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是以食管下括约肌(LES)张力增高、食管体部正常的推进型蠕动消失,吞咽时LES松弛异常为特征的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胸痛和呕吐。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我院4年间胃镜诊断反流性食管炎的藏族病例进行分析,探讨拉萨地区世居藏族RE的发病率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西藏军区总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藏族胃镜检查诊断RE 270例,根据洛杉矶分级法进行分级,对其性别、年龄分布、伴发病及发病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藏族患者RE占胃镜检查总人数的5.51%,其中A、B两级占85.18%,病变发生在食管中、下段占97.40%,30~59岁为RE高发年龄段,伴发胃、十二指肠疾病占54.44%;男女比例为3:1。结论拉萨地区世居藏族RE发病率高于内地城市,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在中年人群好发,病变位置好发于中下段,以轻中度RE为主,RE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加重。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病是常见病,中医的基本病机是肝胆之疏泄失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引起的,可归属于"食管瘅""反酸""嘈杂"等。临床上西医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在短期内有明显的疗效,但容易反复发作。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明显的优势,近几年来经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效果明显,文章收集近五年来几个常用的经方为代表的研究状况,为更好地使用经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提供一些方便。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西藏地区28年食管疾病内镜检出率,以期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内窥镜中心于1990—2018年胃镜检查资料,统计食管各类疾病检出率并分析各类食管疾病与性别、年龄、民族、职业相关性。结果 100858例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中共检出17种不同食管疾病,检出率最高是反流性食管炎,为9.8%,最低是食管乳头状瘤,为0.03%.反流性食管炎、食管静脉曲张、食管癌、食管息肉、食管乳头状瘤好发于男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食管良性狭窄、BE食管在男女分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349,P=0.074);反流性食管炎、食管静脉曲张、食管癌和BE食管好发于藏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食管息肉、食管良性狭窄、食管乳头状瘤在各民族中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408,P=0.056,P=0.100);反流性食管炎、食管静脉曲张、食管癌、食管狭窄、食管乳头状瘤、BE食管随着年龄的增大检出率增多,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食管息肉在各年龄组无明显差别(P=0.182);反流性食管炎、食管静脉曲张好发于居民(P0.05),食管癌、食管息肉、食管良性狭窄好发于农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食管乳头状瘤和BE食管在各职业间分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藏地区食管疾病检出病种与国内数据一致。西藏地区反流性食管炎检出率高于国内数据,而食管癌检出率低于国内水平,针对这两类疾病需要深入全面研究;藏族男性、农民易于罹患反流性食管炎、食管静脉曲张、食管癌等食管重大疾病,需要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农区需要加强慢病管理。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同时伴随工作节奏和工作压力的日益提升,胃肠道疾病尤其是酸相关性疾病如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GERD)等成为人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自1988年在罗马举行的世界胃肠病大会报道第一个PPI——奥美拉唑的疗效以来,质子泵抑制剂(protonpump,  相似文献   

6.
刘明花 《西藏科技》2011,(10):59-60
分析了精神状况、饮食、生活习惯以及某些临床疾病对胃食管反流症状发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朱礼龙 《情报探索》2014,(11):74-77,81
反竞争情报机构是企业反竞争情报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和企业信息安全的维护者。文章从反竞争情报的工作流程、策略、技术支持系统、体系(或系统)构建、国家参与企业反竞争情报研究、企业反竞争情报部门设置研究等6个方面,回顾了已有的企业反竞争情报机构研究,较为系统地梳理了主要观点和结论,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学会》2006,(11):64-64
王雯,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在国内首次研究证实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与反流性食管炎及其并发症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方晓彤,福建省高招办公室计算机管理科科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作为本省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食管病变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咽下困难和烧心等症状。食道收缩的振幅、频率和类型发生改变,造成食道压力异常,特别是下食道括约肌压力下降,胃排空异常的患者食道反流很常见,这与周围和自主神经病变相关。动态X线检查显示:原发蠕动的缺失减弱,平卧状态食管排空的显著延迟。当患者平卧时,会出现食管排空明显减慢,用食管测压计测定显示有咽部收缩呈低幅度波,多数吞咽动作之后,并不跟随有推动性蠕动,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力减低。对于有吞咽不畅症状的患者,要注意食管器质性病变及糖尿病念珠菌性食管炎。本病的治疗原则是积极控制糖尿病,随着糖尿病的控制,食管动力状态可随之改善,同时可给予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爱维治、弥可保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消化性溃疡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HP)后发生胃食管反流病的情况,探讨HP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关系。方法:将60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总体疗效,GerdQ评分,HP根除情况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停药3个月胃食管反流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GerdQ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t=2.243,P0.05);观察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χ2=7.2,P0.05);治疗后,在消化性溃疡患者发生胃食管反流病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P0.05);停药3月后,观察组有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发生胃食管反流病,对照组有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7,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经根除HP后效果显著,HP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可能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