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汉语方言句末“着”的类型学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言句末助词“着”有两个意义:语气义和事态义。“着”在祈使句末尾和疑问句末尾表示祈使语气和疑问语气。“着”在陈述句末尾是个事态助词,表示末然的事态,包括即然、先然和将然。方言和近代汉语的事实显示,“着”的事态义是在祈使句这个语境中形成的,其前提是含“着”的祈使句祈使语气要弱化。事态助词“着”是从表祈使语气的语气助词“着”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2.
《老乞大》中的助词"来"用法归纳为三大类:概数助词、语气助词、事态助词。概数助词"来"既可表示大概数目又可表示大概时间;语气助词"来"可以出现在陈述句、祈使句和疑问句中,表达多种语气;事态助词"来"可表达过去事态,也可单纯地表示事态变化,有时兼表动作完成。  相似文献   

3.
元杂剧《张孔目智勘魔合罗》中的"来"语义丰富,用法多样,在对其进行穷尽性统计考察的基础上,分析描写了"来"的不同用法,发现"来"作为实义动词和趋向动词的用法所占比重最大,作为语气助词所表达的语气十分丰富,作为动态助词和事态助词的用法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但依然保留在亳州方言中。  相似文献   

4.
“来”是山西汾阳方言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句末助词。从句型角度看,它可以出现在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和主谓谓语句中;从句类角度看,它只能出现在陈述句和疑问句中,不能出现在祈使句和感叹句中。从体貌的角度看,它是一个经历体助词,从时制的角度看,它是一个过去时助词。时体助词“来”还能和其他体助词共现,它是近代汉语助词“来”的延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山西离石话助词"来"、"得来"的特殊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汉语虚词系统中"来"作为助词的用法很普遍,随着语言的发展,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来"的这种用法已经消失,但在很多方言中尤有保留.前人已有关于"来"作为助词在吴语、四川方言、陕北方言等中的用法的论证.考察助词"来"、"得来"在山西晋语离石话中作为事态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的特殊用法,以揭示其与近代汉语的关系,为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发展演变过程提供一点线索.  相似文献   

6.
“唻”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作为助词的用法已经消失,但是仍旧存在于各地方言中.文章首先在形式特点、语义特点、语用价值三个方面考察河南新县南方言区的助词“唻”,其次将“唻”与普通话动态助词“过”进行比较;最后对比其他方言区的助词“来”.在种种考察及对比中突出新县方言助词“唻”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了”和“着”在古代汉语中均作为动词,在近代汉语时期逐渐演变为时态助词,分别表示动作的完成态和动作的进行态.《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中的时态助词“了”和“着”的大量使用,一方面体现了近代汉语时态助词的语法特点,另一方面,作为时态助词和作为动词这两种用法同时出现,但前者明显多于后者,可以推测,近代汉语中的“了”和“着”由动词转变为时态助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的”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为了准确使用,有必要谈谈它的功用。一、结构助词“的”“的”作为结构助词,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用在定语与中心语之  相似文献   

9.
杨万里诗词“来”的使用频繁、功能复杂。在穷尽式统计和分类静态描写的基础上,通过共时与历时的比较,探讨了助词“来”的各种功能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以尽可能历史地描述出助词“来”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0.
安徽贵池方言里的“着”同普通话的“着”一样,既可以做实词,也可以做虚词。文章重点讨论“着”做虚词的三种用法:一是做结果补语;二是做动态助词;三是做事态语气词。动态助词“着”既表完成或实现意义,相当于普通话表示完成或实现意义的“了1[l 0]”;也表持续义,相当于普通话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意义的“着[t 0 ]”;事态语气词“着”则相当于普通话的“了2[] 0]”。  相似文献   

11.
富平县位于陕西省中部,现属渭南市管辖,其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关中片.“的”是富平方言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助词,它的语法功能是多方面的.“的”不仅有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作为词尾构成人称代词等用法,还可以表示能愿、“是”“当”“担任”等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汉语定语标志动态助词“的”是日本留学生习得的一个难点,日本学生常出现有关动态助词“的”的偏误。原因是汉日定语标志“的”与“の”在语法功能、使用条件上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文章从词类角度来对比两者异同,分析了不同词类所构成的单项定语中“的”与“の”的使用情况,归纳出了汉日定语标志“的”与“の”的对应关系,便于学习者尽快通过母语迁移,正确掌握和使用汉语定语标志“的”。  相似文献   

13.
近代汉语"看来"的词汇化和主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宋代,表示“观察”义的“看”加上事态助词“来”演变成认知动词“看来”,表示的是“推测”义,属于“以身喻心”的隐喻,而后再发展成为推度副词。这是一个语法化和主观化不断加强的过程,而语法化与主观化又是互相关联、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4.
结构助词“哩”在平鲁区方言中分布比较广泛,使用频率非常高,是平鲁区方言中有特点的一个词.平鲁方言中的结构助词“哩”同普通话中“的”、“地”、“得”三个结构助词的分布与语法意义以及功能对应得非常紧密,而且某些语法功能比普通话结构助词更丰富.  相似文献   

15.
天水方言的“着”,以动词为起点,在语法化过程中,产生出了作为动相补语、介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等多样用法,从语法化等级的角度来考察,语法化等级最高的是语气助词,整个“着”的语法化斜坡具体显现为:语气助词〉动态助词〉介词〉动相补语〉动词谓语;语法化进程中“着”没有发展为完全意义的介词,也缺失了作为动态助词在历史上广为表达完成貌的用法。  相似文献   

16.
在古汉语中.“之”既可作动词,又可作代词和助词.仔细辨析作为助词的“之”.可将其归入以下六种用法。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助词“的”在汉语中出现的频率很高,用法也较复杂,研究“的”的出现条件对于正确使用这一高频率助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其出现的结构要求和语义要求的角度来分析和探讨结构助词“的”的出现条件。  相似文献   

18.
廖敏 《考试周刊》2011,(62):118-119
助词在日语语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想正确掌握运用日语就必须正确掌握运用助词。在日语中助词“に二”和“て”的使用十分频繁,初学者在实际运用中也容易出错.是日语学习的难点之一。为此,本文将对二者的用法与区别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日语初学者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9.
“来”是现代汉语中的基本词汇,使用频率很高,用法错综复杂。本文基于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对上古、中古、近代和现代概数助词“来”的形成和发展状况进行分析,通过数据统计和语料分析的方式寻找其语法化的动因与机制。本文对概数助词“来”的深入挖掘,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概数助词产生条件和发展的认识,也可以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概数词语教学提供一些依据与思路。  相似文献   

20.
阳城方言里“的”的用法很复杂,可以充当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词及补语成分。“的”作为结构助词可以充当定语标记、构成“的”字短语、充当状态形容词词尾、在主谓宾语句中取消谓语动词的谓语性;作为动态助词可表示进行体、持续体、完成体和将行体;作为语气词,可以用于表达陈述语气和祈使语气;作补语成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果补语,一类是趋向补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