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清代紫砂壶工艺大师陈曼生选择并开拓了这样一种极创意的紫砂壶制作——"十八式壶",使紫砂壶的生命艺术化,或成为艺术化了的生命。文雅的"十八式壶"以俗为美的造型与装饰,配合得极为妥帖,显示出一种雅俗相谐的机趣之美。  相似文献   

2.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明代是紫砂壶制造和紫砂壶文化兴盛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紫砂壶艺术名家以其精湛的制造技艺为明代及后世留下了不少紫砂壶珍品,反映了明代紫砂壶艺术于传统继承中不断推陈出新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3.
宜兴紫砂壶,盛名远播海内外,是公认质地最好的茶具器皿。清代宜兴紫砂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并融入了书法、篆刻、绘画艺术,将紫砂壶艺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邹晓雯  邹晓松 《兰台世界》2014,(12):158-159
宜兴紫砂壶,盛名远播海内外,是公认质地最好的茶具器皿。清代宜兴紫砂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并融入了书法、篆刻、绘画艺术,将紫砂壶艺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王涛 《大观周刊》2012,(41):57-57,88
宜兴紫砂壶工艺是中国陶瓷艺术创新领域的一个热点与亮点。随着社会的发展,紫砂壶艺由原来的注重造型,泥色到现代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使它成为新时代陶艺中的另一种紫砂壶艺术奇葩。  相似文献   

6.
有人曾经这样概括:二十世纪以前的人类是文字的一代,二十世纪以后的人类是视听的一代,因为二十世纪诞生了艺术史上的奇迹,那就是电视。电视让观众看到具体的画面、听到具体的声音,即视觉具体化和听觉具体化,而视觉具体化尤为重要,这其中光线的再现和表现能力常常令观众沉醉于画面之中,或喜或悲、或怒或静。  相似文献   

7.
杨红霖 《大观周刊》2010,(30):44-45
紫砂壶是民间收藏的大项.其收藏与投资古已有之。紫砂壶既可做收藏品又可做日用品.历来都是藏家追捧的对象。但自央视曝光“紫砂煲”事件后.紫砂成为谈论最多的话题,继而引发紫砂行业的“大动荡”。  相似文献   

8.
紫砂如玉     
《中国新闻周刊》2009,(18):78-79
紫砂之上品,无论鼍于案头静观,亦或捧于掌中摩挲,俱能与你心灵相通.心意相融。把玩得久了,自然愈是有味。何谓“味”?形而上之,气息也,境界也。闻龙在《茶笺》中说:”摩掌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就是说泡出来的茶也因紫砂壶使用年代的久远而芳香醇郁。另外砂质茶壶能吸收茶汁。使用一段时日能增积“茶锈”,即使空壶里注入沸水,也会茶香氤氲。独特的取材、纯熟的手法、深厚的文化,奠定了紫砂壶国粹的地位,其色奇、质朴、型雅,正符合中国文人传统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9.
在私人资产管理这个小众行业,有这样一句格言常被提及:没有任何一个富豪家族是完全一样的。但那些成功地将财富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家族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其继承人在某个时刻甘冒风险,建立、收购或扩大了一家公  相似文献   

10.
强化典型报道,是我们新闻宣传工作的传统.雷锋、南京路上好八连、焦裕禄、孔繁森等等先进模范人物,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时期涌现出来的,并得到了强化宣传的典型人物.这些模范典型,曾经或正在影响和造就着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相似文献   

11.
留着不需要很多钱,只需要执着的精神 一个幼年失去父亲,随母从苏北一路乞讨,逃荒到上海的穷苦孩子,如今是享誉海内外的紫砂壶收藏家、紫砂陶艺家和中国茶道推广人。他不仅收藏着数百把足以令每一位紫砂壶发烧友双眼发光、心跳加速的名家壶,并且自己制作的紫砂陶艺也成为收藏家和茶人竞求的珍品。这个人就是上海滩最具传奇色彩的许四海。 许四海幼年时,家乡一位破落地主刘拐子死后仪剩一把紫砂壶,而这  相似文献   

12.
对成功的困惑 成功,一个既简单又复杂,既平实又玄妙的字眼.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东西方的无数先贤为了悟透成功的真谛而皓首穷经;在纷繁的现代社会中,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为了追求或世俗、或理想抑或是有个性的成功而奔波忙碌.  相似文献   

13.
顷自"陶都"宜兴讲学归来,展卷浏览《布衣壶宗:顾景舟传》(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备感亲近有致."粗胚淬火后,把把显峥嵘.貌似泥为骨,敲之金玉声."这是清代文人郑板桥的五言绝句,单道紫砂壶的美妙和神韵,数百年来,最为民间紫砂壶爱好者们所传颂.  相似文献   

14.
拜湃  梁峥  赵瑜 《报林求索》2009,(8):50-51
清茶一杯,亦醉人。质朴的紫砂壶渲染茶性清纯、幽雅的气质,与茶最为匹配。立体的壶身,温润的色彩,自然的线条,充满泥土淳朴的味道。在小小的壶身中,可以题诗,可以描绘,可以雕刻,可以寄情于中。在京城闹市,我有幸探寻到一片属于紫砂壶的世外桃源,制壶大师任备安就在这里,踏实做人、认真做壶。  相似文献   

15.
我们这代人(60岁上下)一般都是出生于新中国诞生之前后、长在红旗下的一代,用当年的话说,是在毛泽东思想和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但因种种原因,我们过去历史上某些史实,因当时极“左”路线的干扰,常常是有些失实或变形的。  相似文献   

16.
成功,一个既简单又复杂,既平实又玄妙的字眼。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东西方的无数先贤为了悟透成功的真谛而皓首穷经;在纷繁的现代社会中,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为了追求或世俗、或理想抑或是有个性的成功而奔波忙碌。人人都在追寻成功,但却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  相似文献   

17.
胡然 《新闻前哨》2011,(5):25-26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线,一旦离开了真实性,新闻也就失去了其合法性根基,立即坍塌下来。因此,在新闻理论和实践中,真实性或客观性问题已经成为新闻行业安身立命的大问题,也成为折磨一代又一代新闻从业者的心结。虚假新闻缘于新闻工作者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缘于激烈的媒体竞争。也缘于新闻自身。“不良现象”的制假,制造虚假新闻,必定会对社会造成许多危害,甚至造成社会误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青年似乎成了媒体眼中的麻烦制造者,许多冠以“80后”或“90后”标题的文章要么对当代青年冷嘲热讽,要么在对比和怀旧中感叹“一代不如一代”,甚至有学者尖锐地提出:现在只有青春文化,青年文化业已消失了。“青春”与“青年”(14-28岁)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前者强调的只是生命周期和年龄的自然状态,而后者却常常暗示着一种重要的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19.
蒋介石,这个曾经叱咤中国的一代枭雄,或被尊为千古完人,或被斥为十恶不赦,争议极大,众说纷纭。这其中,有为他涂抹油彩的,也有使其面目走形的。那么,蒋介石到底是  相似文献   

20.
自从上世纪80年代新华社自行开发最早的采编系统以来,媒体采编系统已经发展到了第五代产品。每一代产品的诞生部是源于改进前一代产品豹缺陷与不足,并继承和发扬了前一代产品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