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光宗绍熙二年除夕夜 ,江苏吴江垂虹桥上空大雪纷飞 ,一叶小舟缓缓驶过桥洞 ,乐声悠扬。这是赶往湖州家中的姜夔 ,正与范成大赠送的青衣小红一起 ,合乐演唱他新写的词。最近 ,他到苏州石湖拜谒归隐诗人范成大 ,宾主诗酒相欢达一月之久。适值梅花盛开 ,一日 ,赏梅已毕 ,范成大请姜夔即兴谱写新曲。姜夔文思泉涌 ,连作两首 ,并作曲配上。范成大当即令家妓乐工排练演奏 ,并把新词命名为《暗香》《疏影》。除夕到了 ,姜夔辞行 ,范成大依依不舍 ,特将家妓中色艺最佳的小红相赠。这一段风流佳话很快随姜夔的诗传遍江南各地。在时人心目中 ,姜夔是…  相似文献   

2.
作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范成大的诗歌成就广为人知,但他在地理学方面的成就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关注.地理学研究贯穿了范成大整个游宦生涯,《吴郡志》则集中体现了范成大的地理学成就.诗人范成大对于诗歌史料收集、选取与编排有着特殊的视角,《吴郡志》也因此而获得了不可取代的诗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现在所流传下来的古代最早的乐谱,是南宋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集》,其中有他的14首自度曲,为唐代古曲(《霓裳中序第一》《醉吟商小品》)填词的两首,为范成大所作曲填词一首(《玉梅令》),《越九歌》十首。这些乐谱已由杨荫浏、阴法鲁同志从1947年开始用了九年时间,于1956年终于译成现在记音准确的五线谱了。姜夔是南宋词坛很有影响的词人、音乐家,他填词注重音律,写词谱曲更是讲究词曲相谐,追求艺术美。他给我们留下的这些音响资料,不仅是我们更全面了解姜夔及其作品,更深一步研究宋词的宝贵资料,甚至是研究唐代诗歌非常难得的珍品。因此,我们应当注重姜夔乐谱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田园诗的代表作,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历来获得较高的评价。本文认为范成大的这组田园诗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有着泥土与汗水的气息,更重要的是它还给读者带来了审美的精神愉悦。他的田园诗中充满了生机盎然的物趣、天真无邪的童趣,还有丰富多彩的情趣、含蓄隽永的理趣以及宁静闲适的雅趣与新鲜活泼的俗趣,所以每读其诗总觉妙趣横生,意蕴无穷。  相似文献   

5.
同为“南宋书法四大家”中的陆游、范成大,书法的风格迥然不同。陆游书法不仅具有文人气息,更具书家气质,表现出对书法表现力的自觉追求意识;范成大书法则是以致用为尚,他无意为书家,但由于丰富的学养溢于字里行间,书卷气浓郁,独具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6.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是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中的名句.清雅的荷香吸引了作者,他有感而发,因此诗句也非常美丽.其实,课本上的哪一篇诗文不是作者受现实之美的触发而写的?所以,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审美教育,让学生学会感受诗文之美,这是审美能力培养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7.
同为“南宋书法四大家”中的陆游、范成大,书法的风格迥然不同。陆游书法不仅具有文人气息,更具书家气质,表现出对书法表现力的自觉追求意识;范成大书法则是以致用为尚,他无意为书家,但由于丰富的学养溢于字里行间,书卷气浓郁,独具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8.
在清人宋长自的《柳亭诗话》中,记载了元末明初时关于范成大的一个传说:宋孝宗本想用范大成当宰相,但觉得他不知“稼穑”之艰而改变了主意.于是,范成大便写了《四时田园杂兴》为自己辩白。这个传说未免有点荒唐!因为范成大反映农事艰难的代表作——“效王建”的乐府四首和《后催租行》等,是他早期的作品;在外任期间写下的《刈麦行》、《劳畲耕》、《夔州竹枝歌》、《初发太城留别田夫》、《鲁家洑入沌》、《采菱户》、《寺庄》等许多诗作,  相似文献   

