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生身边充满着可以利用的说话教学资源,只要教师稍作留心,就会发现生活中的说话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资源,采取丰富多变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例如,适时给学生讲生动有趣的故事,观看精彩优美的录像。之后,  相似文献   

2.
口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交际社会最基本的技能之一。从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势在必行。创设多种情境,让孩子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教给各种方法,让孩子的口语交际有“法”可依;利用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孩子乐于进行口语交际;捕捉生活现象,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口语交流。通过这些方式,就能教会孩子口语交际。  相似文献   

3.
蒋夕洲 《成才之路》2012,(32):15-I0010
新课标中提出要加强学生的日常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学生交际能力培养上要创造性地利用文本,使之言之有据;组织丰富的活动.让学生有说话的舞台,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拓展说话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学科素养很重要的一员,也是孩子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智慧、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学生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终生受用的语文能力。从孩子低年级开始重视口语交际的能力势在必行。教会孩子学会倾听、观察、记忆,让孩子爱上说话,让孩子善于说话,利用教学资源,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使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得到真正提高。  相似文献   

5.
赵翠芬 《云南教育》2001,(22):36-3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口语表达在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秋开学,全国小学已使用依据修订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编写的新教材。修订版大纲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文习惯。”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呢?我认为可注意下面几个方面。一、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让学生想说培养学生说话的主动性,首先要学生开口,要有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的欲望。所以第一步就要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愿意与别人进行交谈。…  相似文献   

6.
房红 《辽宁教育》2003,(6):42-43
《语文课程标准》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口语交际能力”列为语文四大能力之一,明确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教师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语文课的教学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学生身边充满着丰富的语言教学资源,教师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在充分利用语文教科书的同时,可根据需要,开发其他教育资源,自编教材,创编载体,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为口语交际课的整合创造条件。一…  相似文献   

7.
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对于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根据统编版教材中口语交际的要求,加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与人交往的技巧,学会倾听,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利用互联网丰富口语交际教学资源,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口语训练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一位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课标指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因此,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中,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学生的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愿意说话,学会说话,善于说话,通过口语与别人交流,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口语交际有意义呢?一、营造氛围,让学生愿意说1.激发动机,让学生想说动机是推动学习积极性的内部驱动力。通过正面教育,学生明白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未来人才表达交流所必备的素质。在明确重要性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名人  相似文献   

9.
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激发学生说话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口语交际活动的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为学生努力创设最佳的口语交际情境,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让学生不吐不快,一吐为快。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写作知识,还应当重视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教好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吸引学生的说话兴趣。本文就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中如何激发学生说话兴趣提出了几点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新课程中的口语交际课对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尤为重要,它着眼于学生的明天,为学生的将来着想,充分体现了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思想。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说话训练常在教学中被忽视,导致多数小学生说话能力不强,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少,词汇贫乏,很难讲出完整的句子,甚至有的学生怕讲话。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措施,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逐步加强对小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表面上看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其实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能不能把握训练的良好契机。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环境,渲染说话气氛.让学生对说话由兴趣转变为真正的喜爱。  相似文献   

13.
正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素质教育和新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多说话,尤其是当众说话。当前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较大一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或者父母双方有一方在外面打工,导致学生在家交流的对象比较少。2.农村生活比较单调,吸引儿童兴趣的东西比较少,缺乏交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新课标中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从加强朗读、背诵训练,指导复述课文,开展兴趣课堂讨论发言,重视看图说话和口语交际训练等方面进行,就能有效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5.
<正>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一位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课标指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因此,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中,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学生的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愿意说话,学会说话,善于说话,通过口语与别人交流,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口语交际有意义呢?一、营造氛围,让学生愿意说1.激发动机,让学生想说动机是推动学习积极性的内部驱动力。通过正面教育,学生明白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未来人才表达交流所必备的素质。在明确重要性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名人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而现代社会许多小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口语交际能力相对低下。教师要从小学生的成长特征出发,激发动机、培养自信、诱发兴趣,让学生想交际、敢交际、乐交际。再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各种有效资源,选择鲜活、多变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学会交际。首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途径训练,其次利用课外生活中的多种渠道来实践,努力挖掘生活中的交际素材,做到动口即是练说时。长此以往,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会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师应该上好门语交际课,而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关键是创设情境,教学情境设计得如何,直接影响学生参与的兴趣和课堂教学的效果。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交际情趣,引起学生的说话欲望,学生有了说话的欲望,口语交际能力也就不雉培养了。我在教学中是这样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  相似文献   

18.
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而且强调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他们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并要求“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景,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那么,教师应如何积极地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更重要,中职生作为即将进入社会的人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更重要。本文从中职生口语交际能力现状分析及提高口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教给说话方法,培养"会说会交际"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信和兴趣,以及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这四个方面对中职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小学低年段口语交际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说话写话水平、降低中年级作文起步的难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可是,目前仍有不少教师不够重视口语交际课,说话训练流于形式。围绕学生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就如何培养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进行探究分析,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培养策略,旨在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孩子不畏听说、快乐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