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先秦诸子散文"为天地立心""为万物立命",探究"天人之际",意在探讨解决个人在社会、自然中生存的种种问题。因此,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习先秦诸子散文,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学习、生活及人生成长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可以全面提升个人素质,并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1.当我们在蒙昧无知时,阅读领悟经典能使我们拨云见日,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进入二十一世纪,面对这纷繁复杂的社会浪潮、思  相似文献   

2.
《先秦诸子选读》这一选修课程的宗旨是"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文化传统的热爱……培养学生把握社会、人生问题的能力",且诸子文章中语言艺术成就极高,修辞丰富,说理严密,行文恣肆而又典雅,为我们语言的积累、学习提供了源泉。高中学生的学习时间紧张,读书时间有限,对社会、对现实的关注及思考缺乏深度,导致在作文上立意不深、切题的角度不准、语言空洞无物、缺乏写作素材、没有创新能力等。《先秦诸子选读》中孔孟思想的课堂教学与作文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那些文质兼美的素材中挖掘写作方面可以鉴赏的要素,让作文训练在《先秦诸子选读》教学中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先秦诸子选读"是选修课程"文化论著研读"系列中的一个模块.它不是一般的知识型课程,其宗旨是通过向学生讲授先秦诸子的一些经典散文,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文化传统的热爱.增强学生阅读和分析古文的基本功,培养学生把握社会人生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时应采取与必修课有别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4.
先秦诸子之学为新文化运动时期"打倒孔家店"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陈独秀、易白沙、吴虞等人将孔学从官方统治思想降为先秦诸子之学的一种,指出孔学在很多方面比不上墨、法、农家等学说,认为尊孔论蕴含的思想专制内核会扼杀自由争鸣精神,必然会像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样,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房小栋 《考试周刊》2013,(12):18+62
先秦诸子在与社会相融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宏大瑰丽的人格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本文就主要依据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论述了以孔子、孟子、庄子等为代表的先秦诸子的人格魅力及其对高中学生的德育功用。  相似文献   

6.
侯伟业 《陕西教育》2009,(7):117-117
《先秦诸子选读》是新课程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材,这一课程不是一般的知识型课程,其宗旨是通过向学生讲授先秦诸子的一些经典选文,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开启智慧,砥砺人格,培养学生把握社会、人生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荀学作为先秦儒家思想集大成者和诸子学术的总括,上承孔孟,下接易庸,吸纳百家,开启汉儒,是中国思想史从先秦到汉代的关键学术思想一派。先秦时期,儒家学派在探讨人生和精神境界等问题时特别注重君子人格的养育和塑造,而这与"礼"这一哲学范畴的特殊作用与其是分不开的。《荀子》共32篇,全书出现"君子"一词299次,几乎每篇都有关于"君子"的论述,大都围绕君子小人之辩而展开。《易传》作为一种生命哲学,借助刚毅正直、盛德大业的君子对人生和现实社会发出的拷问,在这个层面上与荀学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8.
<正>【专题解释】通过对本单元先秦诸子文章的学习,学生对诸子所提倡的立身处世之道及现实意义有了深入的理解。在涵泳思想、砥砺人格外,本专题主要学习比较诸子的言说方式,把握诸子的说理特点和风格,并就"譬喻与说理"这一核心问题作探究。本专题辨析诸子文采斐然、自成一格的说理特点并评价说理过程,要求学生尝试仿写一个议论文片段。  相似文献   

9.
黄海燕 《考试周刊》2014,(29):56-56
<正>议论文写作是高中写作训练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文体,引导学生写好议论文是高中作文教学的重心。新人教版的选修教材《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是引导学生写好议论文的最好教材。那么,教师如何把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学生的议论文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呢?一、注重先秦诸子散文中精神品质对中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先秦诸子的高尚道德节操能给我们以指引。孔子为了改善春秋时期混沌的社会局面而周游列国。在周游途中不断受到同样可以称为"智者"的很多人的质疑和非议。假如孔子不  相似文献   

10.
先秦诸子,个个都是饱学之士,除了道家走了极端,主张"绝圣弃智"之外,提倡学习的人不少,为什么只有荀子的《劝学》留下了深深的历史足迹?荀子是先秦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精辟的文章不  相似文献   

