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于近代中国第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思想家辜鸿铭的一个最大的误解,是把他当成顽固的守旧主义者。这种误解的产生,在我看来,正在于只被辜鸿铭的部分偏激的怪论所迷惑,而没有把他的全部著述联系起来作通盘的考察;没有把具有世界眼光的辜鸿铭的思想置入世界范围内的思想潮流和社会变化的大格局中来作系统的分析;没有把辜鸿铭的思想与他所批评的对手的思想联系起来作综合的解剖,或者说没有在把辜鸿铭的言论与他所针对的言行的相联系中来阐释辜鸿铭的思想——抽去了辜鸿铭批评的对立面,辜鸿铭的言论遂无所针对,它的“怪”就格外显眼地凸现了出来。 事实上,辜鸿铭早年长期在  相似文献   

2.
复杂的国际关系被他们简单的头脑过滤,变成了单纯的男女关系.他们在分析国际关系的时候,忘记了国家的存在,习惯于把国家关系当成纯粹的人际关系,以至于经常做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推断.  相似文献   

3.
正1937年,他随侵华日军来华;1939年9月,他被送到北平"北支那派遣军"宪兵队训练;1943年夏,日本情报机关对其进行潜伏特训;1944年5月,他化名"尤志远",长期隐藏上海;直到1956年,这个在中国大地长期潜伏的职业间谍,急于与"组织"恢复联系,殊不知中国反间谍斗争依靠的是人民群众,他的异常举动被盯上了……  相似文献   

4.
黄伟,这个来自中国高考名镇、湖北黄冈的高考状元,风光无限地踏入北京大学,毕业后如愿留在了首都,当了白领,买了房,结了婚,被父老乡亲们当成教育自己孩子的楷模,然而,在回报乡情与偿还房贷的双重压力下,他左支右绌,逐渐不堪重重负,最终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病,无奈又回到了起点,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家乡……  相似文献   

5.
每逢夏季,一年一度被戏称为"中国第一考"的高考,牵动无数人的心。被"考"的不仅是寒窗十年的莘莘学子,还有新闻媒体:如何抓住眼下这一丰盛的新闻资源,烹制一席可口的高考新闻佳肴;如何吸引读者眼球,如何让广告商开心地掏出钱来,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所有这些,都使得新闻媒体把高考新闻当成一个重要战役来打。  相似文献   

6.
张丽鹏 《兰台世界》2012,(25):80-81
中国第一位哲学家是老子,被称为"哲学之父",他著的《道德经》被尊为"万经之王",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建立了相当完整的哲学体系,处于主干地位。他的思想学说,对我国哲学的发展曾产生了重大影响。他曾长期在东周都城生活,和洛邑(今洛阳)结下了不解之缘。一、老子生平概述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也称老聃。诞生于公元前571年,即道元元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司马迁在《史记.老子列传》里称:  相似文献   

7.
清末是一个思想激荡的时代,在西学东渐的漫漫长路上,新闻自由的思想随之传入。而梁启超以其办报之多、专论之多、见解之深刻,成为了新闻思想的集大成者。然而,由于时代和梁启超所处阶级的限制,在这一思想之中,存在着梁启超难以逾越的局限:一是他的新闻自由思想内在的矛盾,梁启超始终把自由当成一种手段,而不是当成一种目的;二是梁启超在承认自己的新闻自由的同时,却又在否认别人的新闻自由,使得新闻自由的理念一直处于抽象的境地,难以具体化。  相似文献   

8.
我不是间谍     
他从川端康成笔下美丽的伊豆走来,却说着一口流利的京片子。在日本,别人骂他是卖国贼;在中国,他是"可怕的中国通";有人说他是潜伏在中国心怀叵测的间谍,而他自己却说要永远献身于中日两国的外交事业,把"民间外交使者"的角色扮演下去……他在学习、游历与教学,甚至是平凡的生活中,亲历、观察、记录着中国式变革的欣喜与阵痛。  相似文献   

9.
残缺的完美     
颖子 《新闻天地》2011,(4):59-61
她没有右臂,他没有左腿,有一天他们在大街上相遇,一段浪漫而又励志的故事开始了:她把他的臂当成自己的臂,他把她的腿当成自己的腿,两人融成一个新的生命体,用美奂美轮的双人舞《牵手》、《蝶之恋》、  相似文献   

10.
我为农民读者服务3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四光 《中国编辑》2012,(2):66-67,82
作者在直接服务"三农"的《新农业》期刊做了30年的科普编辑。竭力为农民解答来自生产一线的疑难问题成为他的职业习惯和每天工作的重要内容,他因此收获了千百万农民读者的信赖,也有了《"三农"热点问题真问实答》这本书的出版。作者因此悟出:一位编辑,能把工作当成事业,把事业当成生命,他就会全身心投入和奋斗,这其中自有殚精竭虑、"曲肱而枕"之乐。  相似文献   

