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常有一些视而不见的错误方式。下面这几个方面就很值得我们反省:一、过分表扬或批评适当的表扬有利于孩子树立自信心,但有些父母总是不停地过分表扬孩子,结果却适得其反,这样的孩子往往缺少自我意识,他们做一点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扬,否则就不做。  相似文献   

2.
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父母通过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活动,表扬或批评他们,从而对他们产生影响。特别是在孩子6、7岁之前,父母的行为常常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表扬与批评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强化孩子优秀品德的形成。在家教过程中,许多父母十分注意发挥表扬与批评的积极作用,取得了教子育女的良好效果。然而,有的父母  相似文献   

4.
实话实说     
过分的关爱对孩子也是一种压力 我曾听到过一些孩子抱怨他们的父母对他们好得过度,平时自己节衣缩食,却不断给孩子买各种并不需要的补品;只要孩子在家,大人就蹑手蹑脚,谁也不敢发出声响,生怕影响了孩子的学习。这些孩子认为父母这样做实际上是在给他们施加一种软压力,反而使他们如坐针毡,生怕一旦考不好会对不起自己的父母。当然,大多数做父母的绝对无心给自己的孩子施加压力,相反他们多是心疼自己的孩子学习辛苦,不知道怎么帮助孩子才好,结果却落了个适得其反。 只有在既不存在歧视又不存在过度关爱的正常环境下,一个人才能够…  相似文献   

5.
父母成功的教育会给孩子一生留下深刻的痕迹——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强烈而深远的影响。人是有自尊的,孩子也一样。他们希望自己在取得成绩或进步的时候,能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表扬。这样的心理是健康的。孩子的自尊得到了满足,就会萌发欣慰的内心体验。而这种情绪和体验,能进一步增强孩子的信心和进取心,激励孩子不断地进步。因而,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正确适时地对孩子进行表扬,使孩子不断受到一种积极的“刺激”,从而促进其全面  相似文献   

6.
批评,这是大人教育孩子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在现实生活中,常因父母不能很好运用这个手段,而使批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如: 1.该批评的不批评。本来,批评与表扬是教育孩子的相辅相成的一对方法,可现在父母批评孩子非常罕见,表扬却到处滥用。如孩子不吃饭,还找借口:“我不吃,匙子太沉了,我拿不动。”妈妈就会说:“是的,是的,现在的匙子是越来越重了,宝宝真聪明。妈妈喂,好不好?”本应批评孩子,却反而连哄带表  相似文献   

7.
流沙 《家长》2003,(Z2)
在家教中,有的父母认为夫妻扮演“红黑脸”,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当孩子不听话或犯错误的时候,妈妈袒护孩子扮“红脸”,爸爸批评孩子扮“黑脸”,或者反之。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许多家长都在用,但是我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既然孩子不听话或犯了错误,家长就应该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使他们懂得道理并勇敢地改正错误。如果父母双方其中一方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另一方却为孩子求情,甚至为此争吵起来,孩子就会以为自己没有错误,被批评者反而成了旁观者。家长批评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明辨是非,然而一个扮“红脸”,一个扮“黑脸”,就会…  相似文献   

8.
表扬与批评是教育孩子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目的是使孩子了解自己行为后果及其评价,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因此,奖惩分明,及时表扬与批评,就在孩子的心理上起到一种"及时强化"的作用。表扬是一种肯  相似文献   

9.
一、不让孩子吃偏食,不要表现出父母的一切行动都以适合孩子的要求为目标,否则会不知不觉地养成孩子的利己主义和冷酷无情。二、分派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并检查他们是否认真正确地完成,必须责备他的懒惰、敷衍了事和半途而废,让他们从小就养成爱好劳动的习惯。三、启发孩子的自觉性,使孩子感到即使大人不在身边也应该这样做,让他们懂得怎样对待自己的责任。不能过分夸奖孩子,以免助长孩子的虚荣心,听  相似文献   

10.
如何批评     
刘霞 《生活教育》2014,(7):121-123
经常有父母和我倾诉,说他们很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对孩子的要求很高,看到孩子哪里做得不对,都会进行及时的批评、教育。可让他们觉得特别头疼的是自己的孩子似乎天生就不受教,无论父母怎么批评、打骂就是屡教不改。有的孩子甚至还会和父母进行激烈的肢体及言语的对抗。父母们苦笑着说:“孩子就是父母前世欠下的债,这一世是来讨债的!”  相似文献   