9.
从语言学、地名学、民族学、考古学等角度对柳宗元《钴Mu潭记》中的“钴Mu”一词进行交叉探讨,认为“钴Mu”一词并非如范成大所说的“熨斗”之意,而是釜锅之属,该词与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有很深的关系。这也体现了柳宗元利用楚越方言所带来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0.
姜夔是南宋词坛中一个标志性的人物.其晋宋人物般的风度和清空骚雅之词风影响深远,得到后世词坛的广泛推崇,其意义已经跨越了单纯的南宋词坛.这其中原因固然很多,然而,如果我们进入到姜夔所处的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就会发现姜夔对道家审美意趣的接受与表现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魏晋审美意象论中,《文心雕龙》有关键的意义。《文心雕龙》引入哲学“言、象、意”理论作为中国审美意象论的哲学基础。提出“隐、秀”作为中国古典文学意象创造的审美规范,总结出“赋、比、兴”作为中国古典文学意象营造的基本途径。使中国审美意象论形成了完善成熟的体系,并且为审美意象论随后的扩展与深化建立了坚实的基点。  相似文献   

12.
陆宗成 《语文知识》2003,(12):38-40
诗眼①诗人的艺术鉴赏力。范成大《次韵乐先生除夜三绝》:“道眼已空诗眼在。”②即“句中眼”,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语见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六。也指一篇诗的眼目,即全诗主旨所在。如纪昀评李商隐《少年》诗:“末句是一篇之诗眼。”  相似文献   

13.
《论语》中有关“吾与点也”的叙述,涉及到如审美感兴、美感共通、身体美学、美善统一、审美境界等美学学科的诸多重要问题。以审美自由的视角对其进行考察,分别从审美感兴和审美境界两个方面阐述了这段对话中所蕴含着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4.
“趣”与“味”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两个术语。《列子·汤问》:“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姜夔《白石道人诗说》:“陶渊明天资既高,趣旨又远,故其诗散而庄,澹而腴,断不容邯郸步也。”可见,“趣”不仅是文艺作品的审美属性,也是鉴赏者的审美标准和需求。钟嵘《诗品》云:“诗有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姜夔《白石道人诗说》:“一家之语,自有一家之风味。”可见,“味”,不仅指作品的审美内蕴、也指欣赏者的审美心理感觉。欣赏者只有通过再创造的审美活动,即对作品反复体验、玩味、联想,…  相似文献   

15.
“学有余而约以用之,善用事者也。”这是南宋词人姜夔《白石诗说》中的一句话。这句话是就诗词创作而言的。姜夔认为,在诗词创作中,诗人在“用事”时,应当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进行严格的取舍与剪裁。即“约以用之”。用姜夔的这个创作主张来评价梁实秋的怀人散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用事”特点,笔者以为再恰当不过了。  相似文献   

16.
范成大晚年诗歌以独特的审美视角,充分反映出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和睦乡亲、善待邻里、以物为友、寄情自然的生态意识,突出表现和谐自然的生态环境、和谐自适的人文环境、物我合一的审美环境。范成大生态意识的形成,与他成长的环境和人生的经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范成大改诗     
宋代诗人范成大写了一首以农村妇女劳动生活为题材的《夔州竹枝歌》:“白头老媪簪彩花,黑头姑娘双髻丫。撇下儿啼上山去,采桑已毕当采茶。”  相似文献   

18.
2 0 0 0年第 2期《文艺研究》曾发表了《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再认识》一文。作者指出 :“审美反映论是文学的第一原理。”文章的一些命题有些不妥。文学的反映对象不应当如作者所言仅是“社会中的人的情感领域” ,而是客观存在的审美属性。文学的客体主要不是“包罗全部生活的整体的联系” ,更不是人与对象的诗意的联系 ,而是“人的世界” ,是凝结着人的本质力量具有审美属性的事物。审美价值是客观的存在。文学反映社会生活不是越经过主体个性色彩的诗意情感的折射就越好 ,而是必须以高尚的审美理想为指导 ,以正确反映现实的审美价值为前提  相似文献   

19.
自幼生活于宦门的范成大由于时代和自身遭遇的影响,其传统的儒家文化与当时盛行的佛学思想紧密的交织在一起,成为了周汝昌先生笔下"好用释典禅语"者,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引《说郛》卷二十载吴萃《视听钞》语:"多用释氏语",并且说范成大"也许是黄庭坚以后,钱谦益以前用佛典最多,最内行的名诗人"。由于诗歌是诗人主体思想情感的载体,所以由此可见其受佛教影响很大。本文主要探讨一下范成大仕宦时期儒家思想的凸显。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南宋理学的新发展,南宋中兴诗的自然审美价值取向逐渐形成。如陆游、范成大和杨万里等中兴诗人的诗歌创作理念与创作实践,都体现理学对南宋中兴自然平淡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