11.
一提起市场经济与档案工作的关系,有人就主张档案部门要由消费型向效益型转变,全方位实行有偿服务,要把档案当成商品兜售。就忘记了收集才是档案工作的起点,整理才是档案工作的日常内容。由此产生的档案基础工作薄弱坏节,也不能不引起档案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王立雪  张华 《青年记者》2007,(19):57-57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6月16日在第二届"安全发展"高层论坛上说:我们要坚持和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凡是媒体、互联网曝光的安全事故,安监部门都有责任查清。这说明他把媒体曝光当成追查事故的线索和证据,把媒体当成助手和参谋,当成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
(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林语堂是一位充满矛盾而又不容忽视的作家。他著作等身,在老一辈的中国知识分子中有很大的名气,在海外文坛上有广泛的影响。大学者梁启超给他的评价是:“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华章”(题赠林语堂的对联);西方一些汉学家一直把他的作品当成研究中国文学和文化的重要文本。但由于鲁迅先生晚年对他有过尖锐的批评,由于他后期确有过政治观上的迷误。因而长期来评论界便予以简单化的全盘否定,出版界不再出版他的著作,致使我国中、青年读者“徒闻其名,不见其书”,遗憾之至。 1986年夏天,我出于反复的思考,提议出版林语堂1939年在美国问世的、曾经被日本等国文学界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奖作  相似文献   

14.
艳遇江绍雄     
江绍雄常常被称为"怪才",他才思敏捷,头顶无数光环:蓝道执行创意总监、艳遇中国首席设计师、各类大赛评委、著名广告人……没有晦涩高深的文辞,没有刻板和教条的论述。江绍雄就是用他深厚的积累、过人的敏锐,独特的表达和真诚的主张来阐述创意。他把设计、文化、市场和中国成语,从一至万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幽默的语言,惊艳的设计,感性的视听,带给了我们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相似文献   

15.
钱锁桥教授的新作《林语堂传:中国文化重生之道》是一部关于林语堂跨文化人生的智性传记,通过把林语堂立为与鲁迅、胡适并列的中国现代思想的坐标,重估了林语堂留给现代中国的知识思想遗产。林语堂之所以能够在20世纪中国众多优秀的人文知识分子中独树一帜,与他长期游走于中美两国之间的跨文化经历密切相关。林语堂留学和在海外定居的经历是中美两国“共有的历史”(shared history)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北鱼 《新闻三昧》2009,(1):23-25
他既有新闻人的敏锐,亦有企业家的智慧和文人的情怀;既凌空妙舞于精神和思想的高地,又低俯切近于现实和民生的土壤,勤奋、博学、敬业.他曾被视为平煤集团内部的少壮派,从多种经营处副处长一职精彩转身,成为一名成功的新闻人,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把一家默默无名的企业报,带到了河南省十佳报纸和全国二十佳企业报的高度,为他和他治下的这张报纸迅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掌声.2007年,他又捧回了由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的省级文明单位这块亮闪闪的牌匾,使报社再一次登临荣誉的顶峰——他就是平顶山矿工报社社长、总编辑聂世勇.……  相似文献   

17.
北鱼 《新闻三昧》2009,(2):23-25
他既有新闻人的敏锐,亦有企业家的智慧和文人的情怀;既凌空妙舞于精神和思想的高地,又低俯切近于现实和民生的土壤,勤奋、博学、敬业.他曾被视为平煤集团内部的少壮派,从多种经营处副处长一职精彩转身,成为一名成功的新闻人,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把一家默默无名的企业报,带到了河南省十佳报纸和全国二十佳企业报的高度,为他和他治下的这张报纸迅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掌声.2007年,他又捧回了由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的省级文明单位这块亮闪闪的牌匾,使报社再一次登临荣誉的顶峰——他就是平顶山矿工报社社长、总编辑聂世勇.……  相似文献   

18.
记者部落     
他还在穿着解放牌胶鞋,用着BP机,住在远离城区的村子里:同事们见他文章的次数,远远超过见他本人的次数;农民兄弟和乡镇干部把他当成身边的老朋友;不熟悉的采访对象常把他当成是修电梯的或送报纸的。然而,一份中国新闻界的至高荣誉,就给了这样一个乡村干部模样的人。他就是本期"传媒骄子"--"田坎记者"罗成友。  相似文献   

19.
对我来说,许巍不用任何音乐、理论或思想的分析,他是一听我就会喜欢的歌手,对他的亲近就像亲近自己本性中的某个软弱部分因为把音乐当成上升、探险、发现的事儿,我永远不会想听许巍,可一旦听了一定又会很着迷。许巍是一种瘾。他的不思进取和创作中许多跟不思进取一样的坏毛病,多得简直每听一句都会  相似文献   

20.
卢国军 《出版参考》2004,(29):47-47
脑袋已经被"屁股"决定了还不自觉,有些知识分子大讲"个人主义"时,已先把自己与民族和国家分开了. 去年我在福建与一位偷渡到欧洲又被遣返的青年有过一段交谈.对于偷渡过程中的种种艰难困苦他说倒没有觉得什么,甚至对于蛇头的贪婪他也觉得可以理解.他自言至今最不能理解的是:他仅仅想到欧洲打工挣些钱,为什么这样一个简单的愿望要付出如此高的代价?他说最受不了的是欧洲警察"不把中国人当人看"的眼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