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如果说哥伦比亚画家、雕塑家费尔南多·波特罗以“胖”赢人,因其特有的“肥胖”风格而独树一帜的话,那么瑞士雕塑家、画家贾科梅蒂和德国画家彭克却反其道而行之,以“瘦”取胜,反映了同时代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灾难与痛苦,以及冷战时期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压抑与迷惘彷徨,从而深深地触动了观众的心灵,成为世界一流艺术家。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伊始,学术规范问题被提到中心议程上来。这固然与80年代以降“学风失范”的现实有关,也与人研究的重心转移密切关联。有人说,80年代是“思想史”的年代,90年代是“学术史”的年代。此话道出了一种新取向:人研究已由原来的侧重“思想”转向侧重于“学术”。向“学术”一极倾斜的结果。带来了对一系列历史现实问题的质疑、反思和重新估量。其中,学术规范化的倡导是学术转向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3.
多丽丝·莱辛是一位享誉世界文坛的女作家,也是当今英国文学界的一棵不老松。她在-10.年因写作《金色笔记》而蜚声文学界,直到成为一名威震文坛的宿将。如今,她虽2+高龄,荣誉等身,仍然神采奕奕,笔耕不辍。作为当今最丰产的英国小说家,莱辛的创作题材十分广泛,涵盖了种族矛盾、两性关系、美苏冷战、原子战争、环境污染、科学危机和青年暴力等.+世纪的焦点问题。她的作品形式丰富多彩,包括小说、话剧、诗歌、散文、传记和其他纪实文学体裁。这位出生在伊朗的当代英国女作家自幼随父母四处漂泊, ,岁那年去了非洲的津巴布韦。她的大部分童年和青年时光都是在那里度过,直到-131 年经过两次婚姻的挫折后才回到伦敦定居,从此开始了她的创作生涯。她的早期作品基本上取材于她在非洲的经历。莱辛早年投身政治运动,因而她的创作观可以说是与她的政治信仰紧密相关的。她曾经说过:“一个作家就应代表他所归属的、所负责任的、本人又无法倾诉的人们去说话。”显然,莱辛想要用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向读者传达“一种人性,一种人民的爱”。随着《金色笔记》的问世,莱辛便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小说因其对女性独立意识及困境的率真描写而成为一本女性主义的必读书,因而常常被誉为法国女...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状态关于“全球化”的观点或理念,最初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国家,很快在全世界流行。到90年代中期,已开始渗透并成为中国社会和中国学者的频繁话题。这一现象本身,就是对“全球化”词汇意义的绝妙解释。2001年的世界经济格局和社会环境给我们的启迪以及中国经历13年“入世”谈判最终进入WTO的事实表明,“全球化”已成为一个谁也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和发展趋势,它无情地、直接地、无孔不入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经济以及所有国家的发展进程。当代西方学者认为全球资本主义理论观点的基本思想是:人类社会已进入全球经济的…  相似文献   

5.
1974年,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面世,给世界带来巨大的震撼。时隔六年的1980年,秦始皇陵又给世人带来一大惊喜,在位于秦始皇陵西侧的20米处,考古工作者勘探出一个车马坑,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秦陵铜车马与观众一见面,立即引来赞声一片。人们被它的美轮美奂所倾倒,因此被称为“青铜之冠”。  相似文献   

6.
周贵华 《寻根》2002,(5):7-11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科学的进步和物质文明的发展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效率和便利;同时,西方工业现代化伴随的消极后果也逐渐显露,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和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使“先发展后治理”的工业发展模式遭到了普遍质疑。加上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范围内的道德危机,20世纪展示了一幅复杂的图像。新世纪的开始,人们意识到建立物质与精神的平衡势在必行,东方传统文化的价值凸现了出来,以缘起思想为特征的佛教文化精神显出了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五四”狂飓的推动,崛起一位英才女性——冰心。她是中国现代女作家的开山祖。1923年即赴美留学、游历欧洲,1946年又到日本东京大学(原帝国大学)讲学。她广纳新潮,又回归本土,浸润在世界文化的熏陶中。她的美韵之文,“美化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光泽,其精神之魁力,涌动着博爱的暖流,给人们以无尚的慰悦和心智的启发。近期我采访冰老时,聆听了她的文学卓见:每个作家走上创作之路,都有各自的因由和时代条件。我从小爱读文学的书,是我的海天相接、寂寞无伴的环境所致。“五四”那奔腾澎湃的划时代的爱国、文化革新运动,那强烈的时…  相似文献   

