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潘玉良一生创作了大量彩墨画作品,尤其以彩墨人物画最为突出。潘玉良的彩墨人物不仅代表了她的艺术风格,还反映了中国画与时俱进、兼容并包的艺术特点。本文试图通过对她彩墨人物画线条的研究,来折射她在艺术创作中"中西融合"的艺术思想。  相似文献   

2.
真相     
年近九旬的吴冠中在接受采访时,话语还是那么尖锐锋利。记者问他潘玉良的故事。他说:潘玉良我很熟。她是很好的人,但是画卖不掉。我们在吹‘世界名画家’呀,像这样的画家在巴黎不知有多少。  相似文献   

3.
真相     
年近九旬的吴冠中在接受采访时,话语还是那么尖锐锋利. 记者问他潘玉良的故事.他说:"潘玉良我很熟.她是很好的人,但是画卖不掉.我们在吹'世界名画家'呀,像这样的画家在刀黎不知有多少.  相似文献   

4.
提起潘玉良这个名字,也许最先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便是巨星巩俐在《画魂》这部电影中所饰演的“潘玉良”的形象——她穷苦贫寒的出身、波折传奇的经历以及杰出盖世的才华,都让人们深深记住了她的故事. 潘玉良及其自画像 潘玉良是20世纪享有盛誉的女性艺术家,也是较早走出国门学习西画且卓有成就的中国女画家,她与孙多慈、陆小曼、关紫兰一同被誉为民国四大女画家.  相似文献   

5.
潘玉良是民国时期知名女性画家之一,与同时代的女性画家相比,她的绘画体现出了更明确的性别意识的觉醒,这使其成为研究早期中国“女性艺术”有意义的对象。文章还原历史语境,将潘玉良的绘画与其人生际遇联系起来,通过自画像中的自我认同、人体画中的叛逆及自我隐喻、情节性绘画中的女性世界等三个层面的考察和辨析。研究显示,潘玉良的绘画体现出了性别认知、生命体验、权利觉醒、自我价值的实现等多种维度的女性意识,并以绘画的委婉、隐晦的方式传达出来。  相似文献   

6.
<正>一个夏天,在瑞士乘坐黄金列车,邻座是两个女人。很快我的注意力就落到了她们身上,因为一个女人始终握着另一个女人的手,不停地在她手心里画着字。我留心观察了一会儿,然后惊讶地发现,原来那个被写字的女人不但是聋哑人,还是盲人。在号称"瑞士最美列车"的贵宾席中,在身边流动如画的绝美风光里,这位无法听见和看见的残疾女士,赫然占了一席。她从容地坐在那里,任她的朋友在她的掌心迅速地画下一个个字母。我问她的朋友:"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有一天一位很高傲的夫人来到了骊蒂斯的画室,想观赏一下他的画作.这时,她看到了一幅画,于是,她指着这幅画对画家说:"先生,我认为这幅画中的女人胳膊太长了!"  相似文献   

8.
作为西画东渐第三途径的典型代表,潘玉良的绘画作品具有鲜明的现代性意味,其绘画之路是一条不断摆脱西方传统绘画范式,逐步走向自主自足的过程,她极具开放性的绘画探索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文章基于潘玉良绘画的本体语言,运用图像学、符号学、色彩学的研究方法,探讨现代性绘画方法对潘玉良绘画作品的影响及体现,进而总结潘玉良绘画艺术在中国现代绘画领域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画妈妈     
孩子没见过妈妈。孩子很想见到妈妈。一天,孩子看见一个女人,女人扎着长辫子,从老远往孩子门口走过来。孩子见了,赶紧去屋里拿出纸和笔来。孩子在幼儿园里学过画画,老师表扬过孩子,说孩子的画画得很好。现在,孩子见了这个女人,要把她画下来。孩子很快画好了,孩子把画拿给父亲看,孩子说:“爸爸,我妈妈是这个样子吗?”父亲说:“你怎么画一个长辫子妈妈呀?”孩子说:“我觉得长辫子妈妈好看。”一天,孩子又看见一个女人从门口走过,这女人短头发,孩子也把女人画了下来。画好,孩子又把画给父亲看,孩子说:“爸爸,我妈妈是不是这个样子?”父亲说:“…  相似文献   

10.
岁月的风尘     
8月6日 晴 近日去青岛探望旧朋。无意在相册中,见到了她幼时的模样。 很多年前初识她,便知其家境宽裕。而她母亲,又是一个极为知书达理之人,于是,便在每年生日,带她前去相馆照相。故此,年逾四十的她,已有数本厚实的相册。  相似文献   