11.
“孔颜之乐”是宋明理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对这一问题的讨论集中体现了宋明理学家们的苦乐观。明代理学虽然是对宋代程朱理学的继承,但是在对“乐”的看法上又有所差异。与宋代程朱苦乐观相同,明代理学家们如曹端、薛瑄和胡居仁等也用“天理”来诠释“乐,”也认为“乐”是心中“纯粹天理”境界,但是由于他们比较注重人生实践,对于宋代理学家们要求“格”那无穷无尽的“天理”感到既不切实,又有脱离人生的感觉,于是明代的理学家们大都把“理”诠释为“当然”之则。故而他们心中之“乐”主要是与所当然之“理”合而为一境界中所体会到的无忧与心安。  相似文献   

12.
兵家是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子流派;历代受班固《汉志》的影响没有把它划人诸子学范畴,但从历代目录著作来看,兵家著作基本上作为子部书来著录,反映了传统学术对兵家诸子学性质的肯定;兵家研究应纳入到诸子学研究范畴,建立完整的诸子学概念。  相似文献   

13.
晚清民国重建中国人生哲学的过程中,梁启超提出“趣味主义”人生观。它以古代“乐感文化”为基础,并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转化和发展,强调人生过程的趣味性、愉悦性、审美性和无功利性。对于这种人生观,梁启超不仅身体力行,而且积极推广,希望整个社会因之充满趣味和活力。  相似文献   

14.
论宋代士大夫对道德理性精神的弘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宋以后,在儒学复兴和重整纲常的时代氛围中,宋代士大夫,特别是以程朱为代表的理学家,为了重建人的哲学,通过对理欲、义利等方面的论述,以及行为上的自觉践履,进一步高扬和深化了先秦儒家的道德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5.
如何对待命运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人生智慧问题,命运观是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中的重要思想。大约从孔子开始,命或天命问题就与人生哲学结合在一起了。在先秦哲学中,形成了以儒家的知命观、道家的安命观、墨家的非命观为代表的三种典型的命运观。先秦哲人对待命运态度基本上是理性的,强调人应在命运面前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这是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主流。  相似文献   

16.
<尔雅>是我国先秦时期的重要古籍,为训诂名物之书.它的以义训为主的释义方法开创了按意义分类编排的辞书体例,体现出模糊的整体词汇系统观.本文即以此为出发点,以<尔雅·释乐>为研究对象,借鉴现代语义场理论,试图分析<尔雅·释乐>的词义系统,并构建出其语义场结构,以便于人们更直观、更明晰地理解古词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董仲舒是中国哲学史上继荀子之后的又一位论述人性论的思想家,他批判地继承了先秦时期人性论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为汉唐人性论确立了基本框架。要正确评价董仲舒的人性论,需依其理论的逻辑结构,揭示其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从而抓住其理论核心与重点,解决学术界对人性论的分歧与疑难点。  相似文献   

18.
汉画中的牛郎织女画像彰显的虽是神话故事瞬间的一个画面,但画面上的人物、动物、星象等具备了符号学的象征意义,而符号又源于现实,属于“隐喻思维”,它隐喻着汉代农民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彰显出汉代农民对社会地位及婚姻自由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屈原《九歌》的创作动机、情感基调、抒情方式等三个方面,并结合先秦文、史、哲各个领域的和谐理念及屈原政治理想、哲学观念、人格精神、艺术追求、人性需求等方面综合分析,认为耿介只是屈原性格的一个方面,期盼天人和谐、人神和谐、君臣和谐、自身和谐也是他不可忽视的一面。  相似文献   

20.
从实践要求和理论品性来看,一种完整的环境伦理学理论必然包含着一种关于人生观的理解。本文主要探讨罗尔斯顿环境伦理理论和深生态学关于人生观的主张与见解, 从而指出环境伦理学理论包含着一种“生态化”人生观。相对于现代社会盛行的人生观来说, “生态化”人生观是基于人生之生命层面的,尊重自然的,后物质主义的人生观。它作为一种新的人生观理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