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化型抢劫罪涉及行为的转化问题,对其认定存在一定难度。本文通过比较不同国家该罪的有关法律规定,对我国转化型抢劫罪的适用条件及法律认定问题进行分析,认为:(1)前提条件应扩展为实施盗窃、抢夺、诈骗行为;(2)客观条件中"暴力"应与抢劫罪中的暴力与胁迫行为作同样理解,"当场"应是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的当场或以犯罪现场为中心、与犯罪分子活动有关的范围;(3)主观条件中"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毁灭罪证"的内涵应有所延伸;(4)既遂与未遂的判定应采用既主张行为又注意结果的双重标准;(5)在想象竞合或法条竞合时只有以盗窃、抢夺、诈骗罪论处方可转化为抢劫罪。  相似文献   

2.
《刑法》第269条规定了转化型抢劫罪,是一种法律拟制。应赋予和第263条的抢劫罪相同的法律效果,但对转化型抢劫罪的主体要件以及前行为的范围等问题实务和理论界均还存在众多争议,笔者认为转化型抢劫罪的主体要件应与普通抢劫罪的主体要件一致,但只处罚致人重伤和死亡后果的行为,前行为的范围应包括具有财产利益的特殊盗窃、诈骗、抢夺,转化型抢劫也存在犯罪未遂。  相似文献   

3.
事后抢劫罪又称转化型抢劫罪,是抢劫罪的一种特殊类型,各国刑法对事后抢劫罪的主体范围规定不一,将诈骗纳入事后抢劫罪的范畴是我国刑事立法的一个创新。对“当场”的正确理解是认定本罪的关键。盗窃、诈骗、抢夺后当场实施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并不必然构成事后抢劫罪。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双抢”案件频发的犯罪形势,该文从法理上辨析抢劫罪与抢夺罪的区别和联系;从理论上探讨抢夺行为向抢劫罪转化的条件.主张立法上放宽抢夺数额的限定,使其在司法实践中更具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抢夺罪是介于抢劫罪与盗窃罪之间的一种罪。我国刑法规定对“携带凶器抢夺”的行为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从抢夺罪与抢劫罪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异同来看,认为携带凶器抢夺与一般的抢夺犯罪没有性质上的差别,应将“携带凶器抢夺”作为抢夺罪一个从重情节予以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6.
转化型历来是我国刑法所打击的重点,随着侵犯财产违法犯罪案件的增加,转化型抢劫罪现象日益严重。正确认定转化型抢劫罪,区分转化型抢劫罪与典型性抢劫罪之间的界限,有利于对犯罪分子正确定罪和量刑。  相似文献   

7.
根据转化型犯罪的处罚原则,抢夺转化型抢劫犯罪因行为人主客观表现的变化导致其行为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其主客观方面已经超出了抢夺罪的犯罪构成,而符合抢劫罪的构成条件,法律规定以较重的犯罪定罪处罚,是为了表明法律对该行为在出现特定情况时更为严厉的否定性评价,是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两个方面对转化型抢劫罪的客观条件展开论述:一是转化的行为条件———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分析了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对象、程度及共犯中实行过限的问题。二是转化的时空条件———当场,明确地界定了此类转化型犯罪的时间和空间。文章还对二者之间的关联性进行论证,为转化型抢劫罪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事后抢劫罪出于法律拟制。构建事后抢劫罪,须区分条件行为和实行行为。先行的盗窃、诈骗、抢夺行为,是条件行为(或身份行为);事后的暴力、威胁行为,是实行行为。明确了事后抢劫罪的构成,其形态探讨即具备了相应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准抢劫罪是抢劫罪的一种特殊形式。不仅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可成为本罪的主体,而且相对刑事责任能力人也可成为本罪的主体。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该罪的客观要件包括前提行为(盗窃、诈骗、抢夺行为)和后续行为(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行为)。前提行为不以构成犯罪和数额较大为必要要件。行为人当场实施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目的是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这是准抢劫罪的主观要件。对准抢劫罪必须结合以上四个方面的要件加以认定。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法》第267条第2款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此规定混淆了抢夺罪与抢劫罪的实质界限,不利于司法实践,有必要进行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2.
论携带凶器抢夺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刑法》第267条第2款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此规定混淆了抢夺罪与抢劫罪的实质界限,不利于司法实践,有必要进行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3.
“学困生”转化方式与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是指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学困生”表现的形式不同.有的是多学科学习困难,有的是单一学科学习困难。教师应从心理健康教育人手,以德育为先导,探寻“学困生”的转化的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盗窃罪与抢夺罪的界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盗窃罪与抢夺罪的界分必要性入手,从盗窃罪与抢夺罪的认知因素差异的分析和抢夺罪的"公然性"与盗窃罪的"秘密性"的理解出发,详细分析盗窃罪与抢夺罪的界分的关键之处。同时对德日刑法的强盗罪(中国称之为抢劫罪)、盗窃罪与中国刑法关于抢夺罪、盗窃罪的内涵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5.
一、我省大学生犯罪的类型分析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类型,是研究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以及预防与控制对策的前提,意义十分重大。为此,我们课题组走访了我省有关部门,详细调查了我省1993~1997年大学生犯罪的情况(具体情况见下表)。我省大学生犯罪的表现形式复杂、种类繁多。大致有盗窃、抢劫、盗窃杀人、抢劫杀人、诈骗、赌博、强奸、奸淫幼女、流氓淫乱、恋爱杀人、恋爱伤害、嫉恨伤害、诽谤、放火、非法拘禁等。从违法犯罪的不同动机出发,可以把我省近几年的大学生犯罪分为财产型、性罪错型、报复型三大类。1.财产型违…  相似文献   

16.
司法实践中对于准抢劫罪的“当场使用暴力”中的暴力性质和强度等的界定存在不同看法。对暴力性质的界定,争议之处在于准抢劫罪的暴力是否等同于抢劫罪的暴力;对于暴力的强度。争议之处在于准抢劫罪的暴力是否与普通抢劫罪的暴力的强度相同。笔者按照刑法第269条属于目的犯的精神.对“暴力”的性质、强度、时间、主体以及对象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界定暴力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和“扒窃”等盗窃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已经日益显著,单纯依靠原有的惩罚措施已经明显无法对其进行有效遏制。盗窃罪可对其新增的行为方式的进行相关解释,有助于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8.
“转化”是重要的化学思想.在解题中灵活运用“转化”,就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大大提高解体的速度和准确度.下面通过例题来说明常用的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19.
数形结合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数”是指数量关系.“形”是指空间形式.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是: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考察.或把几何图形转化为数龟关系问题.运用代数、三角知识进行讨论;或把数量关系转化为图形性质问题.借助几何知识加以解决.名数学家华罗庚对数形结合思想给予高度评价,指出“数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  相似文献   

20.
将较复杂的“空间与图形”问题转化为基本的三角形问题,是解决“空间与图形”问题的基本策略,体现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转化思想.本文以各地的中考试题为例,讲解“空间与图形”问题的转化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