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华界陆上公交的发展与上海城市现代化的演进(1927-193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一个半世纪以来,上海一直以中国城市现代化的中心和典型见重于世.在它的发展历程中,先后出现了两个现代化演进的高峰,一是1927至1937年,一是1992年到如今.1927年前,上海城市现代化主要是上海租界现代化,1927至1937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变得既要讲租界也要讲华界,华界获得了空前发展,成为该时段上海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和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2.
1927年上海特别市政府成立后,为了转移租界的繁华市面,成立上海市中心区域建设委员会,与工务局、土地局等机构会同拟订一系列关于上海建设的计划,统称为大上海计划,其中按土地功能将上海划分为工业、商业、住宅区域的计划称为分区  相似文献   

3.
正今天的上海市民已经难以想象,民国时期的上海市政府及属下各部门,因需避开各国租界,所以散处于上海市区各个角落办公。如市政府在丰林桥(今名枫林桥),工务局、卫生局在毛家弄(今毛家路),社会局在小南门外,教育局在大吉路。工作联络、市民办事都极不方便。1929年7月,上海市政府第123次市政会议决定,正式推出"大上海计划",即绕开租界和旧市中心,在上海的东北部新造一个新上海。这是一个国人欲同耻辱的租界分庭抗礼的计划,但这一计划最终却夭折于日寇的侵华战争。只是朱颜改——上海特别市政府大楼1927年7月,上海因其在政治、经  相似文献   

4.
旧上海租界档案,是指上海设立租界后,租界管理当局——公共租界工部局和法租界公董局所形成的文字、照片等原始材料。目前藏于上海市档案馆的这部分档案,总数达6万余卷,时间跨越近百年,内容涉及租界行政、司法、警务、市政建设、教育卫生、房地产管理等诸方面,其档案数量之多、时间跨度之长、内容之丰富,在保存下来的租界档案中,堪称全国之最。租界在上海近代史上的特殊地位,使这一时期形成的档案对研究近代上海城市的形成、发展,剖析其城市近代化进程中的特点和规律,具有特殊的史料价值。 一、旧上海租界档案开发利用的历史回顾 旧上海租界档案的开发利用大致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5.
1927年11月成立的上海特别市参事会,是上海特别市成立后的第一个地方自治议事机构,其对于地方自治在上海的恢复与推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对其产生的方式、成员构成、主要作为进行梳理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上海:从废保甲到居民委员会的诞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所谓保甲制度,即市以下设区,区之内设保甲。一般以10户至30户为一甲,10甲至30甲为一保,10保至30保为一区。“人必归户,户必归甲”。 1927年5月,上海特别市政府成立后,作为蒋介石“清党”运动的产物,在上海着手建立了保甲制度,这比国民党政府1934年在全国推行保甲制度提前了7年。1944年2月,汪伪政府颁布的《上海特别市区编组保甲暂行办法》规定: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十保为联保,设联保长,每一分局区域内之各联保为总联保,设总联保长。 日伪时期上海的保甲组织,在日军未进入租界前,将原上海特别市所…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具有浓重的租界色彩,繁华与落寞并存,颓废与刺激共生,“畸形繁荣”的背后掩盖着国难艰危的事实,《申报·自由谈》在这座城市中诞生、成长、变革并繁荣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被蒙上了一层租界色彩。  相似文献   

8.
陆琦  赵鹏 《新闻世界》2012,(8):178-179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正经历着政治体制和城乡结构的双重变动,同时社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公元1929年10月1日,一份名为《太平杂志》的政治评论性月刊在位于上海法租界永裕里发刊。在这样一个时期诞生的《太平杂志》有着其独特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1845年英人获准在上海洋泾浜以北、李家场以南、黄浦江以西租地居住,始设英租界。面积800余亩。1848年后,美租界在虹口一带逐步形成。1863年英美租界合并,称英美公共租界。此后,几经展拓,至1899年,当年的“居留地”已发展为占地3万余亩、享有独立行政、司法、财政等权力的“国中之国”了。并改名上海国际公共租界,亦称上海公共租界。这组史料,选自馆藏清外务部档案。它通过清政府、英美使臣、地方官员及上海绅民等的来往电报、照会,披露了光绪末年及宣统年间,围绕英美再度要求推广租界而引发的若干事件:派捕收捐、兴筑马路、开辟市场、编练警察等等,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英美无视中国主权,互相勾结,肆意横行的嚣张气焰,反映了清政府内忧外患、委曲求全的妥协政策,也反映了上海绅民坚拒扩地、维护主权的爱国激情。同时,也提供了租界内外管理、建设的一些内容。这些史料对于研究租界史、上海地方史,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档案与史学》2003,(1):18-23
现代社会中,水、电、煤、交通等各项公用事业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一日不可或缺。由此观之,上海公用事业的发展应是上海现代化进程中的关注重点。1947年8月19日,国民政府上海市公用局为编辑《公用事业导报》收集资料,发文要求其管辖下的各公用事业机构将本事业本机构之历史沿革及发展概况作一简要报告。至8月30日,公用局先后收到10家公用事业机构呈送的报告书。这些报告书对于后人了解截至1947年8月止,旧上海各项公用事业之发展及其机构之演变的大体情况,颇具参考价值。该项资料选自Q5-3-4658号案卷,因篇幅较长,兹分二期予以公布。编辑整理者何品、孙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