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美皆 《军事记者》2008,(10):40-41
汶川特大地震,牵动国人之心。作为抗震救灾的主力军,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把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无比热爱和“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的战斗号令,转化为全力以赴的实际行动,以一场气壮山河之举,与大自然角逐抗衡,一展我军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风貌,激励灾区人民自救自强,重建家园。  相似文献   

2.
为了表达对灾区人民的一片爱心,支援他们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省电视台和十一家省辖市电视台于8月10日晚联合举办了《爱我江苏》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8级地震牵动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所有干部职工的心.血脉相连,同胞受难,全力支援.我馆迅速开辟地震网上知识专栏,同时开展为灾区捐款、向伤员赠书、培训汶川图书馆馆员等活动,以文化关爱抚慰灾区人民,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相似文献   

4.
吴晓玲 《新闻世界》2008,(7):106-106
距汶川地震发生已经一个多月,传媒界、娱乐圈人士不仅捐出超过两亿元善款,更做出捐血、探望灾区、运送物资等善举。同时,他们更是不遗余力地创作地震题材的文艺作品,鼓励灾区人民重建家园。据悉,单是爱心歌曲就已推出130多首。这批饱含深情的曲目以质朴的方式赞颂着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无私大爱。而这些歌曲从创作到演唱幕后的点点滴滴,更是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5.
7月中旬,“碧利斯”、“格美”先后袭击湘南郴州、衡阳、永州三市。在省委省政府和当地党委政府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下,广大军民众志成城,奋起抗击,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动地、催人泪下的英雄壮歌。在这次抗洪抢险战斗中,湖南日报、三湘都市报36名记者临危受命,积极投入到抗击洪魔的急流之中,及时准确地传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区人民的关爱之情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生动展示了广大军民抗洪抢险、重建家园的壮美画卷,热情讴歌了湖湘儿女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  相似文献   

6.
"5.12"汶川大地震后,钱江晚报、今日早报给读者带来了大量而快速的灾区信息,还给人们带来了发自心底的感动,带来了奋发前行的力量。两报把"关注生命"作为最核心的报道内容,坚定地做民族凝聚力的鼓动者。始终和灾区人民在一起抗震救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从新闻价值的角度看,媒体对汶川大地震的关注,除了前期的抢险救人,灾后的对口支援、灾区重建、心理干预等都值  相似文献   

7.
环球新闻界     
北京——澳大利亚新闻集团宣布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向中国遭受洪涝打击的灾区人民捐款一百万美元。捐赠款项将用于帮助灾区人民战胜水灾,重建家园。新闻集团是世界最大的媒介公司之一,在亚洲、澳大利亚、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和英国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分支机构。新闻集团业务涉及电影、电视、卫星电视节目及有线广播节目的制作和发行,报纸杂志及书籍的出版,数字化广播网的开发、有限  相似文献   

8.
四川汶川大地震过去一个多月了一个多月里,我们编辑部和全国人民一样,泪水一次次打湿了眼帘、人常说,长歌当哭当在痛定思痛,可当此全国抗震救灾之时,我们等不得痛定。我们为亡者而痛,我们为勇者而歌,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我们歌唱那些在山崩地裂中勇往直前的人们,作为新闻专业期刊我们首先要歌颂的,是那些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新闻史上一个又一个“第一”的新闻工作者,第一次,新闻工作者以这样的速度进入灾区;第一次,如此及时地把灾区真实的情况告知国人、告知世界;第一次,报道产生了这样的反响——把国家高层领导和普通百姓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第一次,灾区人民这样地感谢新闻工作者,和抢救生命的解放军、医疗队一样……他们聚焦了大爱,他们让国人团结,他们让世界称誉。我们为勇者而歌,更要展示他们的精神,总结他们的经验。当大震来到的时刻,中国的媒体是怎样行动的?请读读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社长贾永的文章,看看全国各媒体的反应吧!  相似文献   

9.
5月10日出版的<华西生活周报>,以"回家"为主题,图文并重、生动鲜活地展现出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后,灾区重建家园的真实景象,以及灾区人民"不等,不靠,不要"的精神风貌.地震一周年特刊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相似文献   

10.
5年前,四川汶川地震,芦山也是重灾县之一。这次当地7.0级地震,地动山摇。而就在地震发生后的第56个小时,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在帐篷直播间里正式开播。因为有了电台的声音,灾区人民没有感到孤独;因为有了电台的声音,灾区的人民没有感到无助;因为有了电台的声音,灾区群众心里一直充满阳光。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四川灾民陷入了巨大灾难中:失去亲人的痛苦,没有住房的困境……是依靠政府的救援,还是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经济日报>记者夏先清在汶川大地震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四川省彭州市九峰村采访,用大量事实和细节重现了村民自救的全过程,展现出灾区基层干部群众在灾难面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篇因此荣获2009中国新闻奖报纸通讯类二等奖.  相似文献   

