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确定岩体地基承载力的方法主要有岩基荷载试验方法、对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乘以折减系数的规范法和查表法等。其中岩基荷载试验法结果较准确,但试验设备要求高,试验周期长,费用比较大,仅对少数重要建筑勘察采用。规范法比较简单方便,费用低,但折减系数的确定缺乏理论依据,精度不高。本文依据Hoek-Brown准则,利用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确定了岩体在不同质量程度下的地基极限承载力,并对此做出了说明。同时利用这一方法计算了部分岩石的岩体地基极限承载力表。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9,(10)
岩石断裂力学是断裂力学的分支。在岩石断裂力学中,岩石是由多个裂隙结合的复杂体,不是一个完整的均质体。断裂理论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能够很好地解释从裂纹萌生到裂隙贯通的全过程,进而揭示岩体的破坏机理。本文从岩石断裂理论及裂隙岩体断裂损伤机理两个方面重点综述了裂隙岩石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并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3.
岩体结构面的蠕变特性研究对解决岩石力学实际问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规则齿型结构面在剪切应力条件下的双轴蠕变试验,研究了不同爬坡角的结构面在不同法向应力时的蠕变特性,并根据蠕变试验结果,得到结构面剪切蠕变随法向应力、剪应力、爬坡角的变化规律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4.
正谢和平,中共党员,1956年1月生于湖南省双峰县,著名力学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四川大学校长。中共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谢和平长期从事矿山工程力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最早建立了裂隙岩体宏观损伤力学模型来研究其自然性状及导致灾害性事故发生的机理和过程,开拓了裂隙岩体损伤力学研究新领域。创造性地引入分形方法对裂隙岩体进行非连续变形、强度和断裂破坏的研究,形成了裂隙岩体非连续行为分形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岩体开挖卸荷作用导致岩体应力重分布,使得处于压剪状态的岩体内部原生裂隙失稳扩展,发生卸荷损伤。文章以岩体断裂力学为基础,考虑岩体开挖卸荷作用三种基本模式:(1)围压卸荷作用;(2)大主应力与围岩同时卸荷作用;(3)主应力方向旋转卸荷作用。采用岩体压—剪断裂理论研究这三种卸荷模式下岩体裂隙扩展的条件,阐述了岩体裂隙开挖卸荷扩展机理。最后,通过具体算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合理性,进一步得到三种典型开挖卸荷模式下岩体裂隙的启裂条件。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5,(18)
通过工程实例,结合岩体节理等密度图得到岩体节理分布特征和优势节理。并考虑岩体工程的赋存条件,推导了拉剪应力条件下分支裂隙的方向和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式。通过受锚帮坡稳定性计算得到竖向位移的分布,揭示优势节理分布对岩体断裂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保证受锚结构的稳定性要减小裂隙的应力强度因子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7.
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花岗岩宏观尺度疲劳破坏是由于细观尺度微裂纹的萌生、发育和贯通引起的,所以对处于细观尺度的微裂隙进行量化分析,对于理解花岗岩的动力特性有一定的意义。首先,利用扫描电镜(SEM)拍摄得到昌江花岗岩的大量细观结构图片,利用数字图像技术对图片进行处理,提取微裂纹的细观几何信息。然后,从矿物晶体角度定量分析了循环荷载作用过程中的细观损伤特征。研究结果揭示了循环荷载作用过程中穿晶裂纹大部分出现在长石晶体内,而云母晶体则以沿晶裂纹为主。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和矿物流变性的实验研究结果 ,总结了影响橄榄石集合体流变性能的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 .岩石和矿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变形的微观机制主要有 2种 :扩散蠕变和位错蠕变 .橄榄石集合体在扩散蠕变机制作用下 ,应变率 ε和差应力之间的关系为线性 ;在位错蠕变机制作用下 ,差应力指数n约等于 3.在相同差应力作用下 ,温度、熔融组分与橄榄石集合体的应变率是正相关的 .含水条件下 ,橄榄石集合体的强度显著降低 .颗粒度对差应力和应变率的影响比较复杂 ,低应变率和小颗粒度对应的差应力指数约等于 1 ;高应变率和粗糙颗粒度时 ,n为 3左右 .  相似文献   

9.