11.
画家潘玉良是我国杰出女性,她毕生研究融合中西绘画艺术,并在国际画坛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笔下传出深深地忧郁情感。结合其苦难的人生经历,从动静结合、继承与创新、包容与吸纳三方面解读其作品的内涵,从而更加全面地解读潘玉良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2.
(一) 女人是什么?回答是多种多样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一部电视剧《女人不是月亮》的主题歌词这样写道: 妈妈留下的那句话, 我一辈子撂不下……。 她说十个女人九个傻。 这究竟为了啥……。 女人不是天上那轮月, 女人不是瓶里那束花, 女人不是笼中那只鸟, 女人不是墙头挂的画。 女人是什么? 谁给我回答!  相似文献   

13.
女人和孩子     
一个女人怀里抱着个孩子 ,在火车站上错了车。售票员骂她为什么不看清车次和方向 ,按规定 ,检票员还要罚她的款 ,他是专门给人讲授什么叫做舞弊和义务的。这女人忍受着辱骂 ,紧贴着门站着。她光着脚 ,敞着怀 ,没有半点假正经。一个瘦骨嶙峋的孩子吸吮着她那干瘪的乳房。高贵的圣像画里常见的那种极度受苦的模样儿 ,是令人难以忍受的 ,特别是想到女人还可以被追求 ,而且能受孕 ,或者 ,尤其是想到她那无光的眼睛曾经闪烁过 ,她的双臂还被搂抱过 ,肚子也曾享受过女人的欢乐。想到这些 ,真想攥紧拳头 ,把这下流的、腐败的世界砸它个稀巴烂。两站…  相似文献   

14.
圣母是基督教中耶苏基督的母亲,描绘圣母和幼小的基督在一起,是自基督教产生以来画家们描绘最多的题材。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几乎都画过圣母,但圣母画得最多画得最好的却是拉斐尔,直到现在,西方国家要称赞一个女人的美丽就说她像拉斐尔画的圣母一样。  相似文献   

15.
旧画再利用     
活动区结束了,奥嘉拿着一张画好的画让我看,我边看她就边在一旁讲解,很是自豪。她已经有3张画贴在展示台里,今天她告诉我展示台已经满了,没有地方贴了。我让她想想办法,她转身把以前的画摘下来两张。把今天的画贴上去了。一会儿她拿着旧画走过来说:“老师。这个是扔了吗?”我看了看,还是挺好的。只不过展示了几天,  相似文献   

16.
许兰平 《成才之路》2013,(31):37-37
很久以前,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如果你知道一个女人怀孕了,并且她已经生了8个小孩,其中有3个耳朵聋,2个眼睛瞎,还有一个智力不健全,而这个女人自己又有病在身,请问,你会建议她生下这个孩子吗?没看下文的时候,我选择的是让这个女人放弃生下这个孩子,可从作者女儿的口中,我知道这个女人是贝多芬的母亲。她和班上大多数同学选择的是:建议生下来,给予这个母亲一点希望——万一这是个非常健康的孩子呢?  相似文献   

17.
画外之话     
黄发科 《教育文汇》2014,(14):27-28
这节课,同学们都在画画,但有个女生却一直坐着不动。我问她为什么,她苦着脸说:“不会画。”我鼓励她说:“你肯定能画好,大胆画吧!”没想到我这么一说,她眼泪似乎要流下来了。  相似文献   

18.
爱情鸡尾酒     
慕容诗茵 《成长》2006,(6):76-77
一次在网上聊天。有人曾问我一个很隐私的问题:“如果有一个男人,他的婚外女人告诉他,她生了一个孩子是他的.她的目的是什么?”从女人的心理出发,一般来说,除了丈夫以外,女人是不会轻易为哪个男人生孩子的。因为女人为婚外的男人生孩子要付出除了身心以外更多的东西,除非这些东西她情愿付出,或者能得到她认为等价值的交换。所以我给那陌生人的回答很肯定:“或为钱,或为名。”可那人说:“那男人既无权也无钱更无名,  相似文献   

19.
万爱玲 《河北教育》2009,(12):48-48
偶然间读到了乔叶的一篇散文,文中提到的那个陕西女人的故事,一下子就唤起了我的共鸣:她在山中生活多年,从没有出来过。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和村里的几个女人来到了西安,走在西安车水马龙的大街上,同伴们都兴高采烈地看稀罕,她却蹲在马路边,失声痛哭。人们问她是不是钱包丢了?她说:  相似文献   

20.
胡胜英 《家庭教育》2009,(10):42-42
她叫小慧,一个文静的女孩子。 同学眼中的她:她的画画得可漂亮了! 同学家长眼中的她:这小姑娘人长得漂亮,画也画得漂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