12.
一踏上灾区时,我们抱着这样一个愿望:要把在茫茫大水中搏击、在黑色泥土上抗争、用心智和汗水重建家园的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的精神、思路、情感、行动,纳入我们新闻视野的主镜头,成为《灾区纪行》的重点报道对象,让社会各界读者,从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上看到他们的形象。设想是美好的,行程是艰辛的。我们带着一头汗水,一身灰尘,在田头、农舍,在水边、船上,在机耕路上、村办公室里,找到这些肤色黑红的采  相似文献   

13.
7月20日至7月23日,张家界市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洪水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市局馆全体人员刚刚组织完抢救水淹档案的工作,又积极开展赈灾捐款活动,为灾区人民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奉献一片爱心.市委办副主任、档案局长陈自明爱人下岗多年,家乡老母房屋淹没,儿子又高考即将入学,平时节衣缩食,经济十分拮据,但他说: "我的困难和灾区人民相比还是小的",带头将自己8月份的830元钱的工资全部捐出,同时捐献衣被16件.  相似文献   

14.
7月23日晚,河南电视台600平方米演播厅内掌声阵阵,气氛热烈,冒着高温酷暑从各地赶来的艺术家、演员和热心的观众共聚梨园春节目赈灾义演特别晚会,为灾区人民献上一份真情。 今年入汛以来,河南省从西南至东北10多个地市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地区还降了特大暴雨,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全省受灾人口已达三分之一。为了帮助灾区人民战胜洪水、重建家园,河南省人民政府救灾办公室、河南省民政厅与河南电视台共同举办了《梨园春》节目赈灾义演特别晚会。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童祥苓表演的京剧《智取威虎山》博得满堂喝彩,著名豫…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22日)同志们:首先让我们共同为遇难同胞致哀,为幸存者祝福,愿他们渡过难关。我们与灾区人民站在一起,一定能够战胜困难,任何困难都难不到英雄的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6.
一线采访,人人争先、团结合作、勤奋敬业,无论是单兵作战还是集体行动,河北电台记者这种敢打硬仗、善打硬仗,拉得出来,打得出去,拼得赢,叫得响的优秀作风,赢得了灾区人民的厚爱,也赢得了兄弟新闻单位的广泛好评。张北县全国拥军模范罗全中深有感触地说,电台记者这种敬业精神是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宝贵精神财富。采访组驻地张北县供销社招待所的服务员看到记者们白天一早出去采访,一直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才休息。他们说,上班多少年了,没见过这群为工作这么玩命的人。不只一家新闻单位的同行说,电台记者的工作作风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17.
《浙江档案》2008,(6):19-21
同志们: 首先让我们共同为遇难同胞致哀,为幸存者祝福,愿他们渡过难关。我们与灾区人民站在一起,一定能够战胜困难,任何困难都难不到英雄的中国人民。灾难给我们带来痛苦,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困难,但使我们更坚强,更团结,更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团结的精神,民族振奋的精神,展示了我们党和政府的成效,人民战无不胜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谭锐 《记者摇篮》2005,(5):39-39
在我国,新闻工作者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和“耳目”,是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刘少奇同志曾对新闻工作者说“中央就是依靠你们这个工具,联系群众,指导人民,指导各地党和政府的工作的,人民也是依靠你们。人民想和中央通通气,想和毛主席通通气,有所反映,有所要求,有所呼吁……你们记者要到各地去,人民依靠你们把他们的呼声、要求、困难、经验以至我们工作中的错误反映上来,变成新闻、通讯,反映给各级党委、反映给中央,这就把党和群众联系起来了。”新闻工作者必须承担的责任应该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19.
新闻记录历史,历史也记录了新闻人。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三条恐怖的断裂带斜穿川北,从那刻起,数万同胞与我们阴阳相隔……一年后,当我们再次回望那个黑色时刻,大自然的残酷仍让我们潸然泪下,人性的壮美仍让我们嘘唏不已。作为四川重灾区的地市报新闻人,一年来,他们与这里的人民生死不离,用手中的笔,忠实地记录下了灾区人民战胜灾难、重建家园的历程,同时也抒写了他们自己克服困难、坚守阵地、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的壮丽诗篇。在“本期特别视点”专栏里,本刊编辑部精心策划并强势推出《地震周年祭——地震灾区地市报社的英雄壮举》这组稿件,以此来缅怀逝者、慰藉生者……  相似文献   

20.
灾情就是命令、生命就是使命。四川省汶川县"5?12"地震灾害发生后,陕西日报社立即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迅速组织了抗震救灾特别报道团,分四路直赴灾区,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抗灾救灾,一起面对危险,及时传播党和政府声音,及时刊发灾情,零距离表现了陕西广大干部群众抗震救灾的真实场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