11.
方兰 《考试周刊》2013,(15):179
<正>父母在与孩子的对话中,会经常使用安慰、鼓励或批评的语言,作为一个对孩子负责任的家长,需要把握住客观与理性这两条原则,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注意掌握表扬与建议的技巧。与孩子们说话不仅是门艺术,更是门科学。一句话可以引导孩子,让他们驶入人生正确的航线;一句话也可以误导孩子,让他们陷入沼泽。语言往往会带有很深的心理暗示作用,因为学前期的孩子愿意倾听与相信父母说的每一句话。一、表扬容易误导  相似文献   

12.
田婷 《家长》2011,(6):35-35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能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批评孩子学钢琴不认真,孩子索性就不学了;和父母做游戏一旦输了,孩子就大发脾气;看到其他同学的表现比自己好,孩子就委屈哭泣。  相似文献   

13.
出场宝宝:张菽洋性别:女年龄:4岁叙述人:妈妈专家名片刘少英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研究所专家点评小菽洋不肯道歉,一是父母的批评方式不对,二是小菽洋将道歉和坏孩子挂钩了。批评是矫正孩子现在的错误,批评的方式不对,孩子会无法接受。手镯的事情,妈妈一定要让小菽洋道歉,这样无法达到批评的目的。妈妈首先应该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不愿意道歉,然后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做错事情,及时改正错误就是好孩子。父母对小菽洋的留有想象空间的教养方式,小菽洋举一反三的创意,令父母及周围的人都关注她,喜爱她,给予她各种各样的表扬。围绕在表扬中的菽洋,一直以…  相似文献   

14.
时下,诸如"真聪明"、"真棒"之类的夸奖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父母当作口头禅一样来表扬自己的孩子。父母当然是希望这样的夸奖可以让自己的孩子更快乐、更自信,他们也确实看到了孩子在听到夸奖之后喜笑颜开或欢呼雀跃的样子,这个时候父母们也就更加深信这些夸奖获得了满意的教育效果。然而,父母们没有意识到的是:夸孩子"聪明"其  相似文献   

15.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习惯于受表扬的学生较少有创造性,在挑战面前也容易败下阵来。他们的努力往往更多的是为了受表扬而不是为了满足学习的需要。相反受称赞较少的学生则能独立地学习,面临挑战也能顽强应战。他们习惯于逆水行舟。不适当的表扬会使孩子不能最大限度地认识到自己的全部能力。如果孩子因为平平常常地完成了一项任务而受到称赞,他就会以为做到这样就够不错的了。如果父母对孩子做的每件事都说“了不起”、“好极了”、“真惊人”,也就不存在什么真的出类拔萃了。  相似文献   

16.
多称赞,少批评;多鼓励,少惩罚如果一个孩子在批评的环境中长大,就可能会潜移默化地用批评的态度来解决沟通问题;如果孩子做得不好就要受到惩罚或被威胁,他就只能压抑自己的恐惧,否定自己的情感,来换取父母的认同。在这样的管教之下,孩子  相似文献   

17.
有些家长,总是以过来人的身份对孩子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若孩子不能完成,就一味指责或批评;若孩子出现失误,就拿其他孩子与自己的孩子进行比较。时间久了,他们的孩子不再听从父母的  相似文献   

18.
表扬是孩子成长中的一剂良药。可是就有那么一些孩子,表扬在他们的身上发挥不了任何作用。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症结还是在家长身上。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症状症状之一:不明确的表扬7岁的旺旺因为顽皮,没少受妈妈的批评。一天,妈妈看到一篇教育孩子的文章,建议家长对孩子要多表扬、少批评,于是不停地表扬旺旺真棒、真好。对于妈妈的表扬,旺旺  相似文献   

19.
融立 《家长》2012,(6):29-31
“中等生”既可以成为“优等生”的“后备军”,也可能成为“后进生”的“预备队”。孩壬走向何方,关键在父母的教育方式。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成绩平平,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不会挨老师的批评。他们可能会被教过他们的老师忘记名字,其某些言行也经常被家长无意中忽视。然而,他们却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中等生”。  相似文献   

20.
为家长解忧     
小班幼儿刚入园时,他们的家长对我说:“孩子总是要父母陪睡,这要耽误我们不少时间,您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为了给家长解忧,我向孩子们讲了不少有关的故事,但是效果并不好。后来,我编了一首儿歌《乖孩子》,其内容是:“乖孩子,乖孩子,自己脱衣上床睡,不用爸妈陪,也不乱踢被。”孩子们很快就学会念这首儿歌了。我要求他们回家念给父母听,鼓励他们做个乖孩子。次日,我就逐个地问送孩子来园的家长,谁不要爸妈陪睡了,并在班上表扬这些不要父母陪睡的孩子,奖给他们每人一朵小红花。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