岩石摩擦滑动失稳机制受动水和断层泥影响显著。本文利用通用离散元软件UDEC(universal distinct element code)开展了岩石滑动-保持-滑动试验,研究动水条件下岩石粗糙度、裂隙面摩擦角和不同厚度断层泥对岩石摩擦滑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剪切应力的峰值与裂隙粗糙度和裂隙面摩擦角成正相关关系。相同裂隙面粗糙度条件下,干燥裂隙面试样的摩擦强度降低程度高于湿润裂隙面试样,而摩擦强度愈合量则与之相反;未填充的试样的摩擦强度降低量与愈合量高于在裂隙面中填充断层泥的试样,且均随着断层泥厚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
道路路面工程建设过程中,在外界环境温度、湿度、荷载等变化下,基层面层常因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使材料承受极限作用,当外界因素产生的剪应力、拉应力、弯拉应力等超过面层的极限强度时,面层便会起裂,产生的裂缝为反射裂缝。通过分析,温度和作用荷载的变化是反射裂缝起裂、扩展、贯通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从影响因素切入,分析了温度变化和荷载变化对裂缝形成、扩展、贯通的作用过程,基于断裂力学阐述了反射裂缝的断裂模型。基于反射裂缝控制作用下对再生水稳基层路面的施工技术进行了阐述,总结了反射裂缝的控制措施和再生水稳基层层间控制防治措施,最后得出在层间设置应力吸收层的措施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不同温度下的轻荷载全厚度车辙试验,分析了在大交通量下,轻荷载引起沥青路面车辙的原因。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当温度较高时,由于蠕变变形的积累、轮胎接地压力非均布性及剪应力的作用,轻荷载对沥青路面车辙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岩石材料由于其非均质性,其强度值存在尺寸效应。本文利用真实破裂过程分析系统RFPA~(2D),对一端约束一端自由,一端梯形荷载一端均布荷载和反对称荷载3种边界条件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边界条件下岩石强度尺寸效应的数值结果以及其破裂形式。结果表明:(1)在3种不同边界条件下,岩石均存在尺寸效应,随着试件尺寸的增大,其抗压强度不断减小,且在一端约束一端自由的边界条件下,岩石强度尺寸效应较其他2种边界条件更加明显;(2) 3种边界条件下,其破坏形式均呈沿一定角度的剪切破坏。研究结果对于在复杂的边界条件下的岩石的开采以及准确测定不同边界条件下室内试验的尺寸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岩体抗剪强度参数对地下工程稳定性的判断具有重大影响,由于岩体中结构面的存在,以及水、风化等外营力的作用,使得岩体的力学行为与岩石试块所表现的力学行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了实现采用岩块参数预测岩体宏观力学参数,本文探讨了不同外应力、裂隙分布、巷道高度等情况下,岩体和岩块抗剪强度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对比了不同参数工程处理方法之间的不同,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聚丙烯双向土工格栅加筋土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填土处理方法.但是由于聚丙烯材料本身性质使土工格栅在工作过程中会受到老化和蠕变的耦合作用,对土工格栅加筋土地基承载性能产生影响.本文通过五组平板载荷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砂土地基承载力变化.结果表明,加筋砂土地基承载力高于纯砂地基,考虑老化蠕变耦合作用的土工格栅加筋地基承载力低于仅受老化作用的加筋地基承载力.随着蠕变应力水平的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越明显,且相同荷载下荷载板中心位置处地基中的土压力越大.  相似文献   

15.
