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汉中后期凉州武将与乡里杂居的羌胡结成了较为密切的关系,构成了日后凉州武将整合羌胡崛起凉州的社会基础。东汉朝廷一直有害怕凉州武将借羌乱而起的顾忌,后迫于形势,才起用凉州武将。凉州武将群体分为著姓武将和中下层豪族武将两类,同州里的地域因素在凉州武将的关系中所起作用不大,因而凉州武将群体并没有形成联系紧密的地域军事集团。凉州武将群体在政治上有反对宦官专权的共同诉求。在东汉末年,凉州武将群体对东汉存在的正统性或怀疑或否定,以董卓为代表的中下层豪族武将则进京掌握了中央大权,摧毁了东汉朝廷的权威。  相似文献   

2.
《河西学院学报》2019,(3):56-62
东汉末到三国时期羌族在河西地区的影响力依然强大,作为羌族活动主要地域之一的凉州,羌族与汉族联系和交流更加密切。从凉州发生多次羌胡之乱和凉州军阀的羌胡背景看,羌族主导了这一时期的凉州局势。在曹魏与蜀汉竞争的大背景下,凉州成为了两个政权博弈的焦点,不管是曹魏经营凉州,还是蜀汉与凉州羌、胡的互动,都客观上表明凉州的地位之重要,也促进了凉州乃至西北地区的民族交融,为我国多民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从东汉末年开始,北方的“五胡”逐渐入侵中原,中原文明因此遭到前所未有的损伤和破坏。但处于关陇之地的前秦,却因为统治者的汉化和注重文化建设等原因,其文学反而有了有一定的发展。而在苻坚统治时期,少数民族作家逐渐兴起,出现了文学相对兴盛的局面,使前秦文学在十六国文学中有了崭新的局面和较高地位,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显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唐懿宗咸通二年(861)沙州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收复凉州后不久,河西地区又与中原隔绝,陷入各族混战之中。经过一番厮杀,以绿州城镇为中心,形成了几股割据势力,鼎足而立,凉州自立政权就是其中之一。河西地区的这种政治格局一直维持到西夏崛起。本文就此期间凉州自立政权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当之处,敬祈指正。一、凉州地区唐戍兵与嗢末的关系咸通二年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收复凉州后,唐王朝曾重筑州城,并由山东调郓城兵二千  相似文献   

5.
<正>古凉州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融汇、传播与辐射之地。凉州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以凉州为中心的五凉政权、五凉文化在这里沉淀。对凉州及“五凉”史料的解读能使学生深入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以乡土史料的可观可感可知可触历史提升其对史料的认知能力,进而达到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马超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他曾割据凉州,雄霸一方,具有影响全国局势的作用。在继续扩张中,马超被曹操战败,退走汉中,依附张鲁,致使英雄气短。在无奈之下,马超归依蜀主刘备,郁郁不得志而终。马超的一生,正反映了从东汉未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这一历史进程的必然走势。  相似文献   

7.
东汉末年,中原大乱,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两汉之际内迁至北边塞内诸郡的匈奴和乌桓,乘机再度内迁并加入各派势力的争斗之中,故而在曹操初定中原时,首先遭到削弱,造成北方草原鲜卑独大的局面.鲜卑大人轲比能、拓跋力微、慕容氏相继而起,试图效仿西汉时期的匈奴,统一草原上的各部族.中原政权担心草原统一对的局面会威胁到北疆的安危,遂采取策略一再将其打破.  相似文献   

8.
西凉乐顾名思义是凉州地区出现的一种音乐形式,在近300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其集魏晋时期我国中原音乐之大成,并广泛汲取了中亚各国及西域等地的音乐文化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音乐风格,成为了我国古代舞乐艺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尤其是在我国的隋唐时期该舞乐艺术文化曾盛极一时,无论是对处于那一时期的舞乐文化,还是对此后的词曲和戏剧等艺术形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以凉州的文化背景为基础,对西凉乐的形成及其影响进行充分的分析来感受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3世纪末东胡破灭后。乌桓即活动于历史舞台,直到东汉末年记载连续不断.鲜卑至东汉初年才出现于史书,之后塞外乌桓和陆续出塞的及东汉北边郡县南迁后留在原地的乌桓都没再以乌桓这一族名露面。鲜卑与东汉“始通驿使”的同时,乌桓在有可能强盛于塞外的情况下,仅因东汉皇帝“以币帛赂乌桓”就降入东汉十郡塞内。基于以上史实本文认为,西汉时鲜卑没被载入史籍是因当时他们非常弱小不能引起中原的注意。后因中原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加之东胡及其他语族人口的大量并入,鲜卑才得以强盛。  相似文献   

10.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重要的法家人物。在蜀执政期间,他怀着“北定中原”统一中国的宏愿,积极实行法家路线,在一定程度上改革了东汉末年我国西南地区豪强地主统治的弊政,在历史上起过进步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