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对重点、难点和关键处难理解、易出错。如果在这知识的“节骨眼”上,教师巧装“糊涂”,有意将学生的思路引入到他们容易误入的“歧途”,促其吸取“上当受骗”的教训,以引起定向反射和高度警觉,就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对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难理解、易出错。如果在这些知识的“节骨眼”上,教师巧装“糊涂”,有意将学生思路引到他们容易误入的“歧途”,促其吸取“上当受骗”的教训,以引起定向反射和高度警觉,就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学生在学习中出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某些情况下,先有意识的让学生出错,然后让学生找到错误的根症,一方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增强学生对错误的警觉意识和“免疫”能力。一、试错教学的依据和作用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刺激反应联结”和“试误”理论认为...  相似文献   

4.
让学生『飞』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呢?笔者结合近年的教学实例,摭谈几点做法。一、引导发现,唤醒创新意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根据这一观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示错指瑕”和“质疑问难”的方法,有效地唤醒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一)示错指瑕。“示错”,用有意出错的方法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活他们的“发现”、“研究”、探索”细胞,范读课文时,有意添字漏字、调句改句;分析层段时,故意张冠李戴,指鹿为马等,都可能让他们表现、求知…  相似文献   

5.
廖英忠 《陕西教育》2000,(10):34-35
所谓的“示错法”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有意地把估计学生易错的做法展示给学生,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通过师生共同分析错因,加以纠错,达到及时、有效预防并避免学生出现错误的目的,同时可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学习的良好品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现举例如下: 一、对比示错法 数学概念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有  相似文献   

6.
“示错法”就是在教学中,有意出现学生易错的知识,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加以纠正。恰当地运用“示错法”,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字音示错法。学生在识字中往往只凭某字的声旁取音,出现错误读音的习惯。如不少学生常将“诱”读成xiù,别墅的“墅”读成yè。还有不少学生对一些多音  相似文献   

7.
陈爱花 《教育》2014,(6):58-58
课堂本是一个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而在一些教师的课堂上,学生错误却显得那样少。这一现象在公开课上尤为突出。不是学生不犯错,而是好多错误都被老师消灭在萌芽状态或有意回避。其实,出错了,课堂才能生成。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才会最有价值。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往往可能是一堂课中的亮点,也是思维碰撞的焦点。“错误”有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8.
出错是学习中出现的正常现象。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室——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的。教师不要害怕学生出错,更不要将错误藏着、捂着或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而应切切实实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认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并彻底“根治”错误。当错误首次出现后,要留出时间让学生亲自参与找错、议错、辨错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如何对待、研究以及纠正错误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示错教学法的出现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教师掌握有效的示错方法,促进教师与学生正确地认识错误,在自然状态下“出错”,学会“辨错”,分析错因,掌握纠错的方法,促使学生在示错中反思,总结经验,提升学习能力,由此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以及学习效果提升.基于此,文章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先分析了示错教学法的内涵,然后重点阐述了示错教学法的实践应用策略,旨在发挥出示错教学法的实用价值,促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示错”法就是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动作由教师演示出来,用其与正确的技术相对比,从技术上使学生真正了解到什么是错,错在哪里;什么是对,怎样才算对。从而使学生改正其错误的技术动作,加深对正确的技术的理解。 一、“示错”法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过去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技术动作时经常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错误技术动作,经过反复的示范讲解,提出不同的要求和运用各种辅助性、诱导性的练习,仍然不能完全消除错误动作。通过对其错误动作进行了分析,找出原因,把错误动作演示给学生,并告诉学生错在哪里,使学生见到“示错”的演示,也就好象见到了自己所完成的错误技术动作过程,从而加以改正和克服,这就是示错法在教学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有些教师不欣赏学生的"错误",我认为这是教学的一种损失.对学生的一切错误都应该进行分析.学生因基础知识欠缺而出错,是应该改正之错,但若答案只是不符合老师的要求(实际上是对的)而判错,就很不应该.  相似文献   

