27届奥运会四次乒乓大满贯,正是这十年风雨中的彩虹。 谁能束起,昨日的花影;谁能穿过,柳絮的水风;谁是青鸟,衔来光阴的思念。饮不尽桃李春风一杯酒,谁忆得江湖夜雨十年灯?  相似文献   

17.
年度冷门     
萨格勒布世乒赛女单半决赛,张恰宁0比4郭跃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冷门之战。冷在大满贯得主张怡宁竟然没有从郭跃手中拿到一局。冷在擅长后发制人.意志坚韧的张怡宁竟然没有翻盘的机会。冷在张怡宁往日固若金汤的防守和近乎弹无虚发的防守反击竟然在郭跃快速、高质量的进攻体系面前土崩瓦解。冷在平素比赛时有波动的郭跃竟然没给张怡宁任何喘息的机会.将优势变成胜势。此前.在她参加的三大赛的比赛中,张怡宁只在2001年46届世乒赛和2003年女子世界杯的比赛没能进入最终的决赛。  相似文献   

18.
2011年,鹿特丹世乒赛,张继科战胜王皓夺冠后撕开球衣怒吼的场景,被球迷评为张继科“十大经典瞬间”之首,这是他个性中血性部分的爆发,也是他压抑多年之后的释放。6个月后,巴黎男子世界杯单打决赛,张继科逆转战胜王皓,高举双手,环顾球场,一年内,他不可思议地完成了“大满贯”中的两冠。  相似文献   

19.
张怡宁     
张怡宁6岁开始打球,1991年进入省队,1993年进入国家队,右手横握球拍,两面反胶,弧圈结合快攻打法。张怡宁球风硬朗,打法凶狠,已经取代王楠成为中国女子乒乓球的领军人物。2004年雅典奥运会蝉联女子双打(与王楠)冠军,并夺得女单冠军。2005年夺得第48届世乒赛女单冠军,实现世锦赛、奥运会和世界杯的大满贯。2004年世乒赛女团冠军,国际乒联巡回赛韩国站、长春站女单、女双冠军,新加坡站女单冠军、女双四强,克罗地亚站女双四强,日本站女单冠军、女双亚军,雅典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世界杯冠军,国际乒联巡回赛女双冠军;张怡宁…  相似文献   

20.
5月21日,完成巴黎世乒赛比赛任务的国家队搭乘国航CA934次航斑,踏上归程。李晓霞推着自己的行李,混在大部队中,淡定的脸上略显疲劳。大约48小时前,李晓霞夺得女单冠军,接着她奔上看台,紧紧地拥抱教练李隼。这一幕让我们突然想起在一年前的伦敦奥运会夺冠后,李晓霞热泪盈眶地说,想当李隼手下的第三个大满贯选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