8.
许明 《东方文化》2000,(4):53-62
一、创新马克思主义。90年代以来,中国的思想界其实可以分成两个板块来看待。我们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界、经济学界的研究状况可知道,体制内的思想发生与面对中国当代实际的提问并没有止息。90年代伊始,邓小平南巡,引发皇甫平的名评论。而有的学则提出,“理论界应该认真地开展一项研究工作。这就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研究马克思主义和改革时代的实际任务之间的联系。”但是,在这个方向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除了经济学界针对市场经济的形成提出了一系列发人深省的话题外,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上,处在缺乏世纪性对话的停滞状态。而不可否认的另一个事实是,改革实践引发了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命运的深刻提问。这些提问,恰好回应了强烈要求马克思主义具有“时代性”的呼吁,这种呼吁从深层次上讲,是由于苏东的变化而引发的。关心社会主义命运的人们对产生于上个世纪的现代社会主义运动的今日状况,对中国改革发展的命运深深地思虑着,并渴望着从深层次上回答一系列尖锐的提问。这些提问是任何关心当代思想状况的人不可能回避的。从上述方向考虑问题,下列问题跳跃不过去。  相似文献   

9.
卡森·麦卡勒斯(CarsonMcCullers,1917—1967)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也是推动美国南方文学复兴的主力作家。她小说中描写的人常常性情古怪,与社会格格不入,但却在复杂多变、充满暴力的世界中寻求爱并希望被人接受。人们常把她与田纳西.威廉斯、尤多拉.威尔蒂和弗兰纳里.奥康纳相提并论,称她是“描写20世纪南方哥特风格的当之无愧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艺术     
艺术雅克-玛丽多年来一直是亨利·马蒂斯的密友、护士和模特儿。她回忆她在第一次给马蒂斯当绘画模特儿后,眼睛瞟了画布一下,不禁大吃一惊,她见画布上画的根本不是自己。她问马蒂斯:“您为什么不画那种与我的照片非常相像的肖像呢?”马蒂斯回答说,“因为画那种画没...  相似文献   

11.
"后好莱坞时代"的韩国电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琼 《世界文化》2005,(5):27-30
将近一个世纪以来,好莱坞以强劲的势力侵蚀着世界电影版图,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惊喜地看到了亚洲电影的崛起,它在好莱坞电影的夹缝中求生存,与好莱坞并置于亚洲空间,并建立了自己的电影美学。在90年代出现的、被称为“后好莱坞时代”的电影的这股亚洲电影新潮流中,韩国电影就是具有典型的“后好莱坞”气质的一支劲旅,因为它是在好莱坞的全面围攻下进行的一种电影行为,不单单是在艺术领域内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12.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出现了年轻的一代,即所谓的“新生代”。其中最能体现个体写作与生存困境并在体制外制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和广泛影响的是贾樟柯。贾樟柯编导的“故乡三部曲”及《世界》等,均以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的历史和现实变迁为素材,倾心观照各类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及其生存境遇,在颇具写实特征的叙事和影像中。展现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一隅及其历史一瞬。  相似文献   

13.
道歉仪式     
两年前的一个晚上,女儿不在家。我和老公恶吵了一架,我们已经有几年没这样吵了。当时的我伤心极了,感觉婚姻生活已没了希望,接下来便是冷战。三天后。女儿发现家里的气氛有点不对劲,便悄悄问我:“妈妈,这两天你是不是和爸爸吵架?”我矢口否认.不想让她知道。可她说:“那你们为什么不说话?”我只淡淡的说:“累了。”确实心太累了!过了一天,女儿又悄悄地对我说:“妈妈,我问过爸爸了,你们是吵架了!不要生气了,多想想我,好吗?等星期五的晚上,我要为你们主持一个仪式。”  相似文献   

