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在传统文化中,道家学派比较推崇的是"无为",无为是一种大智慧,是通过这样的策略和智谋,而达到无不为。在班级管理中,不妨引进"无为"策略,班主任放下架子,端正态度,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让他们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本文就将从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实现无为而治展开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2.
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国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就提出了"无为而治"的原则.他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班级管理也是如此.当然,这里的"无为",并非指任其自由,放手不管,而是指学生参与制定管理规则,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相似文献   

3.
道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非常重要的一家 ,道家主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清静无为 ,人们历来认为道家思想消极。然而几千年来 ,道家一直不被人们遗忘 ,道家思想依然熠熠生辉 ,因为道家思想中有许多“真理的颗粒” ,特别是在看待世界和处世哲学方面。道家“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哲学主张在班主任工作中是可以借鉴运用的。这里笔者根据班主任工作的经验 ,谈一谈班主任工作的“无为”艺术。班主任开始班级管理的第一步是建立班规———班级规章制度。虽然学校有各类规章制度 ,但在具体的班级活动和班级管理中 ,依然需要根…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具体分析老子"无为而治"这一哲学思想,探究魏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理论来源。魏书生在班级管理中"无为而治"的思想与中国传统道家哲学思想的深刻联系,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向传统文化汲取营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无为",是道家重要的哲学思想.中国科技史研究专家李约瑟将其译为"禁止违反自然的行为"."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在道家哲学中极具特色,并被奉为管理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6.
柳小勤 《江西教育》2012,(Z4):66-67
在中国数千年的思想史中,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奉为治国经世的最高境界。治国如此,治班亦然,一个班级,班主任不要过多干预学生的管理,反而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班级管理中如何做到"无为而治",有很多方面可以下工夫,我在实际工作中体会最深的是要处理好"放"与"扶"的关系,班主任发挥主导作用,做  相似文献   

7.
魏书生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本论文从先秦主流管理思想角度出发,对其班级管理思想的依据进行追根溯源。魏书生班级管理思想的依据主要有:儒家人性化的社会管理思维;法家的依法管理原则;墨家和谐的社会管理思想和以苦为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家"无为而治"的社会管理思维。  相似文献   

8.
道家学派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流传很广泛的一个学派。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无为而治"政治思想是老子学说的核心内容,老子"无为"政治思想的理念及自然无为的态度,使人们进一步领会"无为"思想中的"有为"价值。  相似文献   

9.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遵循道的规律。道的最根本规律就是自然,即自然而然、本然。根据道家的观点,在自然无为的状态下,事物就能按照自身的规律顺利发展,人身、社会亦是如此。当然,无为而治的"无为",决不是什么都不做。无为而治的"无为"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相反,对于那种符合道的事物,则必须以有为为之。那么在学校管理中如何运用这样的精神来达成我们的理想目标?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尝试。  相似文献   

10.
《吕氏春秋》吸收了老庄道家自然无为的思想,并加以改进和发展,形成自己的一套"无为而治"的治国理论体系。汉初统治者在吸取秦二世灭亡教训的基础上,充分继承了《吕氏春秋》无为而治的治国理论。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道家思想,它的"无为而治"管理理论一直是中国管理理论发展的源泉,其成熟的管理理念核心内容与很多现代科学管理理论有相似之处,学校体育管理工作作为现代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在实践中继承、发展道家管理思想其意义是重大的。本文阐述了道家"无为而治"管理思想的社会内涵,将道家"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结合学校体育管理工作中一些具体方面,粗浅地谈谈几点自己的见解,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侯光国 《山东教育》2002,(14):12-13
无为而治是我国古代道家学说创始人老子的思想。无为而治蕴涵着三个概念:“有为”、“无为”、“无不为”。有为是对具体工作的管理,是做具体的事;无为并非不为,是从宏观上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因为无为遵循规律,因而可以把事物的整体、局部以及各个部分有效运转起来,达到无不为。无为而治是领导和管理之术,是驾驭有为之术,是一种高层次的管理艺术。无为而治作为一种成功的管理方式仍被现代社会广泛运用,现代学校管理推崇无为而治的思想,必将进一步促进学校管理的创新。一、遵循规律,构建学校管理文化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  相似文献   

13.
"无为而治"是班主任向往的管理境界,通过"无为"达到"治"的效果,这是班级管理的高境界。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育更倡导学生的自主管理与约束,以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班级自主管理就是在解放教师的前提下放权给学生,不仅有利于教师有更多精力从事教育,也让学生在管理中实现自我教育、发展,这是符合当前新课标理念的。  相似文献   

14.
"无为"思想是道家哲学的基本思想,《淮南子》在以"道"为本体的基础上对老庄的"无为"思想进行了扬弃,同时融入改造了的儒、法两家的思想,使"无为"达到其哲学含义的最高水平,展示了汉初调和、致用的学术取向与思想特质。在政治层面上,《淮南子》通过"因"、"权"的运用对君主的"无为"加以拓展,强调"无为而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4,(A3):29-30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把"无为而治"的理念放在语文教学中有它的广阔舞台。教师可以把"无为而治"的思想演变为"无为而教"。教师把主导力量化为无形,"无为"的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自己则从旁进行指导。但"无为"不等于"无所作为",教师"无为"是为了学生"有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相似文献   

16.
从我国历史演变来看,无为思想在我们的艺术史方面贡献甚大。“无为”放映了大度与从容,放映出驾驭全局的能力。大凡懂艺术的人都明白,国画讲求留白。“白”就是“无”,但“白”更是“有”,正是“无”才造就了中国画的美妙意境,给鉴赏者无穷无尽的想象。管理是一门艺术,“无为而治”能否在班级管理中得到应用呢?我尝试着用这种思想来管理班级,多放手,多放权,结果班级的发展非常顺利。  相似文献   

17.
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用特别的方式关注着国家的治理、人民的安危。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础是"道",道的核心基础是"无为","无为"是老子政治思想中的精髓,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无为"看作无所作为。老子试图通过"无为"来实现"无不为"的治国效果,体现了"道法自然",即顺应自然的发展,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始祖,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无为政治。老子通过对无为而治的描述,表达了他"道法自然",追求和谐社会的最终理想。对于今天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魏书生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本论文从先秦主流管理思想角度出发,对其班级管理思想的依据进行追根溯源.魏书生班级管理思想的依据主要有:儒家人性化的社会管理思维;法家的依法管理原则;墨家和谐的社会管理思想和以苦为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家“无为而治”的社会管理思维.  相似文献   

20.
<正>在老子的政治哲学中,"无为"是一个涵盖深刻意义和博大智慧的哲学词汇,其方法是以顺应自然为原则,顺天应人是国君治国理民的纲领。这种充分尊重民意、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的政治智慧,与今天提出的"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的主张不谋而合。同样把它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就是相信和依靠孩子的智慧管理班级,是顺应孩子的发展要求的。"无为而治"是用教育者的"无为"促使受教育者的"有为"。"无为"绝不是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