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要如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因此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内涵十分重要。本文解释了先进的生产力是信息生产力;指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要求;要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应把握住生产力的特性;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真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渊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只唯物史观。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从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体现;始终代表先进化的发展方向,是上层建筑反映并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确保社会发展方向的必要要求;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讲,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根本反映。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先进生产力代表者的有关论述,结合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提出了系统的先进生产力代表者论,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从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内容要求,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最终归宿。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思想,是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150多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思考和总结,是新世纪确保我党先进性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第一、第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通过不断深入全面地制定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一直在为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艰苦努力地奋斗。虽经历了曲折,但愈益突出地树了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代表的光辉形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地制定并全面贯彻经济发展战略,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6.
阶级斗争虽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但不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在掌握了社会统治权后,并不见得所实施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变革就能有效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对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内部作具体分析,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文化教育工作者是工人阶级中的先进阶层和代表。  相似文献   

7.
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客观根据和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理论与实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要更好地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努力提高党组织和领导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发挥研究型大学作用 推动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对什么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以及如何做到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作了精辟的阐述。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要实现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必须要依靠掌握和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在这方面,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担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从国际上看,一些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在推动其国家的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大学能够提高人类改造与驾驭自然的能力,能够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能够改变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产方式。我们在大学的工作中要真正做到代表先进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三个代表”的基础和核心,是做好其他各项工作的决定因素,共产党人要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自始至终代表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先进生产力的开拓,实践。  相似文献   

10.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根本表现,并与共产党人的历史命运紧密相联,而我们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上.因此,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三个代表"的前提与基础,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固有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第一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力概念的比较分析,指出在研究方法上不能撇开生产关系单纯地研究生产力;第一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力既有共性也有不同,后者是对前者在更高层次上的概括和抽象。  相似文献   

12.
现代生产力是以工业文明为标志的社会生产力的一统天下,后现代生产力是以自然生产力的优先发展、充分发展、重点发展为核心,以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永续发展为目标的生产力,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大生产力。生态文明作为破解生态危机的时代选择,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和革命,与后现代生产力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以唯物史观和唯物主义辩证法两大锐利思想武器作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方法论基础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成为科学的理论以及与西方经济学理论相区别的最本质的特征;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方法论基础、所揭示的基本原理(生产力发展规律)与其科学的分析框架之间的内在逻辑一致性,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科学性的本质体现;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现代生产力系统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系统,现代生产力系统由独立的实体性因素,运筹性因素,渗透性因素,继承和发展性因素构成。文章明确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体,是任何时代社会的主要生产力;科学管理也是生产力,科学预测与决策是现代生产力的先导,正确的政策是生产力发展的有力保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不是在任何时代,任何条件下都是第一生产力,从继承和发展的角度看,教育是生产生产力的生产力,是生产科技第一生产力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人们把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理论,片面地理解为总体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而忽略了个体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这一片面的理解不仅误导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解,而且误导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使人们对个体生产力、个性、个人的自由发展的理解不全面、深刻。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曾经遭受挫折的理论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产力的价值属性,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依据,而且与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主体不断增长的需要与原有生产力水平局限的冲突,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完全一致的;生产力的社会结构是劳动组合形式,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并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知识生产力的到来标示新的劳动者主体、新的劳动工具、新的生产目的已经诞生并逐渐发展壮大,代表知识生产力的崭新劳动组合形式将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以人的发展与实现程度为坐标,生产力的发展呈现为异化生产力和自主生产力两种历史形态。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所追求的,不是生产力的无原则的发展,而是生产力由异化形态向自主形态的转化。由于马克思的影响,西方主流经济学在价值坐标上已经开始收缩生产力拜物教思想,而国内的经济学“主流”们却食洋不化,严重脱离中国实际。因此,我们必须高扬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当代形态,即科学发展观,走出生产力拜物教思想的禁锢,跨越资本经济的“卡夫丁峡谷”。  相似文献   

18.
孙向军 《教学与研究》2004,12(12):24-30
知识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产力演化的新阶段,是一种新形态的生产力。知识生产力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是人类物质生产力充分发展、需要结构变化、环境的约束、知识商品化以及信息技术发展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知识生产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生产力,它意味着知识不仅成为生产力的主导因素、增长的主要源泉,而且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先导因素。知识生产力是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的过程,是以信息化的充分发展为基础,具有全球性的、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特性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生产发展与生产力发展二者之间存在着多种情况的不一致性,主要表现为:第一,生产的根本目的不是发展生产力,而是为了获得一定的能满足人的生活需要的产品;第二,生产效率不变的生产、不注意协作分工的生产、不注意机器和科学应用的生产、不注意范围有限的知识和经验同劳动相分离的生产、建立在损害生产力基础上的生产、只注意现实生产力而忽视潜在生产力的生产,是不会提高生产力的;第三,社会属性不适合自然属性的生产,只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生产力理论的论述和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本文提出生产力“四要素”观点,即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组织构成的。劳动组织在生产力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种观点的提出,并不否认科学技术等其它要素作为生产力的要素,更不否认它们在生产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