聚丙烯土工格栅加筋技术是一种新型地基处理方法,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聚丙烯材质问题,土工格栅极易在承载过程中发生蠕变,对土工格栅的加筋效果产生影响.本文进行了 4组平板载荷试验,对不同工况下加筋地基的沉降、土压力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扫描电镜对比未蠕变、蠕变后、平板载荷试验后的土工格栅节点及肋条的微观图像,进一步分析蠕变对加筋地基承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筋地基承载性能优于纯砂地基,且随着蠕变应力水平的提高,土工格栅加筋作用逐渐减弱;蠕变使土工格栅存在的缺陷发展成银纹和微裂纹进而影响土工格栅加筋效应.  相似文献   

16.
温世臣 《科技通报》2019,35(3):144-148
双钢管混凝土短柱抗折强度测试是建筑坚实程度检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构件长径比设置为3,构件高设置为900 mm,外钢管外径设置为300 mm,依据构件材料相关规程制度,将构件混凝土等级设置为C40,钢材的型号为Q235。依照参数设定,对3个参数相同的双钢管混凝土短柱构件正截面抗折强度进行测试。构件安装完毕,通过分级加载方式完成测试,且当荷载接近极限抗折强度时,采用慢速连续加载的形式施压,并连续记录与每一级荷载相应的应变片显示值。根据施压过程和得到的荷载与抗折位移间关系,计算构件抗折强度值。相关实验表明,在构件外层钢管轴向形变中,两个观测点获取的数值比较接近,且在弹性阶段,各个观测点所得数值几乎呈重合趋势;在钢管内层轴向形变中,能够显著观察出构件1钢管没有进入屈服阶段,原因应该是钢管内层尺寸相对较小;与当前方法比较,所提方法模拟值与实际值拟合度更高。综合各种实验结果,所提方法性能完善,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17.
边坡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地质体,在形成过程中,其内部往往会包含一定的初始裂隙。然而关于裂隙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尚不充分。因此,本文基于极限分析下限法研究了裂隙分布特征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初始裂隙分布于边坡中下段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最大;(2)当裂隙倾角平行于边坡坡面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最大;(3)工程勘查中应格外重视裂隙分布位置和裂隙倾角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尤其是当边坡裂隙可能位于边坡中下部,且平行于坡面。  相似文献   

18.
就现代的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来说,对混凝土重力坝当期地基岩体较完整、无重大缺陷时,发生失稳可能性是非常小的。但在早期岩基上重力坝滑动失稳等事故发生并不少见。近年来随着岩石力学和有限元电算的进步和发展,设计工作由定性向定量分析发展。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诸如不同结构岩石坝基的破坏机理、合理分析方法、材料强度、安全准则的确定等,尚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本文现就岩基上混凝土重力坝稳定做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19.
正态分布模型和瑞利分布模型是两种常用的岩体渗流统计模型,它们分别认为因子对观测分量的影响过程是正态过程和瑞利过程,与实际情况不尽相符。本文引入的自适应分布模型可拟合任意影响过程,采用阿尔蒙多项式修正方法对模型进行转换后,结合优化算法可实现模型的有效求解。基于某工程实例,分别用三种模型对岩体渗流压力进行拟合及预测,得到相应的过程曲线,拟合部分的复相关系数和剩余标准差,以及预测部分的平均相对误差,结果表明自适应分布模型拟合及预测效果良好,且均优于正态分布模型和瑞利分布模型;另外,还得到了自适应分布模型的滞后时间和影响时间,可间接用于推测岩石裂隙分布状况,为工程防渗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在巷道支护形式超过服务年限,混凝土强度退化、碹体受压开裂、离层,危及运输及行人。采用离层开裂地段注水泥砂浆技术达到:a.以其渗透、粘结强度使岩石、碹体连接成整体,提高巷道承载能力,保证巷道的使用年限。b.滴淋水严重地段采用波雷因的高膨胀及粘结度阻塞水系及裂隙层,杜绝冬季冰流造成行人、行车安全隐患;c.高强度注浆锚杆的抗拉能力及送浆传递进入岩体深层,围岩支护层达到3m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