12.
<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但令人困惑的是学生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同样或同类的错误?其中有些错误一经教师提醒或点拨,学生立刻会发现错误之所在,并认为自己只是粗心、大意,纯属"意外".但当他们再次遇到同类问题,仍会不折不扣地出错,正所谓"屡做屡错,屡纠屡犯".对此,教师也常常抱怨:"做过讲过、练过考过,怎么又错了?"错误的反复性是令许多老师头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出错.重要的是教学中教师要多想学生之所想,特别应想学生所错.这是为学生可持续学习创造良好条件的关键.一方面教师要预想“学生在哪儿易错”,准确把握易错点,并着力当好学生避免错误的决策者;另一方面要想“学生在哪儿已错”,及时把握...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每一个提问都应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在示错教学中,面对学生的错误,有效追问是很好的处理办法。"示错"是指展示错误,即教师通过适当的形式,暴露学生的错误,并挖掘错因,通过寻找、分析、弥补、修正等,帮助学生理解并逐步改正错误,并以此为载体,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和数学基本方法的掌握。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知识本身抽象性,学生自身能力水平有限,出错是在所难免的。但学生如何对待错误则是教师需要关注与引导的。如有些学生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没有思考错误原因,根据参考答案改正就算完事,或置之不理,于是碰到同一题目或类似题目时,仍旧出错;有的同学则是重做错题,没有深入研究错因,没有找出预防对策,等等。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认识到错误资源存在的必然性,还需要探索有效方法,引导学生说错、纠错、思错,让错也成美。  相似文献   

16.
所谓"示错"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有意地把估计学生易错的做法展示给学生,或是把学生错误的做法展示出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原因,加以纠错,达到及时、有效预防并避免学生出现同样错误的目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示错-究错-醒悟-纠错-提升的过程,让学生在错误中寻找疑点,在误中思,在思中悟,在二种情境的再现和回味中"恍然大悟",起到一种警示、启示作用,促进学生学习的不断提高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错题库是对自身错误知识的汇总。在批改学生的作业、试卷时常常会发现一些同学在同一知识点产生同样的错误。其实,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好"错题库"是教师提高教学成绩的一个巧招儿。"错题库"中收集了学生不容易理解且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教师使用"错题库"可在后期的练习中有目的有意识强化错题的再练习、再分析、再纠错,尽量使学生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建立错题库对于复习考试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但是,只有极少学业优秀的同学建立起了  相似文献   

18.
一般来说,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避免出差错。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故意设置“谬误点”,巧妙“示错”,即把字词写错,把话说错,却有着“曲径通幽”之妙。例如教学《一个苹果》(第九册独立阅读课文),为了使学生学习“怎样选择材料”(本组课文重点训练项目),首先,我就用“示错”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标题与内容的关系,为后面学习选材作好铺垫。新课伊始,我有意去掉“一个”板书课题:苹果。学生当即举手指出少了“一个”,我并没有马上纠正,却微笑着趁势说:“倘若这篇课文的标题换成《苹果》,可以吗?”这一问,可谓“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学生私下争论,我要求他们仔细阅读课文后再回答。几分钟后,安静的教室活跃起来了,我抓住“契机”,让学生来“抢”知识。生:不能删掉“一个”,它是题目中的关键词。师:我认为不是,它只不过表明苹果的数量,标题中有与没有一个样。(我“坚持错误”) 生:这个词强调了苹果之少,我觉得还是不该删  相似文献   

19.
<正>平面向量是高中数学的重要解题工具,在运用平面向量处理问题时,有些粗心的学生,他们由于对平面向量的概念、性质理解不深刻,很容易忽视题设的隐含信息而解题出错.本文给出几例平面向量中的温柔"陷阱",并探因究源,旨在引起同学们的警觉,防止类似错误发生.一、概念含糊顾此失彼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  相似文献   

20.
陈伟 《西藏教育》2009,(8):29-29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犯错。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的反应各不相同,有的害怕学生出错,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就给出了标准答案;有的对学生出错原因不加分析,给出标准答案草草了事;有的厌烦学生出错,惩罚学生抄写答案N多遍……凡此种种,都没有对学生的错误引起足够重视。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说:“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加以利用是不可原谅的。”因而,学生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对学生犯错的漠视和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