14.
绝代佳人茜茜公主于晓明只要一提到茜茜,人们总要谈到她那惊人的美貌。当时的报纸称她是“貌若天仙的皇后”。本世纪50年代“茜茜公主”系列电影的上演,更使茜茜公主名声大振,领衔主演是著名女艳星罗米·施奈德。影片中的茜茜公主曾让无数人倾倒。茜茜公主出生在18...  相似文献   

15.
占印度总人口1/3的青年人,不论60年代、还是90年代,他们总是发现自己处在十字路口。 自由化的经济带来了疯狂的竞争。许多“第一世界”的东西倾泻进了“第三世界”的印度,世界各地共有的那种心态同样渗透到了印度,印度青年正在做着世界上其他地方青年正在做的事。 但是,有着5000年文化积淀的国家不可能轻轻一抖就甩掉她的特有标志。就像德里市心理学家阿沙尔·帕贾说的那样:“这是一个转变中的社会,没有人帮我们做决定。但是足够的证据表明,有些地方,有些事情在变。在家庭中,既有人自由恋爱,也有人因逼婚而死。在电视…  相似文献   

16.
新的世纪即将到来,可是谁都看得出。即将到来的21世纪决不是太平盛世,高科学技术给人类生存安全所带来的危机越来越严重,东西方经济地位不平等给这种危机又加上了新的阴影和新的难题:如果说,上一世纪西方国家的“现代化”经济发展建立在殖民主义政策之上;本世纪西方先进国家和东方后发国家的冲突建立在意识形态的冷战之上,那么,在未来的新世纪里,  相似文献   

17.
薛华 《寻根》2006,(4):109-112
黄河,古代又称为“河”。黄河不但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也因决口迁徙,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据统计,在1949年以前的2000多年里,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多次,改道26次,可称为“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因此,历代帝王登基之后,都把治理黄河作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对话和交流在人类文明交往的历史中,始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令人遗憾的是,刚刚过去的百年,对抗代替了对话,两次世界大战和40多年的东、西方冷战,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冷战结束,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速和扩展的背景下,文明对话作为一种国际社会交往的积极方式,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展,各种文明的互动也不断加强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发展。首先,经济全球化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的商品流通,而商品往往带有其自身的文化属性,如流行世界的牛仔裤和可口可乐,都被视为美国文化的代表。其次,经济全球化…  相似文献   

19.
夏榆 《世界文化》2014,(10):17-18
包括作家在内的中国读者对纳丁.戈迪默(Nadine Gordimer,1923年11月20日-2014年7月13日,南非女作家)是陌生的,在书店很难找到她的著作,仅有的中译版《我儿子的故事》初版于1998年,现在图书市场也很难见到。比较起来,同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澳籍南非裔作家J.M.库切为《纽约图书评论》两次撰写过戈迪默的评论,显示出对其甚深的了解。库切写道:“如果有某个重要的原则,使戈迪默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南非民主化期间的作品充满活力,那就是对公正的追求。她笔下的好人都是无法在不公正环境下生活或获益的人:而被她拿来严厉审问的人,则都是那些想方设法窒息自己的良心、使自己顺应世界现况的人。戈迪默所渴望的公正,要比公正的社会秩序和公正的政治分配更广泛。在某种较不容易定义的程度上,她还渴求私人领域的公正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这100年的历史,是一个整体性价值观念上激烈变动的时期,我们的艺术也因此不断地在今是而昨非中动荡着。从“五·四”运动始,中国激进的知识分子,从拯救中国文化出发,在打倒“以禅入画”和“文人自娱”的传统文人画口号声中,引进西方写实主义的绘画。尤其1949年以后,在冷战的背景中,中国重新与西方隔绝,且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