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盛云 《广西教育》2014,(41):63-64
正实践性德育是以丰富的德育实践活动和学生亲身体验为基础,让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在德育实践活动中生根、发芽,并通过道德教育的渗透,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方式。下面,笔者结合所在学校开展的实践性德育活动,谈谈实施实践性德育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一、现场教育,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现场教育是指通过观察和实践的有形教育,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开展现场  相似文献   

2.
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和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涉及教育中的方方面面,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当代学生的思想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通过学生的日常生活小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材中寻找德育的切入口,把学校特色融入教材之中;开展各类有益的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3.
闵士强 《考试周刊》2012,(94):177-177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而德育不好则是危险品。不但无益于社会且危害社会。德育必须从小培养,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培养习惯,无论是道德习惯还是学习习惯。”培养小学生的健康人格需从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人手。我校主要先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现状,针对现状采取对策.申报了苏州市“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在学校教学与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习惯的实践研究”.并在全校范围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德育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充分挖掘、开发和利用各方面的有效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开展一些有特色的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并以此为载体,延伸学校德育课程的教育功效,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核心素养,进而实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小学生的健康人格显得尤为重要,而培养小学生的健康人格需从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入手。通过开展"四个一"的习惯教育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6.
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深圳实验学校副校长阮少球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的最基础的工程,只有认清其重要性、内容、途径与方法,才能完成德育的这个最基本的任务。一、行为习惯及其形成的机理人的行为习惯是由于经常重复实践或长时间的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需要...  相似文献   

7.
小学班级管理中,开展德育,促进学生德育养成,是班主任加强班级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进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思想品德、健全端正的人格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莫惠贞 《生活教育》2014,(22):19-19
德育工作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我校积极反思德育现状,及时调整德育策略,实行生态德育,包括实施心灵德育,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构建和谐生态课堂,使德育工作渗透到每个教育环节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健全人格,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行为习惯的养成在中学生的成长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学校应以中学生内在品格的着力塑造、行为习惯培养目标的精准定位、行为习惯规范养成的制度保障、德育课程内容的科学设计、德育活动形式的不断创新为路径,尊重学生个体特质,立足学校特色,真正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融入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索中去。  相似文献   

10.
林水秀 《江西教育》2023,(15):90-91
利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和各种活动开展德育活动,能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要高度重视德育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渗透,充分利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如游戏与体育活动、种植活动、艺术教育活动、家园合作活动等,适时渗透德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1.
中学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于提升中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具有理想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开展中学德育时,应关注三个"议题"——贴近学生生活、讲究日常小节、强化道德熏陶。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依据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和需要,有机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使学校德育始终指向学生品德的成长和良好行为习惯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正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教育内容,在教学形式上不拘一格,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探索、实践、体验、感悟,从而生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其中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新兴课程的出现,无疑为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搭建了一个特殊的平台,在这里,教师可以进行大胆的尝试——将德育这一传统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新兴课程相整合:在各类综合实践活动中有效落实德育,在德育的情感召唤下推进综合活动的实施进程。一、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工作的脉脉相通  相似文献   

13.
陈锐 《四川教育》2023,(7):27-28
<正>为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成都市锦江区探索了中小学学生品德发展水平监测,以监测中发现的问题作为区域德育研究的痛点、难点和突破点,针对性优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培养策略。一、数据发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待提升锦江区基于全国德育监测指标和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中的品德发展水平关键指标,组建德育专家和监测专家研究团队,搭建德育监测体系,开展学生品德发展水平监测。  相似文献   

14.
从生活德育理论视角出发,阐释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四我·五位·7S"育人模式的内涵特征和实践价值。"四我·五位·7S"育人模式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实践养成教育活动,是在生活德育理念下实施"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有效尝试,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的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吴江市盛泽镇中心小学一直把棋类教育作为特色活动在学生中开展。在全面促进学生开展棋类活动的同时,他们充分发挥棋类项目在弘扬民族精神,培养未成年人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开发未成年人智力潜能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使学校的德育,智育、体育工作更加艺术化、形象化和多样化,并初步形成该校开展棋类教学的科学、系统、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16.
小学阶段肩负着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教育重任。习惯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意义深远而重大。将德育故事进校园、德育故事进班级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内容。在学校班级的工作中,将德育故事校本课程作为活动的重点;在班级学生中做好诚实品质的讲解,让学生明白诚实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17.
利用学科教学这一教育主阵地,发掘学科内部德育素材,在西藏地区开展德育的渗透式培养,是可行的、有效的。数学学科在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发展探索能力,培养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锤炼坚强的意志,养成良好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美学修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坚 《林区教学》2014,(10):82-83
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光荣任务,针对生源现状,矫正学生不良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职业学校的职责所在。基于中职学生的素质状况以及养成教育的紧迫性,在中职学校德育中,要重视德育活动的作用,引导学生从自我做起;强化规范,常抓不懈,促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创造良好的行为养成环境,从而有助于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受益终生。因此,行为习惯养成是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审视当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却不令人满意。教育方法单调、教育内容浮躁空泛就是普遍存在的一个弊端。我校在实践中.以具体化、生活化、儿童化、持久化的德育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提升孩子的道德水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从我校近几年的实践看,道德教育与行为习惯训练相结合、德育与教学相渗透、德育与学生生理心理成长规律相协调,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建设优良校风。先说道德教育与行为习惯训练相结合。训练行为习惯,要求我们为学生创设自觉执行《规范》的情境。近几年,我校开展了班级优美环境的评比活动;教师节期间的师生谈心、访问老教师的情感联络活动;以及师生共度中秋赏月晚会、五月文化节、学生作品展等等,这些活动与校园内的绿荫、草地、亭榭、池水相辉映,构